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整治畸形“饭圈”文化》系列报道之一
偶像背后的畸形“饭圈”文化
编者按
有人说,2021年是中国流量明星、偶像产业和粉丝文化遭遇“滑铁卢”的一年。这一年的“代孕事件”“倒奶事件”以及前不久的“吴某凡事件”,无不充斥在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里。一些艺人失德违法、偶像培养流量化、“饭圈”乱象愈加引发关注,大众对“明星”“偶像”的定义也似乎偏离了以往“先有成就,再有人气”的轨道,逐渐走向失控。乱象的集中爆发,让理智的社会公众开始对“偶像”“明星”产生质疑,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也开始进行集中整治,继“清朗行动”之后,8月25日,中央网信办又推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清理违规群组版块等治理措施,以正本清源,刹住不良之风。
本期封面报道对失格艺人及其“饭圈”的梳理表明,一些艺人的不断“沦落”和“饭圈”这一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严重地步。追本溯源,治理艺人偶像失格和“饭圈”乱象,应当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失德违法的成本,加大机制监管的力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还必须倡导和鼓励明星艺人要有“流量担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让德行与其所拥有的流量真正匹配。只有这样,娱乐业和娱乐界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真正行稳致远。
8月16日,#吴亦凡被批捕#冲上微博热搜榜话题第一,这场荒谬的偶像失格事件目前已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以涉嫌强奸罪对其批准逮捕。从昔日顶流到犯罪嫌疑人,不过短短数月,吴亦凡终将要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然而,“粉丝”执迷不悟的维护发言却并未消失殆尽,“批捕也有可能不诉”“吴某凡不一定是吴亦凡”这类自欺欺人的言论,仍然活跃于互联网上,尽显“饭圈”粉丝的畸形思想,这不禁令人深思。偶像失格固然源于偶像自身道德水平的滑坡以及法律素养的缺失,但背后“饭圈”粉丝的支持和纵容,恐怕也难辞其咎。
沉溺:偶像失格的助推剂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粉丝追星的空间得到空前拓展,围绕偶像展开活动、借助网络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追星圈层——“饭圈”迅速崛起,走入公众视野。实际上,“饭圈”就是由人们熟知的“追星族”所组成,是粉丝基于对某偶像的喜爱与其他具有共识的粉丝形成的团体。
中国“饭圈”的孕育萌芽,可以追溯到2005年火爆全国的《超级女声》节目。该节目使粉丝聚集成为各位选手的“后援军”,为偶像能取得比赛胜利展开投票、拉票等活动。之后,网络和新媒体的普及,为追星族带来了实时关注偶像动态、即时交流的便捷条件,追星形式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饭圈”在网络上得到进一步壮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饭圈”已分布于微博超话、明星势力榜、豆瓣小组、超级星饭团App等众多社交媒体中,且“饭圈”社区的发展较为成熟,围绕偶像构建了多维度内容,粉丝能够在圈内获得众多信息,包括明星行程安排表、明星私照图、电子杂志拍摄情况、新作品的宣传和上线日期等。
除此之外,“饭圈”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针对偶像的事业规划和工作日程,由“粉头”“站姐”等粉丝中的意见领袖组织展开宣传、打榜、轮博、集资、反黑等多项任务。以微博超话为例,笔者在探访多个明星超话后,发现几乎所有的超话主持人都会于首页,发布“饭圈”的内部规则以及近期任务列表,例如:宣传性质的粉丝发言规则应当包含偶像名称、作品名称、文案关键词等;反黑性质粉丝负责搜索整理网络上对明星“黑料”的曝光,并向平台客服投诉;粉丝领袖还建立针对不当发言进行屏蔽管理的专门值班表等,粉丝在入圈时需要遵循内部的规范进行操作,充分了解自己的定位和任务,迅速投入到“饭圈”的运行中,一旦有违反者将会被屏蔽或者剔除。可见“饭圈”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内部分工明确、意见领袖权威性强的运行模式。
