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从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卸任后,她放弃原本可以在家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重拾绣花针,成立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苗家妇女绣苗绣,风风火火闯市场,脱贫奔小康。
  
  重拾绣花针,成立苗绣合作社
  2020年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脱贫路上的巾帼力量”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脱贫攻坚战中的巾帼典型讲述她们带领姐妹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身着苗服、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县的十八洞村妇联主席、村党支部原书记石顺莲,讲述自己卸任村支书后重拾绣花针,成立十八洞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留守妇女闯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程,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群山包围之下,寨子散落山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过去,因为交通闭塞,村民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
  “以前的十八洞村,只有4.8公里的小路,到处是沙子和泥巴。改变交通状况,对我们这个偏远村寨而言十分重要。”石顺莲说。1998年,村里想修一条出村公路到双龙镇,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遇到阻力,时任村妇女主任的她,就挨家挨户上门去做工作。
  “有时遇到那些蛮不讲理的,不但思想工作做不通,还要挨他们的骂,我只能偷偷地哭,好几次都想放弃。但一想到这是为了村民的共同利益,我又鼓足勇气,三番五次上门去和村民谈心。”石顺莲回忆说。通过她的不懈努力,路终于修通了。当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会上,她被全体党员满票推选为支部书记。正是凭着骨子里的这股韧性与耐心,她在村支书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
  村里修了一条宽阔的出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坚定了石顺莲的决心,她又在规划如何发展村里的特色产业,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苗绣是苗家女儿必备的手艺。石顺莲12岁就跟着妈妈和奶奶学绣花,拥有一手好的针线功夫。可以前十八洞村的妇女只能利用农闲时间绣苗绣,工艺虽然精细,却卖不出价钱,只能给自家人穿。年轻人在外“见过世面”后,嫌苗绣“土气”,不够时尚,自然不肯学习,村里能够绣苗绣的都是5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这项苗家传统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与村民座谈时,问村民一年能挣多少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石顺莲心里很难受,因为939名村民中有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元。她只能跟总书记实话实说。最后,她鼓起勇气向总书记提出了发展苗绣产业的想法,得到总书记的赞同。
  2014年1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花垣县委选派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石顺莲主动让贤,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了下来。卸任后,她仍然牵挂着村里的扶贫攻坚事业。作为一名老党员,如何继续发挥余热?想到自己曾在总书记面前许诺过要发展苗绣产业,想到自己年轻时心爱的苗绣手艺以及村里300余名苗族留守妇女个个针线功夫了得,她决定马上召集姐妹们入伙,重拾绣花针当绣娘,发展苗绣产业。
  说干就干。当年5月,石顺莲把村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石文祖、杨五香等20多位“巧媳妇”纷纷重拾绣花针,大家推举石顺莲担任理事长。石顺莲把自家3间瓦房腾出来,改造成苗绣工坊,供绣娘们集中干活儿。
  
  找准突破口,小针线做成大买卖
  在石顺莲的精心运作下,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快与花垣县五新苗绣、金田苗绣、湘西指尖生花等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接到了第一笔苗绣订单,书签、屏风、钱包……心灵手巧的绣娘们绣一朵花,可得15元收入,为村里这些留守妇女增加收入找到了新的门路。
  接下来,第二批、第三批……十八洞村苗绣特产专业合作社的订单陆续签订,市场在一步步地开拓,绣娘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可尽管这样,订单速度还是远远赶不上绣娘们飞舞的指尖。这让石顺莲开始发愁了:订单不够,绣娘们还是挣不到更多的钱,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这可怎么办?向来不服输的石顺莲,没有灰心,她时时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也时时在寻找拓展订单的突破口。
  机会终于来了。2018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苗绣产品质量,给市场拓展奠定基础,石顺莲带着村里10名绣娘,到位于株洲市的湖南工业大学参加培训。培训结束,为开阔大家的眼界,她带着绣娘们到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参观。参观中,当讲解员介绍中车株机每年都会给相关国家赠送十字绣高铁火车头作为礼品时,石顺莲眼前一亮,脑子里立刻作出反应——是不是可以把苗绣产品绣成高铁火车头礼品?
  参观后,石顺莲找到中车株机相关负责人,把带来的几幅苗绣样品送给对方。对方一看这么漂亮有特色的苗绣产品,如获至宝,当即决定以苗绣替代十字绣,向各国展示融入了民族元素的高铁新画幅,并签下了第一批试用订单。
  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兼有粗犷、秀丽、细萃、素雅4种风格,图案错落有致,讲究虚实得当,配色方面也极为考究。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绣娘们的拿手好戏,绣火车头还是平生头一遭。虽有合约在手,石顺莲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回到十八洞村,她从上百名绣娘中层层选拔,挑出技艺精湛的12名绣娘,再次带着她们来到湖南工业大学,和设计团队交流、沟通,不断调整火车头的图案,融入传统苗绣的龙凤、孔雀、花草等元素,最终定下了7幅苗绣火车头作品和75个苗绣包包送往马来西亚等国家。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最精致,不然没有下一批订单了。”石顺莲反复提醒合作社的绣娘们。
  为了把出国的苗绣产品做成时尚又精致的传统工艺品,平时为人热情随意的石顺莲,对绣工的要求十分严格。绣娘们说,作为苗绣带头人,石顺莲技艺最佳。她会一针一线悉心指导每一名绣工,还会拿着她小孙女画画的那把米尺,仔细丈量检查大家绣出的作品。歪了重来,颜色错了拆掉再绣,直到她们都能高品质完成作品后,石顺莲才放心地开始绣自己手头上的“火车头”。石顺莲每天都要从早上8时忙到深夜,10天时间,她便带领绣娘们完美地完成了第一批订单。
  中车株机对7幅作品十分满意,12名绣娘中,最多的挣了5000余元。“这样的‘火车头’,手巧的绣娘一年最多的可以绣20幅,按2000元一幅计算,一年收入就有4万元。”石顺莲兴奋地说。现在中车株机每年至少可以给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20万元的订单。小针线做成了大买卖,石顺莲感到无比的开心。
  
