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脸被多少摄像头盯上了?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大概让所有进入过线下购物场所的人心头一惊——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你承载了个人信息的面部影像,已经通过商家的人脸智能识别摄像头,悄悄被记录、分析和存储。
  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包括科勒卫浴、无锡宝马汽车4S店、港汇恒隆Max Mara专卖店等地,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
  其中,相关数据显示,科勒卫浴已经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万店掌”摄像头,消费者只要进入了其中一家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而以后消费者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知道。
  眼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成为商家获取消费者信息的一个新数据源。
  在央视的报道中,在一些人脸识别设备的后台,可以清楚地看到顾客的人脸信息、性别、年龄甚至还有此时此刻的心情。因此,商家就能更容易地分析判断客户——知悉每一位到店顾客消费记录、购物偏好等信息、关联消费数据、消费总额、客单价、常购商品及最近到店时间、频次等等。
  那么,这些商户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究竟是否合规?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律师点评:


  收集个人敏感信息须获得授权同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应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规则,并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2021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正在审议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是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其中规定,要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收集敏感个人信息要经过个人单独同意,向个人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的影响。
  而以目前的状况看,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造成的个人信息暴露的情况不容乐观。眼下,人脸识别行业还处于技术跑在监管前面的境况,而目前多方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尽早划定红线,用法律规范约束这一技术的大范围滥用,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消费者应保护好自己的“脸”

  面部信息涉及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如果门店任意收集、分析、使用顾客的面部信息,是对顾客人格权的侵害、对法律规定的无视。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被人脸采集,甚至被偷拍,可以要求立即删除相关面部信息和照片。
  与此同时,消费者要谨慎向来路不明的机构、企业及个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人脸识别信息、指纹信息等不可变信息。如需提供,要仔细询问采集相关信息的原因和用途,是否有合法依据以及相关企业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
  针对不合理的强制性采集,应当事前拒绝或者在事后主动收集证据,及时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公安机关等单位举报。如果因信息安全影响,受到人身、财产上实际可量化的损害,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要求侵害人停止数据侵权行为,并根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要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