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流沙

  《西游记》对八百里流沙河有生动的描述,一青面紫髯水怪占据于此兴风作浪,后被唐僧收为三徒弟,赐法名悟净,俗称沙和尚。
  故事自有本源,八百里流沙确有其地,这就是玉门关外一直到哈密的浩瀚大漠。不过只有“流沙”,没有“河”,“河”是吴承恩先生演绎出来的。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古人常称沙漠为“瀚海”,从玉门关通往高昌的古道就被称为“大海道”。海也好河也好,都是有水的,虽然这与现实相反。正是因为这里的极度缺水与凶险,玄奘西行中遇到了唯一一次思想动摇。
  贞观元年,玄奘私自出境,西行求法。经过不少波折,终于来到了大唐的最西边境——玉门关。这玉门关外就是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唐时称“莫贺延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此地“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出关之后,玄奘身边的唯一徒弟畏难而退,随身携带的饮水也不慎洒落。是进还是退?玄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宁可就西而死,决不归东而生!毅然循迹残骸,踏沙前行。昼烤骄阳,夜寝狂风,五日四夜,滴水未沾。玄奘口干腹焦,奄奄一息,以仅有气力向菩萨做了最后一次祷告。第五日黎明,所乘老马突然脱缰自行,将玄奘引到传说中的野马泉。泉水清澈甘甜,岸上芳草如茵。人马俱得补给,绝处逢生!复前行两日,终于走出大漠,来到伊吾(今哈密)绿洲。玄奘西行途中遇难无数,唯这次令其记忆深刻。
  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东西贸易开启,丝绸之路形成。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穿越河西走廊,自玉门关开始,一分为三,即南路、中路和北路。不论哪条道路,都要穿越流沙,绕不开,躲不过。南路越过流沙向西南方向前进,经楼兰、若羌、于阗等地,沿塔里木盆地南沿通向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中线穿越流沙沿塔里木盆地北沿西行,通过伊吾、高昌(今吐鲁番)、龟兹(今库车)等地,翻越凌山(今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峰一带雪山)进入中亚。北线经流沙向西北方向挺进,沿天山北麓西行,经蒲类(今巴里坤)、金满城(今吉木萨尔)等地,从伊犁河谷一带进入中亚草原。可以说,八百里流沙对三条古道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凶险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人们实现理想、追逐财富的强烈欲望,在这里形成一幕幕生死较量,千百年来络绎不绝。
  这三条通道如今已埋入历史的烟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交通动脉——公路、铁路甚至航线。进疆的公路和铁路都没有重复前三条通道,而是从更靠北的星星峡通过。星星峡取代玉门关,成了西域新疆的东大门。这条现代通道是八百里流沙的北部边缘,人烟稍多一点儿,但也多不到哪里,基本上还是无人区。不久前,我曾驱车走过了这一段路程,芨芨台子、骆驼圈子、苦水、烟墩,仅从这些地名就能看出一路荒凉。值得一提的是烟墩,这里真有一个烟墩,我们下车涉沙,前往查看。在一条古河道的坡地上,散落着一片断壁残垣。占地约二十亩,有房屋、烟墩的废墟,还有两口废井及一片乱坟。这个规模,看来不仅是一座烟墩,还是一座驿站甚至兵营。那么多岁月过去,这么多遗存留下,已属难得。
  星星峡是两山之间的一个隘口,山虽然不高,但在千顷戈壁之上也十分显眼。山头上,遍布堡垒战壕,有杨增新时代修的,也有盛世才时代修的,有人说还有左宗棠时代修的。最显赫的是路旁山坡上的西路军纪念碑,由三位红军战士的头像构成,刚毅的面孔眺望着远方。1935年,三军会师陕北之后,以四方面军为主组成西路军,沿河西走廊西征,意图打开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途中遭遇马家军强力阻击和血腥屠杀,28000余人的部队大多英勇牺牲,只有400多人幸存,在李先念率领下撤往新疆。中共中央派陈云等人在星星峡接应他们,乘汽车越过流沙,安置在乌鲁木齐。星星峡记录了西路军的悲壮战史。
  ● 责任编辑:张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