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税法治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内含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追求的财税法治建设,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规则保障,既能促进社会整体财富增加而“做大蛋糕”,也能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而“分好蛋糕”,使全社会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立足新形势、新发展阶段,深化财税改革,推进财税法治,继续处理好国家与纳税人、纳税人与纳税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是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财税法担当。
  第一,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在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缩小收入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这一目标内含实现“富裕”及至“共同富裕”,这就要求,作为重要经济要素的税制,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以“调高、提低、扩中”为导向,推动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具体来说,在所得税上,进一步拓展综合所得范畴;下调边际税率,优化税率结构;完善费用扣除标准,进一步减轻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规范资本性所得征管,强化对高收入群体征税。在房地产税方面,在试点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立法与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消费税方面,逐步拓展和调整征税范围及税率结构,增加对奢侈品和高消费行为的调节力度;推动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在增值税方面,优化税率结构,逐步降低增值税累退性;完善抵扣机制,保障税收中性。在税收征管上,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最后,结合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构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税收制度安排。
  第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应当明确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在于“基本”而非无差别的全包服务,应秉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关注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建设,优先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以防落入“福利主义”陷阱。在明确支出重点的基础上,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其一,中央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应当强化共同富裕事权与支出责任配置上的统筹安排,坚持在中央主导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地方自主权。其二,完善转移支付等制度,缩小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其三,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其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效能。
  第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财税法治,完善共同富裕的规范资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共同富裕的制度资源和重要引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税收法制日趋健全,在原有税收立法基础上,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耕地占用税法》《资源税法》《契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印花税法》。至此,我国18个税种中已经有12部单行税法。此外,“关税法草案”“增值税法草案”“消费税法草案”也被列入2022年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拟提请以及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稳步推进,但依然任重道远。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税收立法之后,我国税制体系基本成熟定型,制定一部统领税法体系、规定税法领域基本问题的《税法总则》的立法时机也已经成熟。与税收立法相比,财政领域立法相对匮乏。当前,除《政府采购法》修订草案已于日前征求意见外,行政收费、政府性基金、财政转移支付等重要财政领域的立法,依然需要在关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前瞻性研究,以夯实现代财政的法治基础。
  ● 责任编辑: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