然而,“饭圈”本质上属于粉丝自发形成的组织结构,情绪化因素不可避免,尤其粉丝在参与意见领袖发布的集体行动时,非常容易出现盲目维护等迷失沉溺现象。一旦偶像出现人设崩塌的前兆,“饭圈”首先会进行整齐划一的“反黑”“洗白”,拉拢粉丝继续相信偶像,引导粉丝逐渐陷入沉迷式追星中,甚至出现自欺欺人、罔顾事实真相、抛弃道德伦理等行为。
以吴亦凡事件为例,自事件发生以来,许多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发表支持言论,甚至重建粉丝群体,试图通过舆论力量和资本运作“解救”偶像,公然无视法律法规。“有没有姐妹打算和我一起去劫场,成功了你们和凡凡远走高飞,我留下来坐牢。”7月31日,一名名为“风间小樱”的微博网友发出了这样的微博,竟然获得了一千多个评论、五千多个点赞。其热评中还有粉丝称已经在联系律师,愿意出保释金救“凡哥”。还有粉丝在微博平台封闭吴亦凡超话之后,创建其他相关超话话题,建立微信群、QQ群等,发布粉丝重聚的消息,打算重建“饭圈”,集合粉丝为吴亦凡事件鸣不平。无独有偶,此前,在郑爽代孕事件、罗志祥出轨私生活混乱等严重违背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的事件发生后,也能看到粉丝在其微博评论中留言示爱,甚至发布希望其复出的支持性言论。
道德是社会和谐运转的屏风,应当受到尊重,而法律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底线,更加不容丝毫践踏。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坐拥大量粉丝、具备引导效应的偶像明星,肆意妄为、操纵舆论、罔顾道德、践踏法律,应当自食恶果。然而,“饭圈”的盲目支持却在无形中成为他们肆无忌惮的保护屏障,无论其行为影响多么恶劣,只要新的热点出现,公众的注意力转移,背后的粉丝“不离不弃”,“‘饭圈’不死”,就存在复出的可能性。粉丝受“饭圈”文化无底线、无三观的影响一而再再而三降低对偶像明星的要求,一味选择相信和保护,以为是“爱”的表现,殊不知这种自以为的纵容和偏爱,正在推动偶像一步步走向更深的泥潭,最终成了偶像肆意妄为的助推剂。
疯狂:扭曲价值观的怪圈
“饭圈”和粉丝的盲目支持,令偶像明星缺失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和反思,试图在道德和法律的压力下侥幸存活。然而,沉溺只是追星族在“饭圈”中的初级表现,随着“饭圈”逐渐壮大,文化渗透增强,部分粉丝逐渐走火入魔,其行为荒诞不经,呈现妖魔化趋势。“饭圈”控评、剥夺言论自由、引导网络舆论、诱导网络暴力、非法集资、倒奶浪费食品等行为,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其建立的扭曲价值理念通过一次次洗脑式传输,在互联网上恣意生长,并逐渐演化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饭圈”成了人们眼中避之不及的“怪圈”。
2019年3月,在某综艺节目中,由于小品演员潘长江在看图猜明星的游戏中,不认识当红小生蔡徐坤的照片,引发蔡徐坤粉丝在微博上对潘长江的谩骂和谴责,甚至有粉丝认为潘长江是“黑子”:蔡徐坤这么有人气、有实力,潘长江竟然不知道?对此,潘长江发微博称:“不知道自己的评论区怎么了,不认识就是错误吗?”一度引发众多网友对于“饭圈”文化的反感。2020年9月,女团“硬糖少女303”在出道不久后因团内成员希林娜依·高粉丝和陈卓璇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不理智行为登上微博热搜,在双方偶像尚且未作出举动时,两家粉丝已经通过恶意P图、在微博发布不实言论、带有侮辱性质的文字和图片对两位女团成员的肖像权、名誉权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两家粉丝互撕行为和恶劣的言语,为网络文化罩上阴霾。
