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该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民生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早在两会开幕之前,国家卫健委回应人大代表在东北地区放开生育的建议,就冲上了新闻热搜。此后,部分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相继披露,引发民众热烈讨论。包括允许单身女性冻卵,促进生育;扶贫攻坚胜利之后,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提升县级医疗水平,帮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中小学校配齐配强校医,呵护学生健康,等等。
  这些议案、提案、建议,不仅凝聚着代表委员的汗水和智慧,也寄托着国民的殷切期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每年全国两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检验民生答卷,补齐民生短板。换言之,民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两会就要讨论什么、推进什么,最终让广大民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许多民生问题通过两会这一平台,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进入公众视野,纳入政府工作的日程,这些进步每每令人感到欣慰。然而,也应注意到,民生问题包罗万象,从教育公平到房价涨跌,从柴米油盐到养老生育等等,可谓千丝万缕、议题繁多。当下,一些民生问题要么依然是政府工作的盲点或薄弱点,要么随着时间演进,出现新的动向和变化。这就需要代表委员和相关政府部门对民生问题抱有高度的敏感,倾听国民的疾苦,聚焦社会的关切。
  比如,进一步放开生育,眼下已愈来愈成为普遍的共识。此前,虽然国家已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以鼓励生育,但效果并不理想。近期公布的一份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2018年下降0.46个千分点。从历史数据看,10.48‰的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此种情形下,通过进一步做“加法”,唤起民众的生育意愿,已是亟须思考的重大议题。由此可见,不管是在部分地区全面放开生育,还是加大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再比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的长效保障机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但是,部分已脱贫人口尤其是一些弱势家庭的返贫风险,依然会长期存在。对于这些脱贫家庭,一方面固然需要加强监测,强化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通过市场化手段,使脱贫家庭从依靠“输血”到真正实现自我“造血”,如此才能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扶贫成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同样需要在两会平台上公开讨论,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推动长效保障机制的完善。
  综观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民生议题总是占据着焦点,由此也意味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没有终点。这就需要代表委员全面尽职、为民代言,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而相关行政、司法等部门,也要直面挑战,将民生“痛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不仅要虚心纳谏,更要拿出决策效率,避免久拖不决,将有价值的提案议案,尽快变成具体的政策愿景和规划,转化为落实到基层治理的行动。如此上下同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才是对民生关切负责任的回应。
  对于今年全国两会,国民有着很多期待,而评价此次两会,能否改善民生的“获得感”,无疑也是最为关键的标尺之一。
  可以相信,通过代表委员的共同努力以及舆论的积极推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响应,今年全国两会理当交出一份出色的民生答卷,持续兑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愿景。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