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走,竟是永别

-- ——追记甘肃省正宁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巨涛
   年仅40岁的一名人民警察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赞歌。日前,甘肃省庆阳市政法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以巨涛为榜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巨涛生于1975年12月16日,中共党员,三级警督警衔,生前任甘肃省正宁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兼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2015年3月6日13时许,在侦办案件下枯井提取重要物证时,窒息昏迷,经送医抢救无效,英勇殉职,年仅40岁。
   巨涛走了,公安战线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同行失去了一位好战友,他的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他的儿子失去了一位好父亲。但他的感人事迹却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发愤进取……


在执行任务中壮烈牺牲

   2015年2月28日,正宁县宫河镇某村一名12岁儿童中毒死亡,蹊跷的是其家属当晚匆匆将尸体掩埋,第二天却又提出死因不明,要求破案。
   人命关天,案情重大,正宁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分管刑侦工作的领导、刑警大队大队长及刑事科学技术室、宫河派出所负责人同步上案开展工作。经调查走访、现场勘查、尸体勘验和毒物检验,明确了该儿童系特丁硫磷中毒死亡。但要确定案件性质,查明该儿童如何中毒、为何而死,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刑事科学技术室是侦查破案的最有力支撑。巨涛身为刑警大队领导,又兼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侦破工作中。
   调查得知,该儿童死亡后,其家人将其衣物及药瓶扔进了院内一废弃的枯井之中。鉴于衣物、药瓶等物证对案件定性意义重大,3月5日下午,局长惠刚、政委许小平在宫河派出所组织召开了案情分析会,决定3月6日对枯井内的物证进行打捞,以进一步查明死亡原因。
3月6日早晨,和往常一样,巨涛临走时对妻子摇摇手说“拜拜”,微笑着走出了家门。但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走,竟是永别。
   9时30分,正宁县公安局副局长师正龙带领巨涛等16人,来到案件现场,准备对枯井内的衣物、药瓶等物证实施打捞。
   安全绳索、安全帽、安全眼镜、安全支架……一切准备就绪。
   谁下去?井口坍塌,井深情况不明,地面上冰雪融化,一块踏脚的干地方都没有。
   “我下去,我下去。”有3名民警不约而同地说。
   “都不要争了,我下去。井下物证需要拍照固定,我是技术室主任,有过多次下井提取痕迹物证的经验。”巨涛在明知井下危险重重的情形下,依然主动请缨,决绝地边说边脱掉泥渍溅湿的衣服,换工作服作下井准备。
   10时40分,开始通风,持续通风40分钟后,打捞开始。
   10米、20米、30米,“怎么样?不行就上来!”指挥员师正龙揪心地问。
   “没事,好着哩!下面黑,啥都看不到,继续放绳。”
   继续放绳,持续喊话。
   40米、50米,“好着吗?不行就上来。”
   “快到井底了,能看见下面了,继续放!”
   “巨涛!巨涛!” 喊话突然没了回应。
   “不对劲,赶紧往上拉!”几分钟后,巨涛被拉上井口,随行法医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急救措施。之后,120急救车将巨涛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
   13时40分,经抢救无效,巨涛壮烈牺牲。