而2021年的选秀栏目《青春有你3》引发的系列问题,更将“饭圈”的丑恶面孔显露无遗,引发社会各界强烈谴责。《青春有你3》是一档男团选秀节目,共有119名练习生参加,通过粉丝的投票和助力,将会选出排名前九位的练习生出道。节目赛制就是以粉丝的互动和支持为主,因此粉丝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喜欢的选手助力争夺最后的出道位。
本该是粉丝和偶像之间的支持和互动,逐渐在“饭圈”的引导下变味。根据“饭圈”内部截图,选手余景天粉丝后援会竟对集资打投不合格的粉丝展开“惩罚”,内容包括购买售价2.22元起的虚拟数据、反黑任务等。这种带有强迫性的粉丝集资行为迅速引发多家媒体关注,根据新华社的调查,仅《青春有你3》和《创造营2021》两档选秀节目,在节目尚未开始前,部分训练生粉丝后援会就已开始进行集资用于后续打投花销。《创造营2021》总决赛后,据不完全统计,4名训练生的集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排名前11名选手集资总额突破1亿元。4月11日,人民网评官方微博就此事件发声:“余景天后援会惩罚粉丝。”小编也是第一次见追星不力要被惩罚?随后更是直接发问:靠粉丝刷数据才出头的偶像,是偶像吗?选秀节目的不良风气,使追星变了味,并提出是时候整治了。
随之而来“倒奶事件”曝光,更将“饭圈”的疯狂行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社会震怒。在曝光的视频中,人们把乳制品瓶盖留下后将牛奶倒入水沟中,身后垒起高高的乳制品纸箱。据悉,被倾倒的是粉丝用于投票的蒙牛真果粒饮料,该饮品正是《青春有你3》的赞助商。因为赛制安排,粉丝需要购买饮品,打开瓶盖扫描二维码才能为喜欢的选手投票,但是大量剩余的牛奶却难以处理,倒掉成为最简便的处理方式。事发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紧急对引发社会强烈谴责的《青春有你3》存在的相关问题发出通报,责令平台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3》的录制。5月5日,爱奇艺青春有你在微博发文称,对责令停录一事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承诺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5月7日,蒙牛公司旗下产品官微@真果粒公开道歉,并表示作为《青春有你3》的赞助商,将积极配合爱奇艺的整改措施。“倒奶事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之际,“饭圈”粉丝明目张胆展开倒奶打投行为,不仅涉嫌非法集资,更是与反对食品浪费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驰,可见对法律和道德的漠视。
2021年8月,东京奥运会期间,在全国上下热烈观看、赞赏运动健儿为国奋发拼搏的精彩表现时,网络上出现了类似“饭圈”粉丝拉踩、指责运动员,对运动员实施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展现出“饭圈”毒素的蔓延。射击运动员王璐瑶在表达比赛失利的微博中说道:“抱歉,很遗憾,我承认自己怂了,三年之后再见。”很快,就有网友质疑认为其“不反思,不分析失败,就到网上发自拍”。更有过激言论表示:“名次只有18名,还有脸到这里发自拍?”在此类言论中透露出熟悉的“‘饭圈’味道”:不是自家偶像就可以随意指责诋毁,发自拍就是想红蹭热度。以至于《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不得不以“王璐瑶仍是浙江了不起的姑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对奥运赛场上失利的中国运动员实施网暴”的声音来维护运动员,批评“饭圈”粉丝的攻击谩骂。将体育圈娱乐化、采取追星式拉踩、严重双标、道德绑架……这些“饭圈”惯用的恶劣手段,竟被用到了为国家而战的运动健儿身上,不禁引发网友们的强烈反感,纷纷要求整治“饭圈”,净化网络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民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的“饭圈”参与者和受害者尚是未成年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且有8%热衷于“饭圈”活动。其中又以初中生追星的积极性最高,11%的初中生参与过线上粉丝应援。这意味着不良的“饭圈”文化可能正在侵蚀身边每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未成年人社会阅历尚浅,其正确稳固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尚未完全建立,容易受到“饭圈”文化的刺激和引导,扭曲的价值理念和“饭圈”文化很可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诱使他们采取疯狂举动进而误入歧途。可见,扭曲的“饭圈”文化和价值观危害性极大,早已脱离粉丝追星的小众圈层定义,逐渐变成席卷社会多个领域的“怪圈”。
