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为何频频倒在执法岗位上?

   2015年3月8日8时30分许,灵寿县公安局情报中心主任、46岁的马喜林被同事发现晕倒在岗位上,经抢救无效,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1月22日,带病坚持工作的邢台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一室副主任孙德波,在检查大曹庄管理区一家化工企业排污设备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月25日不幸逝世,因公殉职时年仅45岁。就在倒下的那一刻,孙德波还紧紧抱着执法用的“老三样”:一支笔、一部相机、一沓执法文书。
   去年11月8日,在长时间连续工作后,年仅48岁的邯郸市公安局峰煤分局党委委员、政工监督室主任杨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在短短的4个月内,河北省3名执法人员先后倒在工作岗位或执法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拼命三郎”;他们又都是一个共同的年龄段:中年。


孙德波:治污治霾前线上的“拼命三郎”   

   2003年,孙德波以副营职身份转业到邢台市环保局工作,这一干就是12年。“从部队回来,为尽快熟悉工作,老孙就买各类环保知识书籍,参加各种环保业务知识的培训。”同事周新超说,十几年来,孙德波每天上班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下班。
   在孙德波办公桌的一角,整齐地摆着《环境监察执法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书籍。摸着孙德波的这些书,周新超说:“书还在,可是他却走了……”至今在他的办公电脑里,还保存着取证的各种污染数据和资料。  
   “孙德波是环境监察支队的主力,无论是日常检查,还是专项行动,孙德波都冲在前面。”周新超介绍说,仅2014年,他就组织和参与了16次环境专项执法行动,查办环境信访和上级交办案件100余起,化解群众环境矛盾纠纷6起。同事们给了孙德波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近年来,邢台市在全国雾霾城市排名中“连中三甲”,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治理雾霾的重点城市。在邢台市环保局,从局长到一线执法人员,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
   2014年4月,孙德波积极参与重点污染企业夜间零点行动,为搜集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证据,他带领小组人员对河北建滔化工有限公司实施蹲守、监控,全面收集了建滔公司违法排污证据,最终经邢台市政府批准,对企业实施了重罚,并追究了企业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有效地震慑了违法排污企业。
   2014年11月下旬某日,天寒地冻。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一钢厂偷倒废酸。但举报人只知道大概位置,其他一无所知。孙德波带队赶到现场进行蹲守。1个小时、5个小时……10个小时过去了,仍没见到可疑车辆。深夜23时许,孙德波带领同事在蹲守了12个小时后,一辆可疑车辆出现了。他们在警方的配合下,将偷倒废酸的车辆查获。而这一整天里,孙德波只吃了一根火腿肠、一桶方便面。
   据了解,孙德波12年工作在治污治霾执法一线,主办或参与查办环境案件达800多起,找他说情的、送礼的人数不胜数,但都被他一一拒绝。“孙德波的妻子在幼儿园打工,每月一千多元,孩子又上学,家里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孙德波的工资,前几年一家人租住在桥东区西园村。”同事贾立飞向记者介绍说,“后来有了点儿积蓄后,孙德波才贷款买了单位的团购房。” 
   1月22日中午,刚刚在医院打完吊瓶的孙德波,简单吃了两口饭,就和同事赶赴邢台大曹庄管理区某化工企业进行环境案件后督察。 
   “上午输液,下午去执法,这几天老孙不顾同事的劝说,天天带队去督察。”周新超回忆说,当天16时50分,在对该企业排污设备进行检查时,同事发现孙德波有些异常,身体有些站不稳,说了一句“走吧”就倒在地上。同事们立即把孙德波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1月25日中午,孙德波心跳停止,没能再看一眼妻子、儿子,没有再说一句话。
   1月26日,邢台市环境保护局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孙德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环保战线上的执法人员学习孙德波的铁面执法、敢于碰硬的担当胸襟;学习孙德波的不畏艰险、冲锋陷阵的拼搏作风;学习孙德波的爱岗敬业、坚守一线的实干精神;学习孙德波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马喜林:揣着住院条装着药片倒在岗位上

   就在孙德波倒在执法第一线后的一个多月,燕赵大地再传噩耗,3月8日8时30分许,灵寿县公安局情报中心主任马喜林被同事发现晕倒在岗位上,经抢救无效,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今天是你们女同志的节日,你休息,我顶班。”这是马喜林留给女同事路燕的最后一句话。十几分钟后,马喜林被路燕发现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马喜林因公殉职后,同事为了给他办理死亡证明、翻开他的口袋寻找身份证时,却意外翻出一张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的诊断证明:“肝功能异常,急诊住院。”落款时间是:3月2日。拿着这张薄薄的住院诊断证明,同事们既惊讶又心痛。
   “3月2日,马喜林感觉身体不适,便请假去石家庄看病。”灵寿县公安局一位领导回忆说,“因为全国‘两会’马上召开,公安机关的安保、值班任务很重,他从石家庄看病回来什么也没有说,仍然照常上班。”
   “喜林只是从医院拿了药回来,白天上班,下班后再到家门口的诊所输液,从18点输到21点才回家吃饭。”马喜林的妻子哭着对记者说。
   记者从灵寿县公安局获悉,马喜林也是一位转业军人。2006年11月,他转业到灵寿县公安局工作,从一名普通刑警做起,勤学善思,甘于吃苦,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网上依然能搜索到媒体报道过的他参与破获的多起大案要案。
   马喜林善于钻研,靠自学成为局里的信息化作战能手。2013年12月被任命为情报中心主任后,他深入钻研业务,主动服务实战,成功扭转了情报信息工作底子薄、成绩差的落后局面,在全石家庄市情报比武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据了解,在生活中,马喜林是个孝子,他12岁死了父亲,兄妹六个,他排行老四。母亲70岁生日时,他筹备了家庭联欢会,还拍摄了视频。马喜林还是个“暖男”,待人和善。曾经,有群众来报警,赶上大雪,回不去15里地外的村庄,出租车也不去,他和同事就开车去送,走一段就得下来用铁锹铲汽车底盘上的雪。
   转业近9年来,马喜林曾四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2009年12月被授予市级“优秀转业干部”称号。
   3月13日上午,马喜林遗体告别仪式在灵寿县殡仪馆隆重举行,上千名各界群众代表为英年早逝的马喜林“送行”。


