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专题报道之二

韩大元:在“一国两制”下推进具有香港特色的

  “一国两制”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保障
  记 者:白皮书的名字是《“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请问“一国两制”和香港民主发展有什么关系? 
  韩大元: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白皮书的名称,我希望大家共同关注一下。一个白皮书的核心理念,有时候就体现在白皮书的名称上。这次白皮书名称是《“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大家知道,中文里用“下”字就有特定含义,说明“一国两制”和香港的民主发展不是并列的关系,“一国两制”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保障,香港的民主是“一国”前提下的民主。香港的政治体制具有地方政治体制的属性,所以“一国两制”下在香港进行的选举就是地方性选举。所以,白皮书名称中的“下”字帮我们澄清了很多根本性、前提性的问题。白皮书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是香港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根本保障?实际上,它明确了香港民主发展中的“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实行“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在“一国”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行不悖,但是两者的主次关系是不能颠倒的。白皮书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宪法确定的国家宪制秩序的核心,是国家宪法制度的灵魂,在特别行政区必须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制度,事关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关系到香港的繁荣稳定。根据宪法、基本法,中央拥有香港民主发展的主导权和决定权,只有中央主导,香港的民主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有人问,国家民主和香港的民主是什么关系?其实白皮书对此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回答。根据宪法和基本法,香港实行的民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主的组成部分,因为回归就意味着香港已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随着新宪制秩序的确立,香港的民主制度也纳入到由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的宪制秩序之内。因此,在香港实行的民主是国家民主的一部分,两者的理念是相同的,是包括750万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国家通过基本法具体规定了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基本原则。当然,由于实行“一国两制”,作为地方性的民主,香港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香港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于内地的并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
  白皮书提出,“中国的国体政体决定了香港回归后必然实行民主”“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民主的既定立场”。作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的政权组织和运行要遵循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民主原则,实行民主制度。在香港的民主发展和法治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我们也看到白皮书做了明确的定位,民主的发展要以法治为基础,要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大家知道,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都不是无底线的,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和轨道上运行,香港的民主发展也不能逾越宪法和基本法的界限,更不能危害国家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全,任何民主都无从谈起。民主、自由、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的理念,民主是人民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总结了中国民主发展的成就,并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样一个原创性、崭新的理念,为世界民主发展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思考、智慧和经验,为“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托,为推进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因此,香港市民要了解、关注国家的民主发展进程,通过实践,特别是经历了“修例风波”后,要认识到西方民主的局限性,要坚定在“一国两制”下推进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发展。     
  
  “爱国者治港”是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根本基础
  记 者:白皮书提到,强调“爱国者治港”,不意味着不允许持不同政见或主张者存在,也不意味着压制批评政府的声音;香港特区的民主不存在“清一色”的问题,而是在爱国爱港旗帜下不断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构建最广泛的“一国两制”统一战线。早前港澳办主任也指立法会候选人“五光十色”。请问刚刚结束的立法会选举有没有体现以上原则? 
  韩大元:因为在新的选举制度下,产生了参选人、候选人,现在已经选举产生90名候任议员,大家很关注政治包容性与多元性是否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家对新选制的关注中,我觉得政治包容性、多元性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也是媒体评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我作为一个学者,有如下一些思考,愿意与大家交流。
  首先,我们谈政治包容性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也就是我前面谈到的,这次白皮书的名称是《“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一国两制”本身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创性的贡献,它的实质内容在于一个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的制度和平共处,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各自发挥优势。所以,“一国两制”本身的创立、发展就体现了最大的政治包容性、最大的政治勇气与开放,开辟了人类新的制度文明。我们看到,包括批评中国一些政策的西方政客和学者,都认同“一国两制”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在近一百年人类政治文明史上,我们找不到类似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体现了最大的包容、宽容与开放。这样一种政治包容性首先体现在了“一国两制”的初心和基本理念之中。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包括这次选举制度的改革,必然体现了最大的政治包容性,因为包容本身就是“一国两制”最大的理念。
  其次,白皮书在很多方面都强调了民主发展中的政治包容性、多元性,特别是强调选举过程中如何确保包容性。比如说白皮书概括了这次选举制度的四个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是广泛的代表性,要吸引不同背景的人士来参与选举,以体现它的多样性。第二个特点是政治的包容性,参选人、候选人来自不同的政治光谱,无论有什么样的政治理念、政治观点,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多元的社会中,人们持有不同的政治意见、不同的政治观点,是正常的。“爱国者治港”是完善选举制度的根本原则,也是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必须要强调“爱国者治港”,但“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并不是说要搞“清一色”,并不是一句口号。“爱国者治港”是强调任何香港居民,只要秉持爱国爱港的立场,不从事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繁荣稳定的活动,都可以依法参与选举,参与香港未来的治理。所以,强调“爱国者治港”并不意味着不允许持不同政见者、不同政策主张者的存在,更不是压制批评政府的声音。因为政治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就是要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应有之义。
  第三,大家知道,香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社会,在公共政策、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上,大家有不同意见、不同看法,甚至对政府工作或者政策提出一些尖锐的批评,都是正常的,因为基本法明确保障香港居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自由、集会游行自由等,这些都是基本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所以,中央强调让反中乱港分子出局,并不是说要把立法会变成“清一色”。比如我们看到这次153名参选人和90名候任议员,本身就体现了广泛性和均衡性。从社会背景来看,这些候任议员有神职人员、中学校长、大学教授、执业律师、医生,还有社区工作者等等,这样的广泛代表性也是政治包容性、多元性的体现。90名候任议员当中有56名是新面孔,比重占整个立法会的62%。
  我希望大家看白皮书的时候特别要关注一个新理念、新表述,白皮书提出,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不断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建立最广泛的“一国两制”统一战线。要广泛地团结,意味着我们不以政治观点、背景、主张来分什么派别,我们唯一的标准就是谁为香港市民办事、谁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由此形成香港社会的最大共识。