生前一丝不苟探秘大案

   英雄的成长绝非偶然。记者采访中得知,巨涛的奉献精神、无畏气概、个人修养都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点点积淀而成的。
   “巨涛是我们正宁公安系统出了名的 ‘拼命三郎’,在打击犯罪过程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坚定执著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精湛高超的侦破技能,谱写了一曲公安刑警无私无畏的奉献之歌。”正宁县公安局政委许小平含泪告诉记者。
   “当警察就要有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才能对得起自己头上的警徽。”这是巨涛生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3年1月22日,正宁县周家乡燕家村发生一起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犯罪分子杀死燕某一家三口后,抛尸水窖,毁证灭迹,逃离现场。2月16日,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拒不交代案件经过,巨涛顶着风雪,冒着严寒,不顾生命危险,只身下到燕堡子柳树沟,在草丛中搜获了作案匕首,揭露和证实了犯罪事实。
   2010年4月26日晚,正宁县城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张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巨涛在采集张某指纹信息时,发现张某右手食指、中指残缺。职业的敏锐性,使他想起了多年前的数起入室强奸、抢劫案现场,嫌疑人右手触摸的地方都留下了无乳突纹线痕迹。他随即对历年的入室强奸、抢劫积案现场物证进行重新梳理送检。经鉴定,7起案件现场提取的生物检材内检出的DNA与张某的DNA相同,犯罪嫌疑人张某在零口供的情况下被绳之以法。
   2010年11月15日晚,犯罪嫌疑人将放学回家途中的初中学生杨某绑架,打电话要求杨某父亲带6万元现金,并不断变化赎人地点。面对狡猾的嫌犯,巨涛主动请缨,扮成杨某的表叔陪同杨父前往赎人。11月17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再次电话约定在彬县人民广场交易。当犯罪嫌疑人现身与杨父交易时,巨涛面对持刀歹徒,在保证人质安全的同时,奋不顾身,将其当场制服。
   2013年3月14日,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将作案工具抛下冰雪覆盖的深沟悬崖。巨涛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执意要求其他人员用绳索将他从崖上吊下去,寻找作案工具。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巨涛连续在沟底搜寻了两个多小时,最终找到了作案工具。当他从崖下爬上来时,全身是泥,别人冻得瑟瑟发抖,可他却是满头大汗。
   2013年4月,正宁县西坡乡连续发生15起入室盗窃案,巨涛通过仔细勘验,比对现场提取的鞋印和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方式及侵害对象后,认为这些案件应是同一伙人所为。于是,他将15起案件现场录入《全国公安机关现场勘验信息系统》,予以串并分析研判,开展并案侦查,很快抓获了宋某、赵某、杨某三人,成功打掉了一个盗窃犯罪团伙,15起案件全部破获。
   “刑警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重于生命,像尖刀、像利剑刺向邪恶与黑暗。”从参加工作那一天起,巨涛就为自己所挚爱的刑警工作作了如此定位。正如他所说:“当刑警就要多破案。”15年的刑警生涯,他面对血雨腥风、生死对决,总是冲锋在前。
   采访中,记者听到巨涛的战友对他如此的评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巨涛的身影。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一个个充满挑战的任务,巨涛都能出色完成。他用无声的行动,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公安事业的忠贞。”
“巨涛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他始终保持着战斗状态,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案件现场,晚上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凌晨。”巨涛生前战友张小璞说到这些掩面痛哭。  
   自从成为一名刑警,巨涛就清楚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一有空闲他就潜心研读犯罪心理学、刑事侦查学及刑事技术等业务书籍,苦练基本功。长期的破案实践,使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破案能手,成为犯罪分子的“克星”,成为正宁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顶梁柱。在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15年时间里,他共主持勘验刑事案件现场2100余起、非刑事案件现场300余起,提取各类痕迹物证7000余件,制作各类案件照片2000余张,配合法医检验尸体100余具,利用痕迹物证串并案件400余起,利用指纹直接破案30余起,无一差错。


舍小家顾大家大爱无私

   2011年,巨涛在荣立三等功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警察也有血有肉,有亲情,但既然做了这个职业,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我的父母亲,还有我的妻子,他们经常劝我,不要再做危险的刑警工作了。但我是一名警察,除暴安良是我的职责,十几年的从警情怀,我无法割舍。我愧对我的家人,但我没有愧对我头顶的警徽。”
   “巨涛生活朴实,沉稳讷言,平时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在生活中从没有与人红过脸,是同事公认的老好人。他不但在刑事技术岗位上工作出色,而且摄影摄像技术精湛。每当同事有婚丧嫁娶之事,只要有空,他决不推辞。”与巨涛一起工作了10年的正宁县公安局技术员胡蔚萍哭泣着告诉记者,“他太忙了,由于技术警力的缺乏,巨涛的工作一直处于紧张忙碌之中。他曾说过,等自己忙完了这一阵子后要带妻子去看病,结果一拖再拖,现在竟然没有机会了。”
   “父母面前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妻子面前他是一个体贴的好丈夫。今年春节前,他的父亲因病住院,他晚上到医院陪护父亲,白天继续上班,父亲痊愈后母亲的病情又严重了,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大小便失禁,这一切在我们去看望时才得知。巨涛从来没有说过家中的困难,也没有请过一天假,都是利用星期天或下班时间回去照顾,非常不容易。”刑警大队大队长王海军含泪告诉记者。
   面对记者的采访,巨涛的妻子哽咽抽泣:“我工作也很忙,只要他没有任务,不出现场,总会为我分担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厅厨,接送孩子上下学。他曾说,这个家我付出得太少,只要有时间我就要好好照顾你们。” 
   “对家人,巨涛一直怀有深深的愧疚,因为无数个节假日,每当家人团聚的时候,他却仍在案发现场寻踪觅迹,他甚至没有陪妻子、儿子过一个完整的生日,但他却侦破了一起又一起大案,为群众挽回了一批又一批损失。”正宁县公安局法医、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王社军的一席话,道出了巨涛舍小家顾大家的缩影。
   英雄已逝,本色长存!巨涛在险阻面前义无反顾,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在公安队伍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