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庭的中国范本》系列报道之四

“最年长”的少年法庭

  2021年3月30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了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揭牌暨全省少年法庭集中挂牌仪式。
  而成立于28年前、江西省“最年长”且持续活跃的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在不断创新的28年中,铸就了“与时俱进”的本色,在不断发展的28年中,展现了卓越的团队战斗力……
  28年来,他们不忘初心,以“未成年人保护”为视角,围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宗旨,不断探索审判、调解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未成年人权益和健康”为方向,不断发掘帮教、普法的新领域、新举措,兑现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承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如今,西湖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已成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法院系统的“金字招牌”,被誉为“特殊的希望工程”。
  
  “调处”巧妙有方 家事案件调撤率达50%
  家庭是儿童的安全港湾。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日,如何发挥审判优势,防范家庭破碎造成未成年人及特殊未成年人的权益损害,是摆在少年审判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4年5月,万金雄与刘芳秀结婚,婚后育有男孩儿万小湖。2015年1月,南昌市残联向万小湖颁发残疾证,确认其为智力残疾二级。
  婚后,夫妻双方多次为家庭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派出所多次出警调解。万金雄认为已严重影响儿子的成长,遂要求与刘芳秀离婚,儿子由自己抚养。
  法定情形以外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这一事实如何认定?夫妻双方都主张子女抚养权,如何判定智力残疾子女的真实意愿?合议庭请来了心理专家参与调解。通过对万金雄与刘芳秀的分别观察、沟通和评估,确定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与此同时,通过观察万小湖与父母分别单独相处的眼神、肢体等语言做出评估,判定万小湖愿意和母亲在一起生活。
  最终,合议庭参考心理咨询团队的意见,认定原被告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准予离婚,双方儿子万小湖更愿意跟随母亲生活。
  “在这起看似简单的案件中,我们充分运用了柔性化审理方式、冷静期调解、圆桌审判、家事调查和心理咨询师参与机制。”西湖区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汪波介绍,法院在处理婚姻家庭类纠纷时,主观情感认定往往是案件事实认定的关键。本案通过借助心理咨询师的支持,有助于家事法官准确适用法律,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也给家事司法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
  西湖区人民法院少年庭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等各类案件。2017年,该庭改革成立了江西省首个少年家事审判庭,将家事案件纳入少年庭审理。2020年8月,受省高院、南昌中院指定,集中管辖东湖、西湖、青山湖、红谷滩等四区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目前,该庭配备资深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1人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书记员5名,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近年来,该庭不断探索新方法,出台新机制,例如对部分要求离婚但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夫妻判决不准离婚;对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抚养问题充分尊重孩子的本人意愿;对抚养子女一方在财产分割中适当倾斜等。同时,西湖法院通过与江西省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合作,邀请心理专家参与家事案件调处,通过一系列举措,西湖法院少年庭成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典范。
  2018年4月,该院挂牌设立南昌市首个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娟姐工作室”,完善了人身保护令、财产报告等多项制度,并推出了庭前观看微电影、心连心微调解、心理专家微辅导的“三微”特色举措,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千余件,家事案件的调撤率达50%。王小娟与李明永自结婚后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口角,夫妻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对簿公堂。庭前,法官播放了他们结婚现场录制的视频,当看到婚礼现场对彼此作出的承诺“我愿意”时,两个人不约而同互相对视,刹那间,彼此心中都有了答案,一起离婚案因“三微”而被撤诉。
  2021年年初,该庭又与南昌市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提前介入家校矛盾化解,积极开展诉源治理,探索多元解纷新模式,最大限度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了辖区家庭的和谐、安宁。 
  
