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村官贪腐”难题之重庆样本》专题报道之三

APP平台:民意直通 信任回归

   当今中国社会有一种“秀”的现象此较突出,如政绩秀、听证秀、亲民秀、微博秀等等官场秀频频上演,日趋普遍化和常态化,引起公众不满甚至反感和痛恨。大足区苦心经营的“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是不是也在作秀呢? 


“距离”近了

   “周区长,你看这条路现在好顺畅哟!”棠香街道冉家店村4组村民吴绪贵一见到大足区区长周少政就兴高采烈地说。紧接着,一大群村民围了上来,争先恐后表达感激之情。这是今年3月26日,周少政回访办事效果时所遇到的情景。
   4月3日,据村支部书记隆中奎和在场的村民们介绍,吴绪贵说的这条村级公路长约1500米,从城南中学高中部附近的大堰塘开始到龙棠路接点处。这条受益达3000多人的村道于2006年修通,但由于资金问题,只修通了一条机耕道,时间久了,到处坑坑洼洼,连大货车都不愿走这条路。村民们做梦都想把这条路铺上混凝土。2014年6月,村民们得知“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 开通了,便往平台上“我有诉求”栏目,发了一个帖子,希望区领导帮助解决这条村道的问题。诉求发上去后,谁也没抱希望,只是想碰碰运气而已。但出乎全村人的意料,一个星期后,周区长亲自带人来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在周区长的关心下,这条村道的修建很快得到落实,自去年8月动工到今年2月初竣工,村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吴绪贵掰着手指头对记者说,这条公路修好后,组里有5家人盖了新房、有7家人买了小车,还有三个小伙子从外省娶来了媳妇。
   “路修好了,我们要搞种植业养殖业也不担心公路不好运不出去。周区长3月26日来看了这条路,听了我们的想法,不仅给我们打气加油,还给我们出主意、出点子。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跟我们老百姓越来越贴心了。”吴绪贵说。


抱怨少了

   自从大足区“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开通后,群众对镇、村干部的抱怨越来越少,村民的笑脸随处可见。
   今年72岁、行动不便的杨建材老人本是宝顶镇香山社区人,因父母去世来到回龙镇,寄居在侄儿王廷福家。几年前,老人意外摔倒,失去自理能力。按照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要求,凡60岁以上的村民,每年需要到镇社保所按指纹以证明自己还存活,才能继续领取农村养老保险。但杨建材走不了路,乘车呕吐,家人根本没办法把他弄到宝顶社保所验证指纹。
   2014年8月,王廷福拜托香山社区的一个熟人,向“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提交了一个帖子,该帖子引起宝顶镇领导的高度重视,遂责成该镇社保所来到回龙镇新权村,上门为杨建材老人验证指纹,切实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目前,社保所跨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验证指纹的模式已在大足全区铺开。
   回龙镇地处边远地区,2014年以来,白鹤、会源两村因为管网损坏、跑水漏水量大,出现水费每吨高达20元、水质不好等情况,近500户村民家庭人畜饮用水受到影响。2015年春节前,村里在外务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得知这个情况后几乎同时想到了“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于是,他们联名向这个平台作了反映,平台及时责成区水务局前往处理。2015年2月初,区水务局安排工程技术人员会同有关单位人员,对两村供水主管道实施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分清责任进行全面整改,维修好了管道,增添了部分闸阀及供水管道标示牌,对两个村拖欠供水厂的水费进行分解,由区水务局、回龙镇政府、白鹤村和会源村共同付清所欠水费11000元,确保了两个村的人畜饮用水。
   今年62岁的雍溪镇石堡村低保户王开信一直住在破房里。2014年7月,他的侄儿通过“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了解到危房改造的政策后,就告诉他可以找村上给他解决住房。于是王开信找到村里,提出要村里给他建房。村找到镇里,镇找到区建委、民政局,给他解决了3万元,于 2014年年底帮他修了三间住房。王开信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破房子被卷走或冲垮了。


作用大了

   这个APP平台不仅在严防村官贪腐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化解群体事件中也起到了提前处置、避免事态恶化的作用。
   2014年6月,大足区双桥经开区厥明华等200余名农民工因巴月庄实业公司拖欠1000余万元工资款,多次向经开区建设局、信访中心等单位反映,但未得到有效解决,造成部分农民工情绪激动并出现不理智行为。2014年8月7日,农民工蒋世伟得知大足区开通了“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该情况通过平台进行了反映。大足区纪委工作人员在接到该诉求后立即进行情况预判,认为该问题涉及人数多、群体特殊、问题敏感,可能会引发不稳定事件。于是,平台工作人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后,协调区人力社保局、经开区公安分局、建设局及信访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与农民工进行接触,并督促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与项目开发商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劳务公司沟通,讲明情况和利害关系。后经查证,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1400万元属实,在双桥经开区相关部门的监督下,2014年8月20日,200多名农民工终于拿到被拖欠的1400万元工资,从而快捷有效地提前解决了该起群体事件,避免了事态恶化。
   目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在大足已形成态势,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也完全转变,尤其是村干部,由以前“当干部就是为了捞两个” 的观念转变成“都是乡里乡亲的,能为大家做点实事办点好事是我的能耐,落个好名声”上来。


信任多了

   记者从大足区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间全区受理反映村级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件分别占受理总数的10.7%、11.9%和19.7%。2013年受理此类案件84件,同比上涨62%,其中因村财务不公开或不明确造成上访的高达47%;全区95%以上的村公开的财务村民基本看不明白,根本未达到公开的目的要求。可见,村务公开工作中的诟病已经成为影响基层政权稳定、阻碍基层民主进程推进的一大因素。
   如果说“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为村民们带来的是更加便捷、直观的服务,那么,在大足区棠香街道冉家店村和雍溪镇石堡村的村干部们看来,该平台还实实在在消除了老百姓对村干部的误解,还了他们一个“清白”,重新找回了曾经失去的信任。
冉家店村处于大足区海棠新城边缘,因部分区域涉及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突出,信访压力一度很大。加上2010年时任村委会干部集体涉嫌惠农资金腐败窝案,导致村民们对村干部的信任指数跌至低谷。
   2010年末,在外经营小生意的冉家店村村民隆中奎、李大炳回家探亲,在驻村组长梁娅俪再三动员下,他俩肩负起带动村民劳动致富、重新获得百姓信任的历史使命,重新组建起了村委会班子。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认为村干部只要不带私心,一心为老百姓办事就行。”冉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隆中奎说,出乎他意料的是,村民对村干部已到了极度不信任的地步,只要有财务支出,就说是“干部请客吃饭挥霍了”,要不就说是“干部私吞了”。
   在很多事情一筹莫展时,冉家店村想到了“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还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平台上,最大限度消除了干群间的误解。
   “以前村务信息不够透明,给了个别基层干部腐败以可乘之机,也导致了一些村民对基层干部和工作的不信任、不支持。现在村务信息完全公开,既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又强化了村民监督,基层工作也推进得更加顺利。”周少政区长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村务综合服务公开平台”实现了“科技+制度”的管理模式,以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方式满足了村民对村务公开的需求。这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也方便了村民对村务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