  最后,我想谈一下过去缺乏关注的一个问题。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香港社会确实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用语,比如什么“建制派”“非建制派”“民主派”等。民主本身是崇高的、伟大的名词,有时候贴上“民主派”,或者其他什么标签,容易引起歧义。由于各种原因,在回归后的特定时期,形成一些习惯性用语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这样一种用语,或者一种思维方式,无法客观体现香港社会的多元利益格局,不利于营造多元、宽容的政治文化氛围,很容易把爱国爱港但是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贴标签,人为地把爱国力量区分为不同的派别。很显然,这些用语或者思维方式,不利于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不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因此,白皮书强调建立最广泛的“一国两制”统一战线,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因为,民主的核心在于民众在制度实施当中提升认同和获得感。立法会的议员当选之后,如何真正脚踏实地为市民服务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疫情、“修例风波”等所留下来的这样一个环境,香港社会特别是市民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很多民生问题,如住房、就业、社会贫富差别等问题,希望通过新一届立法会来解决。在我看来,当选为立法会议员,只是香港市民给议员的一个“准考证”,未来的四年,是不是真正为香港市民服务,90名议员能不能拿到“毕业证”,要看市民是否满意。因为要不要给“毕业证”,最有发言权的是香港市民,我也特别期待90名议员正式宣誓就职后能够以实际行动回应香港市民最迫切的期待。 

  

