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治铭

  江必新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在《中华辞赋》等刊物发表辞赋10余篇。出版《行政诉讼问题研究》《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等专著50余部。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在用法律和制度治国理政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法治理念、价值与规训,隐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治理智慧和经验。不断总结、梳理、挖掘这些智慧和经验,对于法治中国建设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仍具有诸多借鉴价值,由是以铭。
  
  法者,人民之意志,举国之共识,行为之规范,事物之准绳,御世之辔策,治国之典则,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法治者,其功在定分止争、惩愆罚罪,守护正义、平理冤屈,维护权益,规制公权。其能在理事范行、惩前毖后、抑强扶弱、兴利除弊、弭贪祛邪、安良除暴。诚为个人自由之所寄,人民安全之所托,社会秩序之所维,发展保障之所系,社稷久安之所依, 国家长治之所靠。古今中外, 奉法者强,慢法者弱;重法者旺,弃法者殃;隆法者昌,轻法者衰;尊法者绍,亵法者夭。是故,往朝盛世,无不循法期稳,厉法求安,尚法图强,变法谋超;当世列强,无不以法汇集民智,凝聚人心,赢其公信,张其善政,示其国威,显其高标。
  然则,欲求善治,法不良何济?欲臻大成,法无德难保。恶法足以亡国,酷法必然害民,笨法无以救急,愚法常将祸找。是故奖罚必应民心,予夺务求公平,立法须本正义,设规当合公道。法贵简易,大制不割;顺时随俗,因势利导。本良知者是非明,反人道者邪正淆。禁人之所必犯,犯者必众;强人之所不能,能者必狡。故须审时而立法,度势而定规,循理而拟制,因情而匡矫。号令不可虚出,禁许不可随意,赏罚不可滥行,予夺不可轻佻。不可昧宏规而狃小利,岂能拂众意而将宠邀。法媚俗则必有苟且,律苛繁则定生滋扰。律规无常或有觊觎,政出多门必生蹊跷。刑罚不中,民或不知所措;庆赏逾制,吏必投机取巧。刑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征取或多或寡,减免有伦有要。宽严宥惩,时异而有别;疏密繁简,势殊而另考。法禁奸于未萌,律周事于未肇。苟利于国,不必法古;苟周于事,未必老套。变革创新,与时同行;立改废释,乘势体要。如此则良法可期,善治可眺也。
  法之生命,贵在施行;法之权威,立于严道。邦之强弱无常,宪制刚则邦强;国之治乱有道,法令弛则祚夭。法虽患于无而尤患不行,律虽患于繁而尤患滥操。号令既出,惟行而不反;律法已行,有违而必校。寻丈不可差以长短,权衡不可欺以轻重,绳墨不可诈以曲直,是非岂能任意混淆。言不中法者不听,事不中法者不为,人不中法者不用,行不中法者必矫。执法以允当为贵,司法以公平为要。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可刁。惩妄加则损德,罚滥施则众嚣。刑不在于重而在于必,责不在于众而在于效。奖务速而后劝,罚务速而益教。法过严苛贼盗多有,刑用其极罚效愈消。是故罚罪以省刑是求,折狱以哀敬为高。岂可假公法以报私仇,焉能借国权以济私交。听狱如衡,不以亲疏而轻重;执法如山,不因贵贱而飘摇。法所当诛虽至爱而不避,事有所枉虽世仇而必昭。审断惟齐非齐,察辞惟从非从;折狱咸庶中正,裁决情理相照。怒不可罚无辜,喜不可庇强暴。与其刑无罪,宁失不经;与其罚无过,宁违教条。举直措诸枉,民膺而众服;举枉措诸直,众怒而天讨。事有曲直,自应穷理;人有冤屈,必当尽销。
  然则法非万能,律非百妙:法虽良善,不得其人不扬;律虽公平,官不端行则峭。吏不良则有法难守;官失德则法效自凋。生杀之柄,不可假以无能;予夺之权,岂能托之不肖?法无德则人求苟免;法有道则反必自消。诛非当俱行,奖誉宜同道。先德后刑,俾使刑措化成;诲先罚后,方能天下归教!刑之繁省,在于犯之众寡;教之兴废,亦系民之安保。贫富悬殊,尧舜不能息其争;冻馁并至,皋陶不能绝其狡。是故赤贫无以养民性,有教方可去顽刁。行法必先理欲,理欲先理民生,民生贵在共富,共富方可弘教。教兴则罪少,罪少则刑省,刑省则治显,治显则义昭。由是观之,法网难免无漏,律光有所不照,然得人可以救其弊,崇德可以济其穷,弘教可以润民心,共富可以去民忉。如此则法功可懋、大治可肇也!
  ● 责任编辑:张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