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队长”落网记

   “经过我和战友们两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起拐卖儿童的特大刑事犯罪案件侦破,并解救出被拐卖儿童6名。因为这些孩子多数都说不出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原来的家,我们只好暂时把他们安置在了市儿童福利院。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不知道那些犯罪分子是怎么忍心把他们卖掉的。虽然已经把他们从犯罪分子手中解救了出来,但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在继续抓捕尚未落网的犯罪分子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调查和审讯来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让他们早日回到日夜思念他们的亲人的怀抱。
   “同志们加油!请人民群众放心!”
   这是一个注册账号为“我家大王叫我来巡山”的网友以“刑警队长”的身份发表在他的微博上的一篇日记。在现实中,这哥们儿的真实身份是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刑警队长”是他在微博里的虚拟身份。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虚拟身份会使自己惹祸上身,使他从一名现实中的保险员、网络里的“刑警队长”,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变身为犯罪嫌疑人而身陷牢狱。
   “刑警队长”的真实姓名叫杨丹,今年二十多岁。父亲是江苏常州的一位农民,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四川郫县人,说起来他也是个不幸的孩子。
   1987年,杨丹尚未婚配的母亲从家乡随南下的打工队伍来到江苏常州。在这里她认识了和她一样在城里打工的本地乡下人杨某,随后就嫁进杨家成了杨某的老婆。1989年,小杨丹呱呱落地,孩子响亮的哭声给江南水乡的这家庄户人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欢乐。在全家人疼爱的目光下,小杨丹渐渐长大,并和本村其他孩子一样上了幼儿园、进了小学。可是好景不长,在他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原本十分恩爱的父母不知为什么经常吵嘴打架,乃至后来竟不顾小杨丹的感受而分道扬镳。
   离婚后,母亲带着年仅十多岁的小杨丹,从常州乡下来到市区。失去了家、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只好在城里找了一处简陋的廉租房居住,靠打零工与小杨丹相依为命。为了小杨丹的学业,母亲咬着牙拼命挣钱,勒紧裤带省吃俭用供杨丹继续上学。初中毕业后,杨丹不忍看母亲日渐消瘦,为能早日走向社会自食其力,他考进了当地一所中职技校,希望学得一门技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刚刚成年的杨丹从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毕业,取得了中专学历。他跨出校门,信心满满地加入了外面步履匆匆的人流,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来改变他和母亲的生存状况。但满街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的残酷现实使他差点崩溃。几经周折,凭着他所学专业被常州市公交公司试用,但由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只有中专文凭的他最终没能被正式录用。此后他先后在汽车4S店、汽车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行业打过工,最多的时候每月也只能挣两三千元钱。尽管如此,看着日渐成人并能自食其力的杨丹,母亲还是十分欣慰。
   2011年,母亲带着儿子告别了令她伤心的常州,回到阔别多年的四川老家。尽管杨丹是半个成都人,但从小在江苏常州生活,所以对成都的一切他都感到十分陌生。语言上的障碍、生活习性的不同,加上对成都人处理人际关系方式的不适应,使他一时难以找到工作。为了早日熟悉今后将要长期生活的环境,他除了在家看书就是到街上溜达。
   在后来的日子里,杨丹打过工,在小区当过保安,甚至自主创业经营过一家冷食餐饮店。最终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败下阵来继续以打工为生,成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推销人员。
   业余时间,杨丹除了逛逛街,就是在家上上网、看看书。他最喜欢的书就是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以及三国、水浒等带有侠义传奇色彩的作品。一本《水浒传》被他翻得稀巴烂,书中那些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英雄豪杰使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在贫穷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梦想着穿越古今,成为乔峰、鲁智深那样拥有盖世武功的侠义之士。
   爱在街上闲逛的杨丹,看到在车流中指挥交通的交警、在人群里抓捕坏人的刑警、在闹市区巡逻执勤的巡警,使他觉得他们就是现实中的乔峰和鲁智深,就是生活中的侠客和义士。每每看到这些景象,他憧憬着自己成为一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警察。慢慢地,他又对这些身着制服、代表法律和正义的共和国卫士产生了幻想。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要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群众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今天,我走访了社区的刘大爷,并且帮刘大爷把坏了的电饭煲送去修理,等明天修好了我还要帮他取回来送到家里。”
   这是杨丹后来在他的微博里写下的一段话。读着这些,一个热心服务群众的社区民警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家大王叫我来巡山” 的博主已经由一个满怀侠义心肠的百姓变成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形象。
   有天,杨丹乘地铁从成都回来,刚出地铁站就看到两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把一个小偷从地上拖起来戴上手铐。本来准备换乘公交回家的他,看到这一情景便几步跑到抓捕现场,捡起警察掉落在地上的帽子,帮着他们把小偷押上停在附近的警车。当他把警帽交给警察时,这名警察对他笑了笑,并说:“谢谢了哈!”
   望着渐行渐远的警车和红蓝交替闪烁的警灯,杨丹心头一阵满足。回到家,他登录微博写道:“今天,我和战友巡逻,在地铁站抓获了一个小偷……”
   2015年3月初,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爱看新闻的杨丹望着屏幕上身着警服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抑制不住满心的欣喜和羡慕,幻想着要是我也在那里该多好啊!
   次日下班,他找到一家广告公司,花30元钱叫他们按照电视上的式样给他伪造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证。回到家他打开电脑,用手机拍下“代表证”上传到微博,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郭声琨部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们四川公安系统的代表们,着重表扬了我们郫县刑警大队,说我们连破奇案、大案,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郭部长说了这些话,让我这个当队长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现实生活中的杨丹是一个敦实平和的小伙子,在单位有一个相互钟情的女子,他还准备向这个女子吐露心声。为了未来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他和其他人一样每天正常上班拼命挣钱。但在业余时间一旦上网,瞬间他就像着了魔似的立刻沉浸在自己虚构的“刑警队长”的精神世界里,给人们讲述自己和战友们破获一起起刑事大案、抓获一个个犯罪分子的故事。所以就有了“行程上万公里,破获拐卖儿童特大案件”“郭声琨部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们”等虚拟故事。直到有一天,有两个穿便衣的警察找到他。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傍晚,母亲还在厨房刷碗,他就一个人出了门。和往常一样,他迈着方步来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广场,这是他经常遛弯儿的地方。广场东侧是当地派出所的驻地,在这里杨丹经常看到身着制服的警察们忙碌的身影。就在他围着广场走第三圈的时候,有两个年轻小伙走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叫杨丹”。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那两个小伙子向他出示了证件,请他一道去派出所协助调查有关案件情况。帮警察做事是杨丹十分乐意的事,所以他未加考虑就和他们一起来到不远处的派出所。在这里,面对警察的讯问,他才知道他们所说的“协助调查”是什么意思。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自己并没做错什么事。当晚,他就被送进了看守所。
   在对杨丹的采访中他告诉我,他在网上没有说过什么不“和谐”的语言,也没有传播过什么“带色”的内容。他说他在微博里展现的是一个“刑警队长”的正面形象。尽管是虚构的,但那也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人物。
   杨丹还告诉我,他在生活中从没对谁说过他是警察,也没有冒充“刑警队长”招摇撞骗,他说他的行为没有给社会造成危害。当然,这些仅仅是杨丹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认识和理解,至于是否构成犯罪,要事实和法律说了算。
   说到这里,笔者以为,咱们是什么就是什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便不能为家园的建设增砖,但也不能为宁静的生活添乱。 


责任编辑:李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