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法社工遇上年少的“Ta”》系列报道之三

挽救:让我送你希望

-- ——17岁“惯偷”的救赎
  从事社工已满9年,说起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小文。小文是一位17岁的男孩儿,虽尚未成年,但他早已算是个“惯偷”,15岁时还曾因盗窃被行政处罚过。向警官询问有关小文的情况时,警官对他的评价很差,甚至能读出“本性难移”的意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男孩儿,在社工的帮助之下,出狱后未再实施过盗窃行为。相反,他成为一名快递员,每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着每一分报酬。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案例,更能让社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呢?
  
  被“遗忘”的童年
  和小文见面,有些与众不同的感觉。因为他不像其他少年那样难过或者愧疚,他似乎不太在乎盗窃这个罪名,也无所谓“拘留”这个结果。沉着、淡定的倒是让我有些不自在。
  小文身材偏瘦,但看起来比较健康。他的言语精炼,表达清晰,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强,眼神里面透着一股精明。我实在好奇:如此聪明、利索的小文,怎就走上了“惯偷”之路呢?原来,小文也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通过社工们的走访调查得知,在小文4岁时,其母亲服毒自杀,他对母亲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之后,其父亲将最小的儿子留在自己身边,将小文和另外三个孩子分别送到了四个亲兄弟家中寄养,就这样小文被送到了河南郑州的叔叔家。
  叔叔家里是婶婶当家,即便是婶婶对小文非常不和善,叔叔也不敢说什么。婶婶从不关心小文,不会给他零花钱,还经常打骂小文。婶婶家的两个弟弟对小文也很不友好,他们经常会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小文身上,让婶婶打他。直到9岁,小文才和两个弟弟一起上了小学。
  刚上学时,小文需要一些文具,但他无法向叔叔婶婶索要,于是他开始偷偷拿同学的铅笔、橡皮,甚至是同学的零用钱。此外,他也会留意捡一些废金属卖钱。起初他在叔叔家里是不偷钱的,但是叔叔家的两个弟弟有时会拿,每次婶婶发现钱少了,两个弟弟必不承认,婶婶就会打骂小文。小文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没有拿过,却总是自己挨打,后来他干脆就开始从家里拿钱。在家呆着不开心,小文就去网吧玩游戏,这几乎成了小文唯一的兴趣。
  
  被“封印”的父爱
  四年级时,小文不想继续在叔叔家生活了,他从家里偷拿了七百块钱,想到北京找父亲。但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北京,于是他跑到网吧呆了一个星期,上网、买吃的、请网吧里遇见的和自己穿着类似的人上网、吃东西,直到叔叔找到了他。听了小文的想法,叔叔最终将小文送到了北京。
  然而,来京和父亲一起生活并不如小文所期待的。小文一边继续上学,一边承担着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务,例如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父亲特别反对小文去网吧,所以也很少给他零花钱,只有在父亲心情好时,才可能向父亲要来一两块钱。小文会将这些钱攒下来去网吧玩游戏。
  除此之外,小文也会像从前一样到工地捡一些废金属当作废品卖掉换钱。每次去网吧玩到晚上,小文便不敢回家,他害怕回家后父亲骂他,就干脆在网吧呆上一宿,父亲常因为小文去网吧生气而动手打他。
  本以为和父亲一起,生活就会有所改善,但小文丝毫感受不到来自父亲的关心和陪伴,反而更多的是严厉的指责。面对这样的心理落差,小文对父亲有些怨恨,他甚至有想过:父亲怎么没死了啊,要是早死了就好了。念到初二时,他狠下心从家里跑了出去。
  为了生存和上网娱乐,小文经常到超市里偷吃的东西,去工地等地方偷拿金属卖废品。他还在网吧里认识了几个朋友,他们境况类似,都通过偷盗的方式生存,于是四个人走到了一起。他们起初一起偷金属、偷吃的、偷路上没有上锁的自行车,后来他们便开始砸门、撬锁偷街边商店里的财物。
  有一次,小文和他的朋友们盗窃后被抓了,他的朋友们年龄已满18周岁,被判处了有期徒刑,而小文因年龄未满16周岁仅被行政处罚。此后,小文便一个人继续着他的偷盗生活。
  