腐蚀:侵害社会的唯流量论
“饭圈”乱象触动着人们的神经,透过“饭圈”探寻其本质,实际上与“流量至上”的认知风气密切相关。“饭圈”文化反映出当今社会尤其是演艺娱乐领域对于数据和流量的过度追求,在流量社会,粉丝只不过是被流量裹挟前进的傀儡。
据娱乐圈业内人士介绍,互联网时代,流量被赋予衡量商业价值转换的大数据功能。流量多,艺人商业价值就会高,收获的资源就更加丰富,吸金能力也就越强。在这种模式下,“流量至上”成为偶像明星行业默认的规则和追求。但是流量从哪里来?如何有效获取?于是,与流量明星相伴而生的“饭圈”得以组建发展。市场和资本看中粉丝的巨大潜力,组建由粉丝、资本和偶像共同参与的产业链条。一方面,娱乐资本对于明星进行人设铺垫和包装,由经纪团队贴标签,为其树立不同的风格类型,制造话题,购买热搜,提高公众关注度,通过营销,升华成“美好”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建立粉丝“饭圈”团体,引导粉丝参与到偶像行业的产业运营中,培养“意见领袖”,进行整齐划一的行动,操纵粉丝稳固偶像人设、促进粉丝消费、进行数据生产。他们赋予粉丝的重要性、使命感与参与感,即粉丝在偶像演艺生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情感消费只是基本义务,要使偶像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持热度和流量,而流量的外在表现就是数据。粉丝“氪金”或“情感劳动”所生产的数据,将直接与偶像获得的社会资源相关。因此,做数据、争流量,成为粉丝应当和必要的追星行为。
到此,流量明星的产业链条组成完毕:资本打造偶像,粉丝是消费者,持续氪金、刷数据为偶像获取代言、资源与地位,以此不断提高偶像的商业价值,持续为资本和偶像获得商业利益。这类没有作品支撑、徒有空虚人设的流量明星,如同娱乐行业工业化的商品,是被生产和制造出来的,与资本方属于利益共同体。而兢兢业业为偶像氪金打投、为偶像人设的稳固统一口径、反对一切可能造成人设崩塌的言论、拥护“氪金光荣、爱豆至上”“饭圈”文化、做出荒谬极端行为的粉丝是产业链的供应环,最终只是偶像产业的附属品,是数字劳工。
由此可见,残酷的流量产业链条正在利用偶像明星榨干粉丝的剩余价值,然而,其危害的不仅仅是执迷不悟的粉丝,对于整个偶像明星行业甚至于全社会的负面影响也巨大。首先是扰乱行业风气,造成行业内部资源严重失衡,畸形“供养”成为行业的毒药。“饭圈”“漂亮”的数据及项目的流量数据,成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资源的主要标准,资源渐渐流向大流量的偶像明星,众多专注于技能提升和作品质量的行业群体被忽视和埋没。当制作商、投资方将目光投向这些“流量”艺人的时候,更多优质艺人的资源也许正在被剥夺,失去施展才华的空间,出现“劣胜优汰”的恶循环。当流量主宰行业,公平的竞争机会就难以获取,行业的良性发展将难以持续。
对流量的过度追求,也相继引发公众关注。早在2017年,《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该问题:“流量本无原罪,问题在于今天的诸多流量明星只有流量,没有演技。”Vista看天下也就吴亦凡事件,挖掘曾经吴亦凡的粉丝数据说明流量明星参与下的市场畸形。该文章称2015年初,吴亦凡从韩国回归中国娱乐圈后,拍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评分4.9,但票房上映五天破两亿。随后一年,吴亦凡接连三部电影上映,均分在3~4分,被网友戏称为“2016烂片三部曲”,然而其观影人数和排片数仍可观。与此相对上映的评分8.3的佳作《百鸟朝凤》,却落入制片人恳求院线增加排片的尴尬境地。2017年其主演电影《西游·伏妖篇》,评分5.5,更是再次获得超16亿的超高票房。无人问津的佳作和票房过亿的低分片形成鲜明对比,资本天生逐利,如何选择不言而喻。“饭圈”助推下的流量明星开始占据行业的优势地位:粉丝基数大,资本市场需求大,片酬高,拥有挑剧本的资格。反观老戏骨们演技佳,却面临邀约少、片酬少的困境。这不公正的现象引起众多艺术家的不满,演员王劲松曾公开发表言论批评“演员背台词求表扬,得多不要脸”。演员章子怡在参加综艺《我就是演员》时发出疑问:“演员是很低门槛的职业吗?”演员冯远征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直言:“好演员要建立在你有一个很好的声台形表基本功基础之上,流量无关乎演技。”
