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座谈,观摩思政课教学,考察校史、红色文献、古籍展示和办学成就,看望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同师生代表座谈,其间作出了重要指示,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涉及高校党建、办学治校、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思政教育、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发掘和传承红色校史资源、青年工作等多方面,主旨是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具体可分为六个方面内容。


  一、要从政治上把握教育的根本目的,把握中国大学的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打造“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师资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个论断启示我们,走“新路”不同于走旧路,不能依赖旧路,只能参考借鉴。走出这条“新路”,一是要尊重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三是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二、要把中国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的办学成就,提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办学的目标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历来是人才荟萃、名家云集的地方,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处时代背景作出了判断,对其发展目标和肩负的历史重任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四、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及其建设思路等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也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五、要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籍典藏保护工作和传播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广大青年要在青春的赛道上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这一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文社科工作的最新指示。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对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全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普遍而重大的指导意义。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髓和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方向问题、道路问题,特别是如何发掘、整理、研究和传承政法教育的红色资源与红色基因;如何讲好党领导创办政法院校的故事;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法科大学,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法科大学工作中怎样避免“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如何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如何在法学教育中把提高学生法学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合格的法治人才;如何通过深入挖掘和保护修复古籍典藏来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 责任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