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我的法考之路
边工作边为了工作而学习无疑是很辛苦的,但这又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学习的快乐是一方面,还有为着心中的理想奋斗的快乐,努力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2018年,单位委派我到包保的清滩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记得那是元旦后上班第一天,一进村就赶上了雨雪。来送行的同志们下午就返回了,我和两名队员留了下来,正式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
刚开始工作时,村党支部黄书记就带着我们新到的工作队走访农户,了解情况。走访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邻居间有些小矛盾。村民对我这个刚到任的第一书记抱有很大的期待,认为是从城里来的,见多识广,一定会公道地帮助他们。为了化解矛盾,我一边向黄书记请教,一边查找相关法律依据。
2018年是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改革第一年,刚修订的公务员法也对公务员的法律职业资格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为什么不试一下呢?有了证,在调解工作中群众可能会更加信任我一些吧。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驻村扶贫期间实行的是“五天四夜”制度,每周都要在村里呆5个白天、4个晚上。白天,我要处理村里的一些事务,比如走访农户,填报精准扶贫卡片、档案等,对农户发展产业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增产创收。怎么学习呢?既不能耽误工作,又要面临考试失败的风险。我便买了一些书,从网上下载了一个题库以及听课软件,“悄悄”开始了自己的法考之路。自己之所以说“悄悄”的,是因为对考试没有把握,心想如果调门过高,怕到时候让人看笑话。
村里的条件还是艰苦的。我们驻村队员租住在村里的王会计家,宿舍里也没有空调。为了能够抓紧时间学习,中午我就和队员们说自己不习惯午休,一个人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学习。晚饭后,队友们都出去散步了,我又借故说自己不喜欢走路,还是留在会议室。法律教材都比较厚,搬到村里比较显眼,怕大家说我“不务正业”。我就周末在家的时候学习教材,在村里,我就在手机上学习。为此,我专门把以前淘汰的旧手机拿出来作为我的专业学习机。
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我忐忑着走进了考场,参加了第一轮客观题测试。一进考场,发现参加考试的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大学生,而我,已经41岁了。
客观题放榜那天,单位的一把手来村里开展“两天一夜”活动,我正陪同领导在一个农户家走访。工作间隙查了分数,发现自己居然通过了。又要抓紧时间备考了,可村里工作也不能耽误呀。
一天中午,我正在村委会学习,突然停电了,可是还要在网上听课,手机又没有流量,怎么办呢?时不我待,我决定走到邻村去蹭电蹭网。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邻村的村委会,可惜网速太慢,还是没法将课件全部下载下来。不行,时间不能浪费,于是我又搭车到镇上去,才将学习课件下载到了手机上,回到了村里。
终于,主观题考试的日子到了。很不巧,那天正好碰上马拉松比赛,早上7点钟就要封路。为了不影响考试,我定了三个闹钟,结果一夜没睡好,在第1个闹钟响之前就起了床,7点前就从城里出来,直奔考场。
考场外,刘副市长和司法局的领导们正在入口小广场巡查。以前和刘副市长在一起开过会,怕被认出,我低着头,悄悄从大门边溜了进去。经过四个小时的奋笔疾书,终于,虚脱着在中午12时30分走出了考场。
从小到大,我也参加过不少考试,这也许是最长的一次了。考完之后,还挺开心,开着车,哼着小曲就回家了。可是下午看了一些网上的评论后,自己心里没了底。算了,考完了就不想了,继续工作吧。
放榜那天,因为还在村里,信号不好,加上查分的人又多,一直没有挤进去。心里一直想着一定要108分以上啊。这时终于跳出了一个数字,真是108分。过了!我也是一名法律人了。我想,以后我可以更好地用所学法律知识为村民服务了,因为我是有“证”的人。
在村里扶贫一年多后,因机构改革,我调离了所在的单位,告别了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扶贫岗位。但是那段奋斗的岁月,却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