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防火新观念

  乡村往往是保留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地方。通过习俗,许多传统文化得以留存。然而,一些习俗不见得对我们的生活全部是好的,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灾害。面对这样的习俗,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家乡地处丘陵,山梁上生长着芍药、樱花、桃树、核桃树等种种观赏植物和经济林。而在一些荒野斜坡地,也同时生长着木香、黄荆以及各种野生灌木。我的祖辈,就生长生活在这个地方。
  参加工作后,我们兄弟二人都在外地工作。但不管路程再远、工作再忙,每年一定会抽时间回去,一是看望养育了我们的父母,二是亲近养育了我们的故乡。
  回去最多的时间是春节。亲人团圆,其乐融融。但故乡有故乡的习俗,那就是吃团圆饭时,要到祖坟前祭祖,通过焚香烧纸,摆祭供品,感念祖先的荫庇,保佑后辈安康。
  从有记忆开始,这样的习俗年复一年。不仅我们一家,整个山梁上,都是青烟袅袅,纸屑纷飞,焚香祭祖是这个时候家家户户最虔诚的活动。
  而从春节到清明节期间,这样的祭祀活动会一直延续,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常”。很多年过去了,土葬改成了火化,但清明祭祖焚香烧纸的习俗一直没变。
  前些年,隔壁家的五婶领着全家人在祖坟前祭祖。一个小辈调皮地把燃着的纸钱扔进旁边的枯草堆,荒地上一下燃起了大火。山火也很有气势,不但烧焦了五婶的庄稼地,还蹿进挨着的田地,把父母地里正在返青的麦苗毁了大半。好在大伙齐心,火势很快被扑灭了。但那天夜里五婶的哭声和父母的叹息声一直在我耳边响了很久。
  前年母亲去她外地的妹妹家玩,姐妹多年不见,本该共叙情谊,高高兴兴团聚。但那晚上一场森林大火把欢聚的氛围破坏殆尽。姨妈的儿子是消防员,为扑灭这场山火,他和其他消防员勇敢地扑进了火场。这场火灾烧了三天三夜,姨妈最后是在医院的病房见到被重度烧伤的儿子。这场火灾的原因经过查证,就是一个路人的烟头引起的。
  去年春天,我和兄弟照例带着家人回家看望父母,同时举行清明祭祖活动。也就是这次,我们和母亲也谈到了,能不能改变一下祭祖的方式,焚香烧纸就不搞了,只要内心虔诚就好。
  母亲当时说,其实她也明白焚香烧纸有危险,这几年县镇村几级政府都在大力普及森林防火知识,特别是冬春季节气候干燥,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而一旦引发森林大火,一是破坏环保影响生态,二是造成人身财产损失。
  母亲说,这个道理她懂,但祭祖缺了焚香烧纸的环节,一是很不习惯,二是怕遭来左邻右舍的闲话。母亲的大孙子,也就是我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在旁边听见了,立马从背包里找出一把塑料水枪,很认真地说:“奶奶,我在学校学习了灭火常识,专门带回这把水枪,帮您灭火!”
  童言无忌,既是对奶奶爱的表达,也说明对火灾有担忧。那一刻,母亲一把抱过孙子,哽咽了。
  那次家乡之行,应该对母亲的触动很大。回来不久,母亲就打来电话,说村上推选她当上了义务消防监督员。白天做完活儿,她会去山梁子上四处转转,城里人喜欢来春游野炊,她得制止他们用明火;小孩子玩耍,得防止他们乱扔炮仗或玩火出事;村民的祭祀活动,也要提醒他们注意火种,灭完火才能离场……
  转眼今年的春天到了,家乡已是满目青翠,过去的小山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生深刻变化。母亲又打来电话,她叮嘱我们:今年的清明祭祖,不再焚香烧纸,而改用鲜花。传统的东西,好的要传承,过时的就要摒弃,保护了绿水青山,才留得住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