杨栎:倾尽此生为民安 

   2014年11月5日至8日,对于从事公安工作28年的杨栎来讲,是普普通通的4天:办案,加班,连续奋战……对此,他早就习以为常。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也是他最后的日子。11月8日晚上,在长时间连续工作后,年仅48岁的杨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11月9日以身殉职。
   他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倾尽心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生前担任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峰煤分局党委委员、政工监督室主任的汉子,虽已经离去,但他的身躯已经化为一朵昂扬挺拔、洁白无瑕的莲花,激励着生前战友,捍卫着一方平安。
   杨栎离世后,记者参观了他生前的办公室。只见狭小的空间里异常简陋,书桌上整齐地放着文件。而他工作日志上的文字,永远定格在了11月8日这一天……那是异常忙碌的一段日子。
   作为峰煤分局党委委员,杨栎分包羊东派出所。因历史遗留问题,辖区羊东矿不久前发生围堵运煤铁路的案件,引起上级重视。11月5日10时40分,杨栎来到羊东矿协调查处此案,协同有关方面负责人开会直至下午14时多。随后,简单吃点午饭,继续研究案卷,分析案情。
   6日一早,研究案件定性、立案,确定主要犯罪嫌疑人,指导办理法律手续,并确定抓捕计划,明确任务。7日清晨6时30分,杨栎向局长汇报工作,组织抓捕动员,会后即开始行动。中午无暇吃饭,下午13时19分许,抓获4名嫌犯。30分钟后,嫌犯全部到案。随即,小组审讯开始。审讯完毕押送看守所……杨栎与相关方面沟通协调案件进展,直至8日凌晨1时。
   8日,继续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外围材料整理、取证,安排提审及相关事宜。8日晚上19时30分,在返回邯郸的路上,杨栎胸口一阵绞痛,心脏病突发,不幸殉职。
   羊东矿党委副书记姚有鹏悲切地向记者介绍,在办理此案时,专案指挥部在招待所腾出两间房屋作为临时休息用,但杨栎3个昼夜没有在房间休息一分钟。
   从严治警、不徇私情、行事端正、坚持原则,是杨栎从事政工监督工作的准绳。
   峰煤分局每年的工作考核都是政工监督室把关,找他求情要求评高分的人不在少数,但他从不开口子。
   对于杨栎的“犟脾气”,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因此得罪好多人,可他总是说:“对大家要求严格了,就不会有偷懒的思想,工作上也就不会犯错误了。”
   早来晚走成了杨栎的工作常态。因为政工监督室材料多、人手少,工作繁重,加班加点是常事。杨栎总是对部下说:“要当好一名政工干部,首先要有正确的苦乐观、荣辱观、价值观,只有做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才能做好政治工作。”在他的眼里,工作没有一线二线、没有主要次要,每一个岗位都是事业、都是大局。
   杨栎到政工监督室工作3年,从来没有休过假,从警28年来,他像是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从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耽误过工作。他自己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加过多少班,无法统计。天长日久,妻子也习惯了他在逛街时因一个电话突然离开;父母亲习惯了除夕夜不能全家同桌吃一顿年夜饭;女儿习惯了父亲说好来学校接她却一次次食言……
   杨栎多次被评为邯郸市优秀人民警察、市廉洁从警标兵。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公正、法治、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去年12月底,杨栎获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 


专家:要工作更要珍惜健康和生命

   据有关媒体报道,去年全国有393名民警牺牲。今年春节期间,就有9名民警倒在节日安保岗位上,永远没有醒来。
   医学专家通常将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归类为“过劳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但凡因为过度劳累猝死的病人,多半有心血管病,年龄大一点的多为冠心病等,年轻的则以心肌病、心肌炎居多,但这类人要么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么对这些疾病置之不理,在长期高强度工作下,人体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从而诱发猝死。
   “从送到医院抢救的病人来看,目前过劳死病人正在不断上升,而且以知识分子、精神劳动强度过大者等脑力劳动者居多。”邯郸市中心医院李廷贵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年龄40至50岁的占30%;过去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而现在40多岁的病人占到一定比例。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容易忽视自身健康,往往等到“累倒了”才开始重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执法人员为了办案需要,昼伏夜出,天天上夜班。时间长了,就和平常人不一样了,日夜颠倒。还有许多执法人员不仅不能按时吃三餐,时刻处于“一级战备”的高度紧张中,还要面对潜伏在身边的危险,肩扛来自社会及自身的压力。所以,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就会由于积重难返,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就很容易危及生命。
   对于“过劳死”的准确鉴定,法律和医疗机构更有说服力。然而,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被工作绑架的情况已不鲜见,超常的压力确实成为健康的又一杀手。“过劳死”应该引起足够警惕,尤其是包括警察在内的各类执法人员。
   医学专家开出医治“过劳死”处方:一定要克服“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 、不疗养 、睡不足、 带病干”的不良生活和工作方式;做到“七要”,即要定期进行体检,要合理安排工作,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要学会主动休息,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要善于劳逸结合,要主动锻炼身体。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