  “保护”依法有力 涉少案件服判、息诉率为100%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激发性、盲然性、随意性、偶然性等主要特点。西湖区少年庭法官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审判方式和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少年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
  刘小玉早年在广东务工的父母身边就学,由于社保缴费年限短,刘小玉无法参加当地的中考,被迫辍学。后来辗转在一个中专读上了“客服”专业,还懵懵懂懂到一家电信诈骗公司勤工助学,触犯法律而不自知。后来,她虽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却没能及时刹车,直至案发被抓。
  十七岁,花样的年华,如果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判处较重监禁刑,无疑要毁掉她的一生。经办法官考虑到她是未成年人,在共同犯罪中作用较小等情形,依法对她从轻判处非监禁刑。判决后,法官继续跟踪帮扶,了解到她在监管期间一个人在老家,所以,经常与她联系,及时了解她的思想状况,告诫她遇到问题就联系法官,并督促她严格遵守矫正规定。
  如今,刘小玉已回归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坦言,法官是她的大恩人,像家人一样呵护她、鼓励她,让她重燃人生的希望,感觉就似大姐姐、像慈祥的母亲。
  据汪波庭长介绍,二十多年来,少年庭一直注重案件审判质量,严格规范涉少案件立案,实行涉少案件优先处理,及时调整审判职责范围,由单一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步扩展为涉及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人维权的刑事、民事案件。
  实践中,该庭实行分案诉讼,将未成年被告人与成年被告人分开审理,防止成年被告人与未成年被告人交叉感染,提高了办案效率;将庭前社会调查作为前置程序,保证查清失足少年成长环境、查清犯罪根源、查清帮教条件,确保了帮教工作的落实;在全省率先由法台式审理改为圆桌式审理涉少刑事案件,有效消除了未成年被告人恐惧心理,缓解了抵触情绪;汇集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的力量,从法律、道德、亲情等角度,对“问题少年”进行法庭教育,并延伸到判后帮教,防止了重新犯罪。同时,还通过减少实刑比例、封存犯罪记录,最大程度保护未成年人,为其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减负”。
  此外,该庭还将涉少刑事审判中的社会调查、心理矫治、圆桌审判、跟踪回访和法庭教育等制度引入家事审判中,将家事审判中的公益性、修复性理念引入涉少刑事审判中,使家事案件和涉少案件在相互引入中实现融合与促进,进一步提升了少年家事案件的审判质效。同时,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行离婚冷静调解期、发出《离婚证明书》、创设法官工作室调解、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推出庭前观看微电影结婚视频等制度,以促调撤率提升。
  多年来,该庭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机制、思维上不断创新,适应问题导向、满足群众期待,犹如永葆青春活力“少年”,不断创造佳绩。数据显示,目前,该庭已受理各类涉少案件共计3187件,其中涉少刑事案件996件、涉少民事案件2189件、涉少行政案件2件,涉少案件服判息诉率为100%,且无一件抗诉案件,实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帮教”多维有效 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为“0”
  帮教,对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该法庭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延伸审判职能,打通司法服务失足少年最后一公里,通过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档案,定期、定人开展上门帮教、主题活动日帮教、司法救助帮教的“一案二定三帮教”的工作方式,积极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2020年,该庭在办理被告人“无名氏”盗窃案中,法官发现“无名氏”系聋哑人,孤儿,文盲,无户籍,无姓名。为帮助其刑满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该法庭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如今,“无名氏”有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
  2021年3月,在办案中,发现某化工用品店未经监护人同意,向未成年人郭某某出售危险化学用品,并最终引发郭某某故意伤人案。为防范类似案事件发生,从源头排除隐患,该庭分别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要求规范化工用品市场管理,得到了两单位的积极回应。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系列有效的帮教下,少年庭解决了失足青少年生活、就业、复学等实际问题,助力他们重回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正轨。据统计,经过帮教的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为“0”。
  
  “法宣”多样有新 青少年普法教育覆盖率100%
  2010年4月,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340名即将成年的大学生度过了人生中一个难忘的生日——成年日仪式。
  该活动是西湖区人民法院在2009年为200余名失足少年举行成年日仪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将成年日仪式向社会扩展,向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大专院校推广的范例之一。
  “我的成年日”是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年仪式,也是西湖法院少年庭的一个品牌普法教育活动。该活动通过唱国歌、宣誓、发表成人感言、作出承诺等形式,有效唤醒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旨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成人意识,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截至目前,该庭已连续举办12年,包括服刑少年、学生和社区青年在内的4000余人参加活动。
  与“我的成年日”活动比肩的另外一个品牌普法教育活动,则历史更显悠久。1993年,该庭在成立当年,就推出了大型普法教育活动“为了孩子父母学校”,办学宗旨是“修复破裂家庭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每两年开课一期,通过邀请高校老师、心理咨询师、资深法官、资深行业代表讲课等方式,增强家长教育能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3期,许多孩子父母已将学习成果转化到生活实际,成为“普法教育”的二级传播者。
  对青少年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是预防各种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每逢“三八”“五一”“六一”等节日,该庭深入学校、社区、未管所等单位开展定期普法活动;在特殊时间节点,通过加强与其他单位联动,开展了系列主题宣教活动;打造“我的成年日”“为了孩子父母学校”两大特色品牌普法活动;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排演“反对校园欺凌天使剧场”心理剧,向辖区支援法治特派员,全员注册“志愿中国”和“赣鄱青年”志愿者平台,全员参与南昌市巾帼平安志愿者队伍。28年来,该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实现了辖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全覆盖。
  2016年以来,西湖法院少年家事庭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21年,该庭被团省委推荐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候选单位,是江西省唯一一家系统创建集体。
  虽赢得赞许和肯定,但少年庭法官们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帮扶妇孺、维权少年的宗旨和承诺不变。汪波庭长如是说:“我们将珍惜荣誉,砥砺前行,依法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以更优质的审判服务、更温情的帮教工作、更务实的宣教作风扬帆远航。”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