  被改变的人生
  偷盗终究不是得以生存的办法,了解到了这些情况,我思索了很久,想办法帮助小文调整他的态度和行为,指导他自食其力,最起码不要再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小文告诉我,尽管怨恨父亲,可离开家后他一直靠偷盗生存,这也让他觉得有失颜面,愧对父亲,所以他未再与父亲联络过。我从小文的语气中发现,幸好,他是有自尊感的。在我看来,有自尊感,有是非观,那让小文重新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小文被批准逮捕了,一直都呆在看守所里面。在看守所里开展服务有很多限制,比如我们需要由办案人员协助提讯,不会有自由的时间安排;小文只能坐在带锁的铁椅中,我们没办法坐在一起完成习作,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可能的资源来开展服务。于是,我决定借助电影对小文开展帮教工作。
  我把电影《悲惨世界》分成了四段,用四次提讯访谈的时间播放给小文,并且每次都会让小文分享自己观后的感受和想法。我们还针对尊严、“一日为贼终生为贼”的世俗观念、活着的意义等主题进行讨论。在影片生动的描绘下,小文切实感受到了人对尊严的渴望以及犯罪给人生带来无尽的影响。
  小文告诉我:“在别人眼里或许我们永远是贼,这个污点或许会伴随我们一段时间,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随着时间的消磨它可能会在别人心中渐渐淡去。我想我们是否也应该忘记有过这样的曾经,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呢?我不知道我怎样去面对明天,等我再次获得自由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了。那时,我能干什么呢?或许如您所说的那样,我有的是力气,我可以去搬砖头,去做饭店服务员,去收破烂,从这些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是我想要的吗?我不甘这样平庸。”
  在讨论有关朋友的话题时,小文也发表了他的想法:“我们不能否定坏人的朋友就不是朋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我来说,同甘苦、共患难的就是朋友,我一共也就只有四位朋友,其中两个是‘坏人’。出去以后我还会去找他们,如果能够一起工作最好,如果不能重新开始,那我宁愿和他们一起偷盗。”
  小文的反思能力很强,每次他都会努力跟随社工的引导,认真地思考和表达,他也会把自己的纠结、困惑真实地展现出来,与社工分辨。所以,我相信小文正在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里,他最终会到达彼岸。
  几周后,我收到小文的来信:“当狼狈的我戴上冰冷的手铐和脚镣时,当跟着警察去指认犯罪现场时,当周围的人们对我议论纷纷时,我能感受到那如芒刺在背般的目光,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厌恶。被人们用这样的眼光盯着,的确很不爽。我无法回避他们的目光,用我仅余的一点勇气与他们对视。那发自灵魂的鄙视我只能照单全收。我想我足够强大,第二次我适应了这样的目光。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我不怕你们!尽管来吧!尽管瞧不起我吧!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对我刮目相看,我一定会改变的!当时对未来的打算有两种想法僵持不下,是您的开导、循循善诱让我向好的一方面发生了偏移,如果不是您的话,将来我很可能会采取报复社会的想法,以至于重蹈覆辙。”
  最终,小文被判了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出狱后,小文做上了快递员,这一做就做到了今天。六年之久,这无疑是小文彻底转变的最有力证明。
  那我们社工对小文而言有什么意义呢?小文写信给我说:“对于我来说,您就如一阵清风,为我吹散了前方的雾霾,让我不至于迷失了方向;如一轮悬挂高空的明月,照亮了前方的路,让我看清了前方的坑坑洼洼,不至于路上磕磕绊绊。”
  作为社工,我也十分有幸,能够陪伴像小文这样的孩子走过这特别的人生阶段,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为他们获得幸福的人生尽一份力量。
  正是有很多曾经走错岔路的少年,他们在纠结徘徊中不放弃的态度,也正是社工这份温暖的角色,坚定了我做司法社工的职业路。
  (作者系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督导、社工)
  ● 责任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