  香港年轻人将为“一国两制”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记 者:这次香港立法会选举,据报道投票率为历史新低,有些欧美国家团体为此批评没有代表性,中方对此有何评价?     
  韩大元:我作为宪法学教授,也研究选举法。立法会选举结束之后,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包括一些国外朋友说,到底怎么看选举之后的投票率。香港社会也有一些分析与评价,我作为一个学者,谈一下我的观察和看法。
  第一,在选举制度运行中,选举的投票率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我们要客观、综合地看选举效果。从统计数字来看,本次立法会选举地区直选投票率30.2%,功能界别32.22%,选举委员会界别是98.48%。香港选举特色就在于把选举分为地区选举、功能界别选举和选委会选举三个部分,所以我们要评价选举效果,不能只看三种选举类型中的某一个类型,要综合地、客观地给予评价。
  第二,根据法理和选举法的理论,投票率并不直接等于民主性,投票率的高低并不一定意味着选举民主正当性的高低,如果将投票率和民主性、正当性直接挂钩,或者等同起来,我认为至少是不符合法治和民主理论的。我们观察选举的效果,不应该把投票率作为唯一的标准。的确投票率是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它是选民自由意志的体现,我们需要把投票率作为选民参与政治意志表达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能只看多少人投票,也要看投票选出的候选人是哪些人,这些候选人能不能为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香港的整体利益、市民的利益服务。前面我也谈到,香港的选举是地方性的选举,我们也观察一下,近几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地区选举,其中的投票率也有高低。比如纽约、洛杉矶这些城市的地方选举投票率有时候只有20%左右,伦敦市议会投票率在3-4成之间,也有不同变化。我特地查了一下,2021年日本东京都议会选举投票率大约是42%,欧洲议会议员选举投票率在20%左右,所以投票率的高低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受到客观上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只看投票率的高低。
  第三,这次完善选举制度,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实,客观上时间还是比较紧的,因为除了中央完善选举制度的总体方案之外,香港本地也要把它落实好。所以,参与的各方都需要一个适应和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的过程。特别是新的选举制度中,选举程序、规则的确有些复杂,有些选民还在熟悉和观望当中,我想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完善选举制度重在包容性和均衡性,尤其这次选举制度改革是在香港立法会乱象百出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选民在这样一个新旧选举制度转型时期需要理解的过程。有些选民观望,甚至可能不满意,或者出现困惑是正常的。是否参加投票,或者投给哪些候选人,都是选民的自由意志的体现,对此我们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无论持何种观点,选民共同的愿望都是把香港建设好,让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我相信选民对新的选举制度是会形成共识的。
  第四,关于这次选举投票率的问题,有三个要素是我们必须要点到的,希望大家也关注一下。一是,过去香港选举活动政治意志碎片化,议题高度政治化,选举的政治议题多,民生议题少。这次选举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大的亮点是,候选人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所以选举文化从过去的政治撕裂产生的不健康选举文化,逐步转变到以民生为核心的新的选举文化,这本身也需要一个认识过程。二是,我们也看到,西方的一些反华势力,包括反中乱港分子的干扰,对这次选举也是有影响的。比如一些反中乱港分子鼓吹不投票,部分香港所谓的民调组织,通过民调影响选民自由的判断。三是,在选举中,香港选民和候选人之间见面、交流的机制是很灵活的,但由于疫情的原因,这次选举无法安排更多的选民与候选人见面。因此,投票率的高低受种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客观综合地进行分析。
  总之,对选举结果,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评价,但这次选举制度最大的成功就是一整套完善的选举制度改革方案能够顺利落地,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记 者: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对于香港青年的教育将发挥哪些作用?香港青年又从中获得哪些新的认知?     
  韩大元:我作为大学的老师,非常关注香港年轻人对这次选举制度参与和关注的情况。我觉得香港的未来与香港每一个年轻人息息相关,所以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香港的发展,包括政治的发展,对我们香港年轻人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中央还是特区政府,已经为香港年轻人的发展,包括如何解决年轻人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发展空间问题,提供了包括大湾区建设在内的很多政策上的广阔空间。作为大学的老师,和年轻人打交道比较多,据我了解,香港的年轻人真正到过内地的比例不像我过去想象的那么多,所以我希望有关部门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够让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来看看,我认为看和不看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拿着所谓民主、人权来批评中国,以污名化的方式诋毁、遏制中国发展。我希望香港的年轻人也要自己做一些独立的思考。反中乱港分子们讲的所谓“人权”和“民主”,是不是真正的人权和民主?对于我们熟悉的西方民主的概念,是不是也要进行反思?其实,很多民主、人权观念被西方一些国家扭曲。特别是这两年经历疫情以后,国际学界都也在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记载的中国的民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尊重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民主的精髓和最高理念是人权保障,人权保障中最高的价值是人的生命、健康、尊严与安全。面对同样的疫情挑战,我们要客观地看,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哪一个政府真正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尊严作为最高的价值,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个生命。同样,召集所谓“民主峰会”的西方大国,由于疫情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80多万,超过了二战时期的死亡人数。一个讲民主、讲人权的国家应该有足够的国家能力来保护好自己国民的生命健康。所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占到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的民主实践,包括“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为世界的民主和人权发展提供了我们的经验与思考。希望香港年轻人要独立思考民主和人权价值,关心、关注国家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国家民主的发展、人权与法治的发展,将为“一国两制”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和期待。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