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闪耀,照亮流浪老人13年回家路

  一位患有智力残疾的六旬老人,因为说不清自己来自何方、家有何人,甚至连“我是谁”都语焉不详,孤身在外漂泊流浪了13年,却依然找不到回家的路。
  就在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困窘不堪的时候,一位恪尽职守的公安民警走进了他的世界。这位民警不畏艰辛,历经波折,用闪耀着使命与担当的警徽,照亮了老人回家的路……⋯⋯
  
  勇相助:“光棍节”邂逅流浪老人
  2020年11月11日是人们俗称的“光棍节”。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宋祚波这位长时间在迷失的困境中漂泊的孤独老人,似乎注定要在这一天迎来生命中的转机。
  那一天,裹挟着寒流的大风降温天气如期而至,让街上的行人骤然减少了许多。晚上7时许,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渤海新区分局民警邵勇和同事们一起,迎着凛冽的寒风,一如往常地巡逻在辖区的道路上。当他们走到南大港东兴工业园高架桥附近时,桥墩下一个消瘦的身影倏忽一现,引起了邵勇的注意。凭着一种职业的本能,他立即警觉地率先向桥下走过去。刚刚走到桥下目标人员的近前,一股污浊的刺鼻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因为身体常年没有洗澡所形成的气味,陈腐之中夹杂着馊臭,令人闻之顿生窒息之感。
  凭着多年救助流浪行乞人员的经验,邵勇迅速判断出这是一位流浪时间比较长的老年人。借助着车灯和手电筒的灯光,他看清了眼前“可疑”人员的模样。这是一位看上去年近70岁的男子,身形消瘦,满头白发,身上的衣服更是肮脏破旧,狼狈不堪。看到民警的靠近,这位老年男子在寒冷的夜色中蜷缩成一团,呆滞的眼神中充满着畏惧与惶恐。邵勇随后经过认真仔细的盘查,发现这位老人神情木讷,思维混乱,可能存在智力上的障碍。
  在基本排除了老人可能存在的“嫌犯”疑点之后,邵勇随后开始与同事们商量将其送往收容救助场所。恰在这时,这位老人嗫嚅着说出的一句话,让邵勇刚毅的外表之中所怀有的那颗柔软而又火热的心产生了深深的触动,老人低声喃喃自语着“我想回家”,并且目睹他在寒夜里瑟瑟发抖的身影,一种强烈的怜悯同情之心开始在他的胸中油然而生。
  “看到百姓遭遇困厄,身为人民警察,难道能够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吗?”正是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之下,邵勇“自作主张”,将老人带回到了派出所,并开始了“为老人寻家”的艰难跋涉。
  邵勇将老人带回派出所后,及时向所领导报告了情况,随后又安排老人清理了个人卫生,进食了晚餐。老人经过一番状况“惨烈”的洗浴,并风卷残云地将热乎可口的饭菜一扫而光之后,顿时显得满面红光,面貌一新,整个人看起来似乎也显得年轻了许多。对着镜子,他像个孩子似的笑了。
  由于派出所宿舍条件有限,当晚,邵勇把老人安顿在自己的床铺上睡觉,而他自己则身披一件大衣在床边的沙发上将就了一宿。
  
