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面单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近期,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会议指出,将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努力推动年内基本实现邮政快递面单个人信息隐藏全覆盖的目标。
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年人均快件使用量高达76.8件,且这一数据还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然而,快递为民众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裸奔”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小小的快递面单上,收件人的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姓名一应俱全,这些个人信息在快递流通的所有环节以及快递外包装被丢弃后,都可能被人轻松获取,因而屡屡引发人们对于个人信息外泄的担忧。无奈之下,不少用户处理快递外包装时,都会费时费力地涂抹掉个人信息,但这一事后补救措施不仅增加了日常生活的麻烦,也无法从根本上防止快递流通过程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一些不法之徒也看到了快递面单背后的“商机”,以致利用快递面单非法搜集公民信息的案件频频发生。比如今年6月28日,浙江余姚警方通报打掉一条新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涉案不法团伙利用木马软件,盗取始发云仓快递面单信息500余万条,并出售给诈骗团伙,仅半年时间就获利3000余万元。可见,处于“裸奔”状态的快递面单,已经严重威胁个人信息的安全,让全社会付出高昂的显性和隐性成本。
要遏制利用快递面单盗取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固然离不开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但这一治理思路不仅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且效果往往不尽理想。首先,利用快递面单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通常比较隐蔽,如果不是因为偶然或意外因素,很难被发现。此外,快递的流通链条很长,利用快递面单盗取个人信息的既可能是快递业内部员工,也可能是外部的不法分子,这就大大增加了甄别难度,很难查清所有个案的真相。而且,即便盗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最终受到制裁,但个人信息外泄的事实已经发生,损害后果往往已难以弥补。
因而,打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防范。应当认识到,快递行业的特殊性在于,需要掌握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客观上加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快递行业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保护个人信息、预防信息泄露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其中,推行隐私面单就是极为重要的事前防范措施。其通行做法是,快递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将用户的手机号、姓名和地址等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快递员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App,可以直接拨号联系收件用户,这将有效屏蔽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虽然快递企业为此将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显然要远远低于事后打击的高昂成本。
事实上,从2017年起,部分快递企业和平台就已经尝试推行隐私面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隐私面单增加了快递员工作量、影响派件效率等原因,导致这一新生事物并未在快递行业全面普及。并且,一些已经试行隐私面单的快递企业,也将隐私面单作为可选项而非必选项,用户下单时需要在网上自行选择是否采用隐私面单,由于多数用户对此功能并不知晓,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隐私面单的使用率。
此次,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三部门的联合决策,无疑为隐私面单的全面普及注入了强大动力。三部门明确提出了年内实现邮政快递隐私面单全覆盖的时间表,将彻底扭转部分快递企业的观望态度,推动隐私面单尽快在全行业落地。尤其是这一预防机制的全面推行,将促使隐私面单真正成为快递企业的主动行为和应尽义务,防止其将个人信息保护的负担和风险转嫁到用户身上。事实上,这也是快递行业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重大契机。
从表面看,快递面单只是小小的一张纸,只是快递企业管理的一个细节。普及隐私面单,在技术上也不存在多少难度。然而,正是隐私面单这个小小的细节改变,将催化快递行业的重大变革,提升信息安全保护水平,让个人信息不再“裸奔”,正所谓小细节保护大权利。这就启示我们,个人信息保护固然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个小小的细节改进,往往就能有效堵塞信息泄露的漏洞。因而,更多重视事先预防、技术管控等措施,在细节层面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将其上升为制度性、规范性的行业标准等等,应当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