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了21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世纪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新飞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组织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结合河南实际,针对制约全面依法治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短板、问题,选准选优研究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开创新时代法治河南建设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法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政治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建设的不竭动力。要对标对表中央要求,紧密结合河南实际,科学制定河南法治建设规划和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建设任务,细化实施举措,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原大地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省(市、县)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本地区本领域法治建设,更好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充分发挥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任务、重要事项、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全面依法治省考评机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和考核,促进法治建设工作抓到位、责任落到底。


  二、坚持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属性,科学回答了法治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推进法治河南建设必须始终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加强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强化宪法法律的权威地位,深入抓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认真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要持续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健全司法权制约监督体系,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快履职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坚决整治司法领域顽瘴痼疾,彰显法治权威,维护公平正义。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治河南青年论坛”“法治河南乡村论坛”“豫台经贸合作与法治保障高峰论坛”等活动,健全普法教育宣传机制,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等宣传学习,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打造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用好法学会工作站(服务点)等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政法公共产品。


  三、坚持服务大局,努力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落实总书记要求,必须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强地方立法,推广落实“1543”立法机制,着力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办法等立法工作,扎实做好地方法规“立改废”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备案工作,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以立法高质量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必须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完善“1211”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依法行政规范体系,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不断提升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服务的能力水平。必须依法服务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严格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平等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发展,引导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动力活力。必须聚焦社会反映强烈、严重影响营商环境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审理涉企合同、知识产权、股权等各类民商事案件,规范审理程序,缩短审判周期,落实“少捕慎诉”的司法政策,依法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使用,严防滥用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


  四、坚持良法善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贯彻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切实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把依法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社会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制度需求,推动设区的市用好地方立法权,制定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构建完备的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引导社会成员“信法不信邪”,自觉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必须强化自治基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等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机制作用,广泛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真正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强化德治教化,切实抓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的贯彻落实,推进城乡社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将广泛认同、操作性强的道德观念及时上升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依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社会治理领域深度应用,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提升科技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行业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能力。


  五、坚持德才兼备,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把专门队伍建设好。法治工作队伍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贯彻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讨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特别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政治标准,做到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必须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完善法律规定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做到教育培训日常化、机制化、实战化,不断提高法治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执法司法实践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化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全面正风肃纪、反腐强警,大力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机制,健全干部常态化交流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进一步激发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