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偷逃税案的警示意义

  近期,知名网络带货女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因偷逃税遭查处事件,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指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据此,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从官方披露的情况看,薇娅偷逃税的方式,和此前被处罚的网络主播雪梨、林珊珊等人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注册多家公司,将个人从直播带货取得的佣金、坑位费等,转化为企业经营所得,以此规避个人所得税的高额税率。这些头部主播的违法行为,不仅冲击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也严重伤害了社会公平。年收入动辄数亿的主播们肆无忌惮地偷税逃税,让年薪仅有几万元却诚实缴税的工薪阶层情何以堪!
  薇娅遭到查处,不禁令人联想起知名影星范冰冰因偷漏税被重罚数亿元的往事。两起知名公众人物偷漏税案件的曝光,仅仅相隔三年多,令人不胜感叹。本以为,范冰冰被罚是一次普法洗礼,能让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有所敬畏,能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出人意料的是,范冰冰的前车之鉴,并未让一些公众人物吸取教训,薇娅的偷逃税以及被罚金额,再次刷新了纪录。并且,除了薇娅之外,还有上千名主播主动自查补缴税款,直播带货行业的偷漏税问题,可谓触目惊心。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税收监管措施已经日趋严密。比如,薇娅等网红主播的翻车,就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执法的威力。大数据就像一个线上电子眼,能够捕获偷逃税行为的蛛丝马迹。就目前的监管手段而言,税务部门已和市场监管、银行、证券、不动产等系统联网,能够全面核查企业登记信息、企业纳税状态等状况,再结合直播带货的网红热度排名及其他相关信息,就比较容易评估其纳税风险。除了大数据技术外,目前税收征管的政策和技术层面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弥补以往的征收漏洞,进而对明星、网红等重点监管对象形成了更为有效的监督。
  不过,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的纳税问题,不应只是依靠监管和法律的倒逼。因为,公众人物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是建立在对社会资源的汲取之上,也享受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如果在获取高收入的同时,还拒绝履行纳税义务,那么,不仅背弃了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声誉在冒险。法律和社会公平的底线需要每位公民自觉维护,再顶流的明星、网红也没有法外特权。否则,一旦违法劣迹被曝光,不仅要付出沉重的违法代价,还必将遭到舆论的反噬、受众的抛弃。
  同时应当看到,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税收违法事件频发的背后,也暴露出当下法律和监管领域的一些有待完善之处。比如,一些公众人物的偷漏税行为,大多是通过专业的“税收筹划”公司操作。按理说,税收筹划行为应该限定在法律的范围内,利用合法的税收优惠进行节税。但目前不少所谓的“税收筹划”,早已越过了法律红线。例如到“税收洼地”设立空壳公司,公司运作没有任何经济实质,其目的纯粹是逃避税收。而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短期目标,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而人为制造“税收洼地”,也助长了以“税收筹划”为名的偷漏税行为。对于此类现象,必须以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加以遏制。
  此外,传统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已建立起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财税处理已基本标准化、制度化。相较而言,直播行业尚缺乏类似的行业规范。网络直播的收入来源五花八门,收入性质的划分也存在模糊地带,较难从传统渠道获取其上下游业务的准确数据,客观上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也使偷逃税行为有了可乘之机。正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直播行业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直播带货涉及的直播佣金、“坑位费”和“打赏”等多种收入进行规范核算,已是迫在眉睫。
  依法纳税是每位公民的义务,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更应成为社会的表率,其偷税逃税行为,于情于法都不可容忍。防范和遏制这一群体的偷漏税问题,既需要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也需要税收监管的持续发力,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如此,才是治理相关行业偷漏税现象的治本之策。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