  难寻觅:百折不挠找线索
  在此后陆续进行的一些交谈中,老人开始用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回复着邵勇的询问。从老人的嘴里,邵勇断断续续地了解到,老人姓宋,离家在外十多年了,没有孩子。此外,老人说得最多的话语就是“想家”。老人话虽不多,但邵勇从他的口音上大致判断出:山东胶东一带。
  “想家”这简短的两个字,既包含着老人对回归家庭的希冀与渴望,同时也考量着一个警察“执法为民”职责与担当。为此,邵勇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老人平安地送回家!
  然而,“送老人回家”的愿望看似简单,但在茫茫人海中为一个几乎无法沟通的流浪者找家,谈何容易?“老宋,男,50-70岁,山东……”这些少得可怜的线索,“勉为其难”地支撑起了邵勇为老人找家的全部希望。
  但邵勇决不言弃,开始了颇为艰难的第一次尝试。他首先想到的是进入全国常住人口信息库进行模糊查询,查询结果出现了150万条信息,这些浩如烟海的人口资料,无法关联到一个具体的地域或个人身上,显然这条路走不通。接着,邵勇又给老宋拍了一张免冠照,然后驾车前往分局情报中心请求协助核查。经过分析研判,他又采用核查终端和沧海智慧数据应用平台进行查询。可是,在外漂泊十余载的老宋,皱纹布满了他的脸庞,流离失所的岁月早已改变了他的容貌,所有的查询都显示查无此人,一时间查询工作陷入了困顿之中。心有不甘的邵勇还借助分局两微一端等平台,广泛转发老宋的信息,但几天过去了,仍未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至此,“为老宋找家”的希望之窗似乎已经关闭了所有的可能,但是邵勇却依然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在寻找的路上奋力前行。
  因为平时工作太忙,邵勇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试着和老宋交流,启发他多回忆一点有关自己的信息,希望早日打开那扇已经封闭许久的记忆闸门。经过连续几天努力,老宋在不经意间吐露出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其中包括“山东即墨,有大哥二哥,我属龙……”等等。
  根据这些新获取到的线索,邵勇立即多方联系青岛即墨警方,将老宋的照片和所有能掌握的信息发送至即墨公安指挥中心,请求帮助查询。等待的日子如坐针毡,邵勇急切盼望着区号0532的电话能早一点打来。可是,最终等到的结果却是:“抱歉,我们多方查询,没有找到信息吻合的失踪人口。”殷殷的期望再次破碎成空,邵勇也陷入到了深深的困惑与迷茫之中……
  
  显真情:初衷不改悉守护
  时光在“不舍昼夜”地飞速流逝,转眼间老宋已经在派出所吃住了一个星期,但为其寻家的工作却依然没有头绪,陷入到了僵局,邵勇甚至已经做好长期守护老宋的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全所上下对邵勇的举动也都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同宿舍的兄弟不忍心看他长期睡沙发,总是借故主动把铺位让给他睡,自己则是另找其他宿舍的空铺“对缝”睡觉;知道邵勇宿舍里有个“不速之客”,食堂大姐也总是替他把老宋的一份饭菜预留出来;知道邵勇工作没有准点儿,所长还特意安排了AB岗,由邵勇和战友轮流替换着照顾老宋的日常生活。
  虽然邵勇已经把老宋“调教”得接近正常人了,可他骨子里那种“和正常人不同的习气”,还是会无法自持地偶尔“迸发”出来。11月16日下午,邵勇奉命去分局汇报“7·05”扫黑专案侦查进展情况时,派出所女户籍警“花容失色”、又气又急地连连给邵勇打去了三个电话,语含恼怒地对邵勇“发飙”道:“邵勇,你领来的那个老爷子到底怎么回事啊,你赶紧来处理,我这没法办公了!”邵勇汇报完案情,急匆匆地赶回派出所里才知道,老宋真给他捅了个“大娄子”。原来,当天下午,老宋在屋里看电视觉得无聊后便出去溜达,多年拾荒养成的“职业习性”,使他顺着一股浓郁的面包香味来到了派出所一楼的户籍室。此刻,一对母女正在补办身份证,妈妈在拍照,四岁的小女儿拿着新烤的面包坐在一旁等候。老宋看见座位上的一袋子面包和蛋糕等“美食”,不禁“心痒”难忍,拿起来就要走。小女孩儿怯生生地想要回来,老宋就像个护食的老猫一样,瞪着眼睛对着女孩儿“呜呜”地低声嘶吼,吓得女孩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家长看到老宋这副情形,顿时急了眼,连忙上前去抢,一时间孩子哭、大人嚷,场面显得十分混乱。女户籍民警出来喝止老宋,他也仍旧不肯松手,直到派出所长闻讯赶来,方才使现场暂时安静下来。
  当得知这个“跟孩子抢吃的”的老头竟然是派出所的“内部人”时,孩子的妈妈顿时怒气冲天,不停地责问说:“你们派出所还有点规矩吗?我孩子被吓成什么样了,我要投诉你们!……”派出所所长随后又是赔礼道歉,又是买来食物进行赔偿,好不容易才将一场“风波”平息了下来。
  事后,尽管所长并未因此责怪邵勇,但“自知理亏”的邵勇却无法平静下来。带着一肚子的委屈,他把老宋拉回宿舍狠狠地进行了一顿批评:“一把年纪和一个小孩子抢吃的,瞧瞧你那点出息!平日里面包蛋糕的少买给你了吗?怎么就会做出这样不知羞愧的事情呢?⋯⋯”老宋低着头,像个孩子似的一言不发。就在邵勇赌气想摔门而走时,老宋突然伸出右手,张开一直攥紧的拳头,在他的手心里,赫然出现一块已经被汗渍和力道捏成长条状的面包。老宋吭吭哧哧地说:“邵,你吃!”直到这时,邵勇方才突然醒悟到,原来在老宋那异于常人的思维中,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最可亲近的人,虽然这份“亲近”到来的有些荒唐,但又有什么样的“亲近”能比这种深情更加弥足珍贵呢?那一刻,邵勇的眼眶湿润了……
  
