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鞋爆涨31倍,耐克阿迪凉了后的“炒鞋风”还会刮多久?

  近期,因H&M风波掀起的浪潮,起底了国外一众知名球鞋品牌,国人纷纷进行自发抵制。国民也终于将目光与关注度从国外转向国内,国产品牌的球鞋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热度。令人惊讶的是多款国潮球鞋价格在短时间内直接飙升,在某App上,参考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页面显示仅42码有货,且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高达31倍!
  其实在微博和朋友圈里,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国产球鞋涨价、缺货的消息。一时之间,国潮球鞋销量猛升身价也随之暴涨,一鞋难求成为当下炒鞋热潮最恰当的概括。有消息证实,近期回力鞋销量在以往红火的基础之上营业额又提升了30%。李宁、安踏等国货品牌也是直接被卖断货,异常火爆。
  球鞋文化已经不是新鲜的流行文化了,早几年前已经被世人熟知,再经过各种热门综艺、自媒体的传播,将球鞋文化推向高峰。但随着各种品牌限量款的出现,球鞋的价格也早已被炒高。将低折扣的鞋送往高价格的平台,已经成为球鞋市场的一种常见现象,俗称“球鞋搬砖”。
  近期,某球鞋博主提供了一份网传“炒鞋”操盘路径图:球鞋发售后,有大资金入局,也会有散户收货;大批量收购、囤货后再去平台抬到足够收益的价钱出货。试问:“炒鞋”的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
  
  律师点评:
  “炒鞋”投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普通正常的消费,是指为了满足生活需求的消费,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超出这个范围以后,例如把“炒鞋”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是不受保护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二条明确指出:“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求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本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另据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分析,如将“炒鞋”作为投资可能存在较大金融风险和涉嫌多项违法。“炒鞋”现象存在很多盲目性,如果仅仅是个人爱好加价购买,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球鞋当成投资品就是步入了误区,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维权将较为困难。
  
  购买球鞋应选择正规渠道
  炒作是一种商业促销手段,饥饿营销更是其中方法之一,有专业商业团队,从产供销各个链条进行策划和运作。更有甚者,利用“炒鞋”风潮生产、销售假鞋。广大消费者应审慎看待球鞋文化,让球鞋回归原本的使用价值,并注意通过正规的电商、实体渠道购买,尽量避免个人间的交易。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倡导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鼓励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各种炫富式消费,扼杀“炒作”风潮中滋生的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如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球鞋、手办或盲盒等物品时,遇到消费纠纷,可拨打12345、12315投诉举报热线或到当地消费者组织进行咨询,各级消保组织将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