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警”为何能在江西泰和生根开花?

  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的江西泰和县,古称西昌,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有“声名文物之邦”的声誉。同时,泰和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可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革命传统,泰和都有许多值得大讲特讲的故事。
  最近,因为“一村一警”的探索实践,泰和县公安局再次被新闻媒体热切关注。
  2020年,泰和县公安局以提升公众安全感、增加公安满意度为目标,创新开展“一村一警”活动,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深化“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队伍教育整顿暨“警风建设年”活动开辟了新路径;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搭建了新平台。2020年下半年,泰和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9.7783%,位居全省第2名;公安满意度指数为98.5714%,名列全省第10位。
  “一村一警”之所以能在泰和县生根开花,是因为泰和县公安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实践:
  
  如何确保“一村一警”沉得下?
  毫无疑问,“一村一警”最关键的是如何确保真正沉得下去。对此,泰和县公安局找到了实际解决的办法。
  一是找准了症结。为破解派出所警力不足、群众工作能力不高、基础工作不实等问题,局党委创新构建“一村一警”活动机制,并与“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队伍教育整顿暨“警风建设年”相结合,与百万警进千万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报信息收集、基层基础工作相结合,防止“双提升”与业务工作“两张皮”。二是规范了流程。制定了《“一村一警”双提升工作方案》,将全县307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包村到警,原则上每月9日、10日为固定走访日,采用预约走访、灵活走访的方式,保证走访不落空。规范挂村民警用车、用餐等细节;统一编印走访记录本700余册、宣传资料4万余份、警民联系资料6.6万余份;建立警民联系群432个,覆盖群众8万多人。三是发挥了优势。包村到警时将行政村治安特点与警种职责特点结合起来,通过选派机关民警回原籍、到曾经工作地挂村,交警沿交通线挂村,刑警挂刑事案件高发村,治安挂涉赌高发村等形式,把最合适的民警选派到最需要的地方。走访中,注重发挥挂村民警的业务优势,有针对性地协助派出所提升综合业务水平,努力形成“1+1>2”的工作效果。
  
  如何确保“一村一警”不空转?
  如果说“沉得下”是关键,那么,“不空转”则是前提条件。在这方面,泰和县公安局又作了什么呢?
  一是严明督导检查机制。建立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派出所所长直接负责、挂村民警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压实责任不空转。挂村民警一律着装走访,不参与任何有损公安形象的活动;挂点局领导随所随警、进村进组实地督导;督察大队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回访复查等方式督察,并下发督察建议。二是优化考核奖惩机制。将“一村一警”的评价与“双提升”考核一体化运作。对挂村民警和包干单位进行双重考核;考核排名全局后3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民警个人在次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考核排名全局前3名的单位,奖励公用经费;排名前3名的民警,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时优先考虑,在年度公务员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三是落实全程监督机制。对未破案件、未挽损受害人和测评不满意等10余类数据信息进行梳理汇总,每月走访前分别派发给挂村民警进行重点走访。督察大队每月对重点对象和不满意警单回访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并全局通报、限期整改。对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走访的,必须事先报备,书面请假,择日补访,不允许任何一个对象走访不到位。


  如何确保“一村一警”走得进?

  作为一种工作实践,“一村一警”只有真正走进乡村、走近群众,才能算是真正落地。这几年,泰和县公安局创新开展的“一村一警”是如何走近乡村社会治理的呢?
  一是既化解了“小隐患”,又促进了治安“大和谐”。将防电诈、隐患排查、安全提示、防盗防火防溺宣传等纳入挂村民警的工作职责,民警将走访中掌握的有价值线索信息及时记录上报、流转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做到预警在前、防范在前、处置在前,构建起职责联合、风险联控、矛盾联调、治安联防、警民联动的“五联”工作体系,通过挂村民警走访“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满意指数”的提升。二是既解决了“小困难”,又服务了社会“大民生”。通过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向村“两委”、综治、民政等职能部门协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推出线上咨询、信息推送、送证上门等贴心服务,让群众“有意见愿意提、有问题愿意说、有难处愿意找”。截至目前,实地走访群众2万余人,精准回访95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三是既采集了“小信息”,又营造了安全“大氛围”。挂村民警通过走访掌握流动人员、重点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现实状况,为公安大数据建设提供鲜活的信息资源。推送原创防电诈视频4部和录制方言版防电诈、交通安全顺口溜32条,利用乡村大喇叭、防骗宣传车滚动播出、巡回播放,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走访以来,登记录入出租房屋7886间,租户11193人,流动人口2664人,在出租房屋内查处刑事、行政案件53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195人。
  
  如何确保“一村一警”见实效?
  究竟什么是出实招、见实效呢?泰和县公安局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而创新开展的“一村一警”实际行动,就是一个值得打高分的答案。
  一是队伍形象更好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477人次,涌现出挂村民警为失联四十年的“知青兄弟”重逢助力、上门为瘫痪在床的群众办理身份证、为困难群众挖沟渠排雨水、热心群众帮挂村民警缝钮扣等暖心故事。启动“一村一警”主题宣传,利用官方微信、抖音和电视台等媒介发布系列宣传30余篇,总阅读量达13万,泰和公安微信公众号也连续三个季度挤进全省政法系统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名。二是问题解决更快了。依托“一村一警”妥善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117起,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20起。将“三农金服”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梳理出115名重点人员的稳控责任分别压实到包村民警肩上;开展“夜查夜巡夜访”统一行动9次,检查车辆7900余辆次,核查人员6400余人次,查处案件392起。8至12月,因夜宵酗酒引发的寻衅滋事等警情同比下降了23.14%,酒驾醉驾同比下降了33.67%。2020年,全局获评全市“社会稳定风险大排查”先进单位。三是治安基础更牢了。“一村一警”活动开展以来,挂村民警发动群众安装监控探头、广泛物建信息员、开展治安乱点整治有力夯实了治安基础。米厂被盗,苑前派出所视频侦查快速破案;蜂箱被偷,上圯派出所细致走访获取线索人赃俱获;冠朝派出所查破盗窃祠堂香炉以及稻谷案。村民挖出抗战时遗留的6枚迫击炮、26枚手雷后第一时间通知派出所;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抓获涉毒嫌疑人5人。
  既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又有“声名文物之邦”的声誉,泰和县公安局推出的新时代“一村一警”可谓名副其实。同样,因为公众安全感的增加、公众满意度的提升,也必然会使其创新开展的“一村一警”真正名不虚传。当然,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搭建了新平台,泰和县公安局关于“一村一警”的创新实践,也必然会声名远播。
  ●  责任编辑:侯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