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包间里安装摄像头,你能接受吗?

  家人相聚,包间内气氛其乐融融。欢声笑语间,抬头发现,一个硕大的摄像头正采集着家人们的聚会信息,你会有什么感觉?
  近日,北京的张先生在海底捞(太阳宫凯德mall店)就餐时发现,摄像头不仅遍布大厅的各个角落,包间里也未能幸免。在海底捞就餐多次,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张先生从未意识到,头顶上正有一双“眼睛”在监视着顾客。
  随后,《法治日报》随机调查了北京10家海底捞店,发现除了太阳宫凯德mall店之外,望京新荟城店、望京新世界店、望京华彩商业中心店、管庄店、方庄店等门店的包间,均装有摄像头,无一例外。环顾四周,这些包间内并没有设置“内有监控”等相关提示。且在进入包间前,服务员也并未主动告知摄像头的存在。
  当然,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并非海底捞这一家餐饮品牌,实际上,除了海底捞部分门店之外,还有不少火锅类餐厅也存在包间安装摄像头的现象。无论是创新品牌凑凑火锅·茶憩,还是北京老字号聚宝源,抑或是从南到北闯荡的小龙坎火锅、谭鸭血老火锅、111号打边炉,很多门店都在包间安装了样式不同但功能一致的摄像头。
  有媒体报道包间里安装摄像头并非餐饮店的新动作,此前就曾有网友提出类似质疑:“不细看不知道,海底捞的摄像头可真多。这是防谁的?”“海底捞是有监听设备吗?轻轻吐个槽就有人来询问,有人一直在监控盯着顾客吃饭聊天?”“餐厅包间允许装监控吗?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吗?”……
  但也有网友认为,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卫生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对于餐饮店几乎是致命的打击;这年头,开餐厅能红火下去的,都有一套很严密的防各种“碰瓷方案”,都是“血”的教训毒打出来的。
  的确,视频监控发挥着重大作用,那是不是包间装摄像头就合理?是否会侵犯消费者隐私呢?
  

  律师点评:

  包间装摄像头是否会侵犯消费者隐私?
  虽然饭店属于公共场所,但是包间不同于大堂,属于封闭空间,也是相对私密的空间,消费者在包间内的言谈举止,属于私密活动,通常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因此属于隐私的范围。所以,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隐私指的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
  具体来说,首先,一般消费者在包间就餐时,可以要求餐厅服务人员离开,至少在就餐期间,消费者对包间具有一定的占有和支配权,属于私密空间。其次,包间聚餐通常发生在有一定关联的亲朋好友、同学或合作伙伴之间,是自然人私人生活或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是私密活动的典型,也属于私人生活安宁的情形。
  最后,从消费者主观意愿上看,其之所以选择包间聚餐(通常会有更高的消费,或者需要提前预定),往往是希望与其他无关人员保持必要的间隔,能够满足“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主观意愿。因此,不难看出,在饭店包间内的活动信息属于隐私,包间不属于公共区域,而是具有明显的私密性。因此,包间内不应安装摄像头,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有可能侵犯消费者隐私。


  对包间来说,隐私和安全如何平衡?

  如果安装摄像头对于维护包间公共安全是一项必要的行为,则饭店经营者的行为也不构成侵权。但由于包间主要是私人活动的场所,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所能维护的公共安全利益有限,不足以构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合理限制。
  包间内安摄像头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就餐之前,或者预订时,饭店应完全告知包间有摄像头,并需作出显著标志,然后再由消费者决定是否继续就餐。另外,即便消费者未提出异议,同意经营者这一行为,摄像内容依然不得外泄或另作他用,否则依然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