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颁布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民法典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里程碑

-- ——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原巡视员、民法典编纂专班成员扈纪华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颁布两年间,一个个为老百姓量身定做的制度规则、具有时代特色的法律条文,正从纸面走进现实“活起来”。隐私权保护、自愿实施紧急求助、自甘风险、遗嘱效力、高空坠物、离婚冷静期、家事劳务补偿等话题不断被网友热议并受到广泛关注。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彰显着民法典“民”字当头、以民为本的精神,谱写着法治中国的新篇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律,民法典颁布实施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民法典下的“新情况”又将对司法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在民法典颁布两周年之际,本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原巡视员、民法典编纂专班成员扈纪华。


  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记者:作为参与民法典编纂起草者,您如何看待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
  扈纪华: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民法典编纂专班成员,有幸亲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治建设历史进程,我深感自豪与使命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民法典颁布两年来,为保障民法典的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清理了一批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批司法解释。请您谈一谈,在确保法律适用标准统一方面,相关部门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扈纪华:实践中,仅靠一部民法典是不可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的,司法解释即是根据民法典所作的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规则的重要配套方式之一。在以往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商事方面的司法解释,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梳理。有的已经形成共识的司法解释被民法典所吸收,有的则根据民法典作了相应的清理。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及时颁布了与民法典配套的7件新司法解释。一件是关于适用民法典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一件是关于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另外五件分别涉及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建筑工程合同、劳动争议等方面。这些司法解释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把握、判断、运用民法典中的有关规定,有利于顺利解决民商事纠纷。有关方面应当很好地学习理解民法典的规定,把握民法典内容的立法含义,准确运用与民法典相一致的具体司法解释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这是统一法律适用的基础。
  当然,仅有上述司法解释还不够,还需要尽快出台与民法典中相应问题配套、细化的司法解释,更好地保证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有关国家机关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明确法律规定的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民法典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作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律,民法典颁布两年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扈纪华: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法;是一部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是一部激励政府依法行政、推动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法;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法;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法;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地位的法。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民法典颁布后,通过对民法典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社会大众对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内容有了更多的认知,民法典在群众生活中更加具体生动活泼,从“纸上”走向了“生活”。民法典的许多内容为人们熟知并津津乐道,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民法典对个人信息和虚拟财产保护的规定,不仅体现了时代特点,也体现了国家对自然人信息保护的水平。
  又如,为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增加了“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民法典第1077条规定了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增加该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稳定的婚姻家庭制度,更好地保护婚姻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再如,完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同时针对此类事件处理中行为人难以确定的困难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并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此项规定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良好居住环境,惩恶扬善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民法典中可圈可点的条文还有很多,在民法典颁布两年间,见诸报端及各个方面。如反映时代特征的数据电文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在实践中使得电子合同越来越多得到运用;又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规定,即针对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英烈权益保护、禁止高利贷等的规定,不时见有判例和报道;还如,对于近年来客运合同领域出现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运人采取安全措施等严重干扰运输秩序和危害运输安全的问题,规定了执法手段,清洁了运输环境;再如,关于好意搭乘责任和赔偿的规定等,解决了实践中难以断夺的问题。同时,为回应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民法典还对居住权、夫妻共同债务的划定标准、遗产范围和继承人范围的扩大、防止性骚扰、自力救济、自担风险等作出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做人做事的准则。可以说,这些规定已经并将极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民法典的编纂,为其他法典的编纂提供了成功经验
  记者:编纂民法典工程浩大,一方面要将散于各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编订纂修,还要将不适应、不适宜的规定予以剔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又要将新产生的、新出现且已成熟的民事法律规范加以吸收、固化,最终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集大成法典。您亲自参与了民法典的整个编纂过程,您能否从立法技术方面谈一谈民法典的编纂有哪些立法特点值得总结?
  扈纪华:民法典的编纂史无前例,历时五年,编纂过程中一些立法特点值得汲取。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法典得以制定的根本和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为做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五次就民法典编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门向党中央请示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二是建立组织领导与各有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机制是编纂民法典的基础。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原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为参加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五家参加单位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并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专班负责具体立法工作,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沟通协调与部署。
  三是确定编纂方式是适应我国立法状态法典化的科学安排。民法典采用的编纂方式开各领域法典集约、整合、精细、高质量立法的先河。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从立法技术的角度而言,编纂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分别制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法律汇编不对法律进行修改,而法典编纂不仅要去除重复的规定,删繁就简,还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种立法方式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后立法的“批发改零售”“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立法状态和现实。立法基础的存在提供了编纂的可能、可行与适当。
  四是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全力取得各方共识是民法典编纂的条件。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有多个部门组织研究提出编纂民法典建议稿,为民法典顺利编纂提供了各方智慧。
  记者:民法典的编纂,是否会对我国接下来环境立法领域、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提供成功经验?
  扈纪华:是的。民法典的编纂,为其他法典的编纂提供了成功经验。民法典颁布实施后,环境立法领域、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就提上了立法日程。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宣布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研究工作。民法是私法领域的基本法,环境法是跨越公法和私法的新型法律,行政法是公法领域的基本法。对于规范社会经济生活,建设法治社会,民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来说,行政法则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行政法典编纂将更加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环境法典的本质是国家承担为人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责任的法律体系,它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回答如何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的问题。
  
  切实实施民法典,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光荣使命
  记者:您亲眼见证了民法典从起草到颁布再到实施的全过程,您能否谈一谈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扈纪华: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才能使民法典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民法典颁布两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在民法典实施和公正执法司法实践中,人们更是进一步增强了自觉守法的意识、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民法典日益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循的规范。
  作为一部基础性法律,民法典在颁布两年来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张力,彰显法治力量。民法典的实施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产生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立体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民法典通过确立完善的民事权利体系,建构起了现代产权制度,厘清了公权和私权的界限,从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保障权利、规范权力的功能。贯彻实施民法典要求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在开展工作之时,“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民法典的实施对于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大推动意义。
  第二,民法典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最高人民法院以此为契机,全面清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与民法典配套实行的司法解释,保证了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民法典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规定在司法领域的运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民事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检察机关以民法典的贯彻实施为着力点,加强民事检察工作。积极探索扩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比如说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安全生产、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探索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通过诉前协商、检察建议等方式实现庭外调解,推动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动力,发挥公益诉讼在社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民法典制定与实施全过程。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民事主体开展民事活动提供了规则指引,规范民事主体权利义务配置,在相当程度上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同时,民法典强调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在道德与法律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记者:民法典颁布后,您认为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相关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推动?
  扈纪华:切实实施民法典,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光荣使命。学习、理解和掌握好民法典的规定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法典有许多新的规定和制度安排,许多内容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前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紧密关联。法律职业共同体只有学习好、理解好和掌握好民法典的规定,才能适应司法实践、社会需求和人民的期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时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使之同民法典及有关法律规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要加强对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帮助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
  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要在民法典实施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讲述中国法治故事,把公平正义镌刻在法律文书字里行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