除偶像明星行业受损外,“饭圈”文化对流量和数据的痴迷追求,也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正常的生活理念,影响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流量带来的利好,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对流量的追求,造成社会生产的产品内容出现过度娱乐化、同质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当内容的创新和深度难以得到重视,受众会在一个个娱乐事件中迷失方向,分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以最近的热点事件东京奥运会为例,奥运期间,14岁奥运新星全红婵凭借优异的跳水表现被世界人民所认知,同时奥运冠军背后艰难贫困的家庭也成为关注焦点。本该是对奥运小将的夸赞和鼓励,在对流量和娱乐的盲目追求中却失了准度,许多自媒体曝光全红婵的家庭背景、家人信息,甚至为争夺流量展开疯狂的追随行为。“逐利”的拍客涌入全红婵家门,罔顾他人意愿和防疫政策,肆意拍摄、录影。一时间,全红婵的老家俨然成了网友们新的打卡圣地,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到这里拍照,全红婵一家不堪其扰。
众多权威媒体如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强烈发声谴责这一行为,斥责流量追随者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在消费全红婵的名气和声誉,警告人们别因为追求流量失了底线。实际上,此类网红打卡、蹭流量直播现象在当今社会,早已屡见不鲜。此前,因唱歌出名的“大衣哥”朱之文和因坚持一碗面只卖3块钱并坚持了长达15年之久的“拉面哥”走红后,也遭到上百人围堵蹭流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拿着电子设备涌入聚集,导致他们电话不敢接、大门不敢出,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为继。
一系列疯狂追求流量的现象提醒人们,流量和关注度已然成为时代的“硬通货”,“唯流量”观念正在侵蚀社会,只要带上具备热度的话题,经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平台将会优先推送与之相关的信息,内容的浏览量和关注度提升,流量变现就毫不费力。尤其在演艺行业,只要颜值高、具备一定的特性、建立有趣人设,再引导粉丝加入“饭圈”,刷出数据和流量,就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偶像明星团队只需在“饭圈”中灌输粉丝奉献的理念,将粉丝行为和偶像资源相捆绑,粉丝就愿意付出精力和金钱为偶像事业“添砖加瓦”,将喜爱“变现”。与创作和技能磨练相比较,引导流量简便易操作,收益却成千上万,“专注作品”终将成为奢侈品。
偶像失格暴露出背后“饭圈”粉丝的阴暗、疯狂以及社会“流量至上”的不良风气。粉丝受资本流量的操纵甘愿牺牲时间精力,在“饭圈”影响下扭曲价值理念,偶像在粉丝盲目崇拜下漠视道德法律。长此以往,试问当“饭圈”控评和网络暴力随处可见,谁能在互联网上保持言论自由?谁能在泥浆般的网络环境中独善其身?当粉丝群体将盲目崇拜当作本职责任,当人群以流量热度为追求目标,社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会发生什么变化?法治和道德建设的大厦还能否稳固?偶像的发展不应当偏离航线,“饭圈”不应当是避之不及人人唾弃的怪圈,关注偶像失格背后的追星族和“饭圈”文化,引导其向阳而生,已是正当其时。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