梅华明:以“赤子之心”书写为民深情

  9月16日,第四届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50名个人和50个集体获省委省政府表彰,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50名个人和20个集体获记公务员一等功。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原四级书记员梅华明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2022年1月13日零时48分,54岁的他倒在了夜班例行巡楼的路上。他对工作、对同事、对亲朋的一片“赤子之心”,令人动容,让人泪目。
  
  革命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2001年转业至襄州区检察院工作以来,梅华明生前四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荣获襄阳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襄阳市争当“六型”检察官(检察人员)优秀个人、襄州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2022年,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追授为“荆楚楷模”,被襄阳市委追授为“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被襄阳市委政法委追授为“全市优秀政法干警”。
  梅华明同志因公牺牲后,多位省领导先后看望慰问其家属,称赞梅华明同志是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是基层检察干警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8月16日,省检察院作出决定,号召全省检察干警向梅华明同志学习。 
  17年的军旅生涯,梅华明当战士、做卫生员、干司务长、任副连职管理员,真正做到了时刻听从党召唤,党叫干啥就干啥。转业后,成了检察系统一名“新兵”,21年间先后在纪检监察、刑事执行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案件管理等多个部门工作,从无任何怨言,更无有推脱。他的这种“甘做砖头”、更敢于做奠基的“砖头”的意识尤其值得学习。面对工作,他甘当革命的“一块砖”,只要是为老百姓服务,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敬业奉献,追求极致。面对利益,他坚守内心的“一把尺”,不吃请,不收礼,勇做忠诚、干净、有担当的人民公仆;面对亲朋,他犹如闪亮的“一盏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温暖人民。
  
  为老百姓服务
  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1968年出生的梅华明,1985年参军,2001年转业至襄州区检察院工作,先后就职于纪检、监所、控申、案管等部门。只要是为老百姓服务,他从来都是“组织让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谈价钱”。
  2013年,控申与案管两项业务分家,考虑到梅华明已经45岁了,控申部门负责人建议他去找找院领导,说自己年纪大了想留在熟悉的岗位上。梅华明却十分淡然:“听组织安排。”后来,他被分配到案管部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梅华明没有一句怨言:“到哪个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梅华明一名军队转业干部,从“橄榄绿”到“检察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从检21年,他始终坚守平凡工作岗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来不向组织提过多的要求,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作“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先生这首著名的咏牛诗不仅形象而深刻地道明了老黄牛精神的内涵,也是梅华明真实的写照。梅华明无论调任哪个岗位,无论遇到何种挑战,他从不退缩或是“躺平”,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非科班的他总能在短期内成为新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他就像老黄牛一样,不辞辛苦,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寻常工作中绽放出耀眼光芒。对司法行政岗位来说,对上要当好领导的“智囊团”,对下要干好机关的“店小二”,还要做好基层的“服务员”,需要妥善处理各种繁杂的工作,这些对从事综合行政岗位的同志有很高的要求,他这种自觉扛起“牛车”,主动知重负重,奋力前行的“老黄牛”精神尤其值得传承。
  案件受理审查、登记分流、统计报表、案卡审核……案管工作琐碎复杂:四大检察、十大业务、700多条验证规则、430多种案件流程、1700多项报表项目,梅华明加紧学习,做到烂熟于心。每天上百页的案卷一页页翻看,成百上千项的数据一条条核对,办案检察官的电话一个个拨打,错过饭点、假期加班,成了常态。
  2021年一个周五的晚上,案管部门接到通知,一份3000多人的审查名单,要在周一前完成犯罪记录查询。时间实在是太紧了!
  梅华明不抱怨。周六清早,他就赶到办公室开工了。担心工作量大,同事要来帮忙,他摆摆手:“我都查过1万多人了,业务熟得很!”周日,同事不放心赶去办公室,只见梅华明一手拿着包子一手敲着键盘,旁边一堆外卖饭盒。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他连续吃了三顿外卖,为了节省时间,他干吃包子不喝水,“水喝多了要上厕所”。
  凭着这种敬业精神,八年来,梅华明共受理、分送审查逮捕类案件2700余件,审查起诉类案件1000余件,审查案卷材料8000余册,审核业务报表19000余张,无一例出错。
  
