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单,是方便顾客还是添堵?

  你经历过的手机扫码点餐是怎样的?
  北京市民王女士介绍,不久前她到位于西单商场的某餐厅就餐,进入餐厅后,半天都没有服务员上前招呼。王女士主动走到前台,要求点餐,服务员这才指着桌上的二维码说手机扫码点餐。“我可以使用菜单吗?”王女士的问题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店员表示店内没有纸质菜单,只能使用手机扫码点餐。
  “这让我感到很吃惊,这不是强制使用吗?如果一个没有手机的老人来就餐该怎么办呢?”尽管觉得不满意,王女士还是拿起了手机扫码,进入点餐小程序,首先抛来一个“请求”——申请获取你的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等并要关注其公众号。接着需要注册会员,输入手机号、生日,关联你的支付信息后,终于可以打开菜单开始点菜。
  实际上,王女士的点餐遭遇正在成为普遍现象。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强制扫码行为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不少商家光明正大地贴出二维码,要求消费者必须扫码点餐。
  本想安静地吃顿饭,却被收割个人信息,一次美食盛宴却变成暴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可怕经历。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健身房、KTV、奶茶店、网上购物等各种生活场景中。在“一码”通行的当下,个人隐私真的无从隐藏了吗?
  
  律师点评:
  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公平交易及对所购买商品知情的权利,且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规定。餐厅要求扫码点餐甚至不提供纸质菜单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对服务方式的选择权。
  同时,部分扫码点餐会使消费者只能关注或绑定经营者的公众号或小程序,被动授权经营者获取其个人信息,而扫码后才能浏览菜品与价格,是经营者设定强制性、不公平、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对商品的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对于手机扫码注册等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经营者使用餐厅扫码点餐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必要、正当的原则,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
  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扫码点餐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属于“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消费者如在日常消费中遇到强制扫码关注、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可及时拨打12345向相关部门求助,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而被举报的涉事单位,则有可能面临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