  苗绣传承人,带领大家奔小康
  作为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常常在忙完白天的工作、吃过晚饭的傍晚时分,坐在自家院子反复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喜爱、了解苗绣,让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合作社接到更多的订单,让十八洞村的留守妇女们利用自己的精湛技艺,赚到更多的钱,早日脱贫奔小康。
  为此,年逾六旬的石顺莲时常召集绣娘们一起讨论,或打开微信联系热爱苗绣的企业家、专家。她的微信名就叫“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石顺莲”。她说,任何人愿意跟她讨论苗绣,加她微信,她都会十分乐意地通过。而只要有外出参加展会的机会,石顺莲更是来者不拒。
  继2018年11月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后,2019年5月,石顺莲作为苗绣工艺传承人,又被邀请参加了第15届深圳文博会。她和团队们带去的70多样书签、手提包等苗绣产品成了抢手货,还和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展会上,她不仅自己现场展示苗绣针法,还组织起村里的文艺队,穿上精美的苗族服饰,设下拦门酒,唱起动听的苗歌,想方设法留住人们的脚步,吸引更多人了解苗绣。
  更让石顺莲感到荣幸的是,深圳文博会开幕当天,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湖南馆听取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时,对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深挖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助力产业扶贫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拉着社长石顺莲一起在苗绣文创产品“高铁火车头”等展品前合影。
  深圳文博会归来,石顺莲又紧锣密鼓地对接上设计团队,敲定大客户中车株机需要的苗绣设计图案。2019年,她代表十八洞村与湖南工业大学、中车株机签订了《十八洞苗绣产业精准扶贫三方协议书》。三方合作建立非遗扶贫苗绣车间,并签订5年苗绣采购计划。十八洞苗绣作为高端商务礼品,与高铁这张中国名片一起,走向世界。
  “原来我们十八洞村的妇女穷得叮当响,买个小物件都向打工的丈夫要钱。现在有老支书带领我们绣苗绣,个个手头宽裕了,不再向丈夫要钱了。”绣娘吴美金说,去年她绣苗绣的收入有1万多元。见此,村里一些原本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妇女也纷纷加入,拿起绣花针赚钱。杨巧珍、吴正花等10多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看到绣苗绣前景不错,也返乡加入了合作社,就连从四川嫁过来的新媳妇罗旭琴也欣然拿起了绣花针。
  “目前,十八洞村300多名妇女中有一半以上在绣苗绣,其中加入苗绣合作社的有54人,常年在合作社绣房工作的有近20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最高的一年收入六七万元。”石顺莲自豪地说,“有人羡慕我,说现在十八洞村大变样,我们嫁过来是嫁对了。其实,我们有现在的好日子,不是嫁得好,而是凭双手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如今,十八洞村不但是全国各地游客向往的红色旅游胜地,也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党员干部考察学习精准脱贫经验的首选之地。每当有客人前来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观,石顺莲总是要亲自介绍苗绣的发展历史和合作社的创办与苗绣产业发展的可喜情况。
  “凤求凰”“富贵花开”“喜鹊闹梅”……十八洞村苗绣一件件精美的新绣品工艺精细、色彩清新,总是让前来参观的人过目难忘。就像石顺莲最爱绣的“蝴蝶妈妈”一样,她慈爱、善良,悉心指导来村里学习苗绣的人,为对苗绣感兴趣的游客一遍遍讲解它的历史和特色。
  蝴蝶、花、鸟是苗族最重要的几种吉祥物。“我们十八洞苗绣以蝴蝶为主,花草为辅。蝴蝶代表母亲,花草代表小孩子。鸟,就是春天到了,代表报春。花,就是春天开的花。我们绣的每一样东西都少不了这几种图案。”石顺莲每次在向客人介绍的同时,还不忘展示几套苗绣服装。“这些都是我特意为后辈做的,他们喜欢的话,回来就可以穿。有客人来,结婚、嫁女啊,都可以穿苗族的衣服。”
  作为2019年的湖南省劳动模范和苗绣工艺传承人,石顺莲说,她不但要带领十八洞村的村民脱贫奔小康,还要把苗绣工艺传承下去。为此,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人。石顺莲12岁的孙女隆苗,在奶奶的教导下,10岁就学会了绣花和织布。2018年,隆苗还与十八洞村的其他绣娘一起,完成了60米苗绣长卷——《锦绣湘西》,以寄托苗族人民对湘西州成立60周年的美好祝福。2020年7月1日,石顺莲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到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出席了湖南省苗绣研究基地的授牌仪式,并参加了当天举行的苗绣与乡村振兴对话会、苗绣创新创业研讨会、苗绣设计主题研讨会。她说,这些活动,对培养苗绣工艺人才、发展苗绣产业等,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谈到未来的打算,石顺莲坚定地说:“我会一直把苗绣合作社好好经营下去,让苗绣一代代传承下去!”
  6年来,石顺莲带着精美绝伦的十八洞苗绣走出大山,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用苗绣“绣”出了幸福生活。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