  不吃请不收礼
  人民公仆就要忠诚干净
  2002年,襄州区检察院开展工程建设,院党组指派梅华明负责监督协调相关事宜。“一袋水泥、一车沙、两车石头”,梅华明一双“鹰眼”紧盯着工人按比例配制混凝土。包工头被他“盯”得发憷,私下想请他吃饭,却被梅华明一口回绝:“这个饭我不能吃,这是原则性问题,你必须保质保量竣工,到时我请你吃饭都行!”
  2017年,一位工友因工伤了腿,用工方却拒不负责。索赔无路的他辗转找到精通法律业务的梅华明,梅华明热心为他出谋划策,指明了维权的方法和渠道,帮他讨回了一万元医药费。事后,工友拎着几只土鸡向梅华明道谢,他却避而不见。
  不管是“有所暗示”的一顿饭,还是满怀感激的几只鸡,梅华明严守底线,身清气正。“我是在为人民办事,身为人民的公仆,就要忠诚干净!”在梅华明住了20多年的家中,必备的家具只有几件,柜子、房门早已脱皮掉漆,他从未想着装修一下。在梅华明坐了8年的办公室,一张办公座椅使用多年,扶手和坐垫处,已经磨掉了皮,同事曾提醒他换一把,他却说:“不碍事,能用就行。”
  身居陋室,惟君德馨。衣服褪色了,廉洁奉公的党性永不褪色;墙壁斑驳了,朴实无华的本色永不斑驳。直至梅华明入殓时,家人翻遍衣柜也没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只好给他穿上了生前挚爱的检察制服……
  
  是党培养了我
  我要在感恩中回报人民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只想给他那碗砂锅面里加上一个荷包蛋。”这是襄州区检察院干警曾静最大的遗憾。梅华明离开的前一晚,因帮着曾静的案子上系统,加班到了6点多。曾静邀请他一起吃个加班餐,想着当晚要值班,也不想同事破费,梅华明点了一碗7元钱的砂锅面,连鸡蛋也没要。
  这样的加班,不论是周六、周日还是“五一”“十一”,只要同事有需要,梅华明总是随叫随到。楼层安全巡查、接听群众来电……夜间值班休息不好,梅华明总是主动请缨,从不推辞。担心有人忘关空调,他每晚都会将电闸拉下再推上,不浪费电的同时让加班的同事有电可用,这个简单的动作,他已不厌其烦重复操作了上千次。
  不仅对同事热心,对群众、对战友,梅华明更是一片赤诚。2015年,一位情绪激动的老人来到襄州区检察院,对一起正常退查的案件讨要说法。释法说理中,老人突然掏出农药瓶,梅华明一个箭步上前夺下药瓶,挽救了冲动的老人。他又自掏腰包买来牛奶和面包,温声细语地平复了老人的情绪。
  在梅华明遗体告别仪式上,战友余锐托人转来了22000元钱。受疫情影响,跑货运为生的余锐收入骤减,梅华明多次借钱给他,从未催要。清贫的梅华明总是说:“党培养了我,我应该感恩,有能力帮助他人,我很知足!”
  在案管部门工作八年来,他先后为律师、被害人、嫌疑人等案件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提供工作服务300余次,多次帮助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聘请律师的案件当事人代写谅解书,向群众传递着司法温情。
  梅华明喜欢“松”“竹”“梅”岁寒三友,但最喜欢梅。他的笔记本上写着一首咏梅诗:“繁华总向岁月开,暗香疏影上瑶台。不与众芳争娇艳,自有相知踏雪来。”他确实就像墙角盛开的一树梅花,不抢不争,安然而静谧,只淡淡散发一缕芬芳。作为一名连职转业干部,按政策他是有提升空间的,可他从没向任何人提起,在检察机关这些年他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直至离世还是一名四级书记员。作家丁立梅曾说过:“活着的最好态度,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基层工作繁琐复杂,只有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过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方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梅华明这种淡泊名利、感恩知足,不求高光耀眼,只愿默默俯身的人格魅力尤其值得发扬。
  平凡点滴,聚水成海;日夜坚守,铸就伟大。应该像梅华明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牢记初心使命,经得住考验,守得住诱惑,扛得起责任,挑得起重担,不断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自信与风骨,为党的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梅华明毕生的价值追求。他以自身“赤子之心”,书写出“为民深情”的壮丽华章。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