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法治建设‘白皮书’”系列报道之八

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 ——2021年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中国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取得显著成效。
  
  法学研究
  ——深入系统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6月,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在中国法学会成立。这是在有关部委、人民团体和地方成立的第二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之一,激励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国法学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组织实施2021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工作,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法治发展战略研究”“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等重大重点课题,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研究阐释、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项委托课题,进一步发挥课题工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中国法治论坛(2021)、第十五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等活动,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的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编辑出版《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3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增刊2期,刊发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最新成果,营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良好理论氛围,推动法学法律界和全社会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高质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法学会2021年度课题将落实“十四五”规划、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内容,设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法治保障研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法治保障研究”“防范关键领域关键系统安全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完善对外贸易调查机制,健全产业安全救济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法治保障问题研究”等近70项部级课题,从不同维度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局提供立体化法律支撑;系统研究建党百年执政经验,设立“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专项课题,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法治建设的实践与理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依法依规从严治党的成就与经验”“新发展阶段推进依规治党理论、制度与实践创新”等角度深入研究、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经验与规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支撑。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法治建设规划、重大立法事项开展研究,全年召开立法专家咨询会53场,相关成果得到立法机关普遍采纳。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法学研究。2021年,继续聚焦国家安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个人信息保护、涉外法治、部门法的法典化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国家治理现代化、人工智能与算法、个人信息权和数据权、依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展望、我国法域外适用、“一带一路”国际经贸规则创新与完善等方面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继续深化法学各学科研究。法理学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司法理论等问题开展研究。宪法学将习近平关于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宪法实施与“十四五”规划的落实、新科技发展的宪法回应、中国特色合宪性审查制度等作为研究重点。行政法学深入研究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法典化、应急法治、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数字法治政府、个人信息保护等重要问题。刑法学针对刑法的再法典化、高空抛物罪、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刑民交叉等热点问题加大研究力度。民法学继续聚焦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适用等问题开展研究。商法学深入研究商事立法、商事审判、商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经济法学持续深化在数字经济与经济法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的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将认罪认罚从宽、企业刑事合规、“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等作为研究重点。民事诉讼法学继续围绕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构建中国特色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以及破解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知识产权法学将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知识产权全球化等作为研究重点。国际法学围绕中国法域外适用的制度构建、部门法中的中国法域外适用、国内法域外适用的冲突与国际私法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数字法学、党内法规学、社会治理法学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继续推进。


  法学教育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9月,由中央宣传部、中国法学会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正式出版。《概论》由“绪论+三编”构成,共20章,近27万字,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概论》坚持忠实于原著、原文、原意,坚持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是高校法学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点教材。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指导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工作;修订《法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在法学类专业的核心地位;要求各法学院校修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于2021年秋季学期前面向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同月,为提高法学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高教司、社科司面向全国法学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截至12月底,全国共有1563所高校的2万余名法学专业教师和近10万名思政课教师参训。10月,中国法学会培训中心在北京举办“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
  ——多措并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百年庆祝活动。2021年,全国各法学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在夯实法律专业综合素质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水平。开设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文献、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革命根据地法制研究、中国当代法治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课程,举办“党领导立法”“百年人权发展史”“百年部门法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等主题的学术演讲和成果报告会。3月,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在渝高校宣讲座谈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4月,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学习党史守初心使命,践行法治护国家安全”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启动以“百年风华炼初心,今朝溯源缘法行”为主题的2021年北大法律文化节。5月,由华东政法大学创排的大型话剧《雷经天》成功首演,生动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法治建设的历史。同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高峰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汉举办“2021年华中地区高校法学青年研习会”,主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法治征程”。同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党内法规西部论坛”在重庆召开。11月,由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与中国法学教育”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
  ——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2月,教育部、司法部部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共招收涉外律师方向研究生589名,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涉外法治人才。4月,中国法学会2021年度“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15位中青年涉外法治专家成为第二批学员。该项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政治过硬、业务专精、外语娴熟、经验丰富、能够深度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直接为涉外法律斗争提供对策建议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结果导向,为服务党和国家涉外法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6月,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天津大学法学院举行,达成《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天津共识》。12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围绕政治方向、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国际交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18条可操作可落实的具体举措。

  ——开展校地合作助推地方法治建设。8月,中国政法大学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签署共建“法治青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和9月,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先后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院双方共同为“法学研究与实践基地暨法院系统高层次人才进修基地”揭牌,标志着与新疆法院共建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11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通州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法治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法治宣传
  ——积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走深走实。编辑出版《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作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举办省部级、厅局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系列活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作为“八五”普法的主题主线和首要任务,作为制定全国和各地区、各部门“八五”普法规划的根本遵循。
  ——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北京召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座谈会,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宪法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西柏坡纪念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分别由河北、陕西、浙江、江西等地组织开展“一切为了人民——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宪法宣传周”专题宣传活动;根据党中央关于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有关精神,举办宪法进农村、宪法进社区、宪法进校园、宪法进机关、宪法进企业、宪法进军营、宪法进网络等七场主题活动。教育部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和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宪法在线学习人次累计超过83亿。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电视台主办国家宪法日特别节目“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202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
  ——扎实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2月,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播出文史版春节系列节目《年话民法典》。5月,司法部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8部门印发《“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湖南省郴州市沙洲村举行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启动仪式,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全面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对今后五年全民普法作出全面部署。10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召开第九次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对“八五”普法作出全面动员部署。在全国“七五”普法总结验收的基础上,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决定》,对1444个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1538名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和505个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司法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命名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制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电子地图。深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基层法治人才保障。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司法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施方案》,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措施在乡村落地生根。开展第二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评选,鼓励地方和基层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总结“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精心组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以下简称“双百”活动)。“双百”活动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主办的法治宣讲活动。6月,“双百”活动组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2021年度“双百”活动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重大宣讲主题,以“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积极推动民法典实施,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学习贯彻党内法规,做合格党员”为重点宣讲专题,在全国共组织开展宣讲报告会6万余场,听众达3510万余人次。
  ——继续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2021年,全国各地共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线下线上普法活动近百万场,参与法治宣传志愿者209万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1.13亿余册,普法受众2.17亿余人次,活动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市、县。
  ——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和形式。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七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播活动,评选出142部获奖作品并上传到中国普法网,供全社会免费下载使用。在《法治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法治足迹”系列报道,对22个具有红色法治元素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进行广泛宣传。中央网信办和司法部联合召开全国网络普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推动各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网络普法。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举办国家安全、应急管理等专项答题活动,总参与人次超过4.91亿。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