  不放弃:齐心协力让亲人团聚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倏忽之间老宋已经在派出所里住了半个月。这段时间里,邵勇在焦灼中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为老宋找家的努力。他不时勉励自己:不能灰心泄气,更不能轻言放弃!无论付出多少辛勤与奔波,也一定要帮老人找到他梦里的那个家!
  受到电视寻亲节目的启发,邵勇想到了运用DNA技术来帮助老宋寻找亲人。但由于这是一起民事救助,并非刑事案件,所以想要动用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进行查询,需要进行逐层审批。值得庆幸的是,分局领导对这起救助行动非常重视,多方为此协调市局、省厅。通过协调、请示,老宋顺利完成了数据库登记,很快技术人员就给老宋做了血液采样,邵勇驾车将血样送至沧州市公安局DNA检测室。
  三天的苦苦等待,终于让邵勇获得了一个特大的惊喜:经过检验比对,结果显示老宋与即墨区范西村的一名叫宋祚集的男子极度相似。邵勇急切地索取到了当地派出所的联系方式,随后又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联系上了老宋的家人。当邵勇满怀激动地打过去电话进行核实与确认时,电话那头的一位妇女得知情况后立即喜极而泣,她啜泣着告诉邵勇:“这是我们家三弟呀,我是他大嫂。他叫宋祚波,脑子不清楚,离家出走已经13年了,我们都以为他不在了。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们啊!”
  那天晚上,邵勇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老宋之后,又专门带老宋来到一家小饭店进行了一番庆祝。老宋喝下了几杯酒后,冲着邵勇不停地笑,显得格外开心。邵勇知道,老宋虽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对自己的感激,但他开心的笑,其实就是他能够给予自己的最好回报。
  考虑到老宋年事已高并且脑筋不够“灵光”,为了让他平安顺利地返回家中,邵勇决定驾车送他一程。动身的那天,老宋早早就起了床,手里拎着邵勇为他准备的一大袋水果、面包、蛋糕等食品,一边不停地在屋内走来走去,一边低声喃喃自语着:“回家了,回家了……”像是家的方向有着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他走出迷茫,走向回归……
  一路上,老宋没怎么说话,除了“嘿嘿”的憨笑,就是不时地拿出苹果或面包,冲着邵勇一耸一耸地递着说:“吃,吃……”似乎这就是人世间最高贵的礼遇和享受。
  当车子驶近范西村村口时,老宋的家人小跑着迎了过来。兄弟重逢的那一刻,号啕的哭声伴随着奔涌而出的泪水,让邵勇这个身穿警服的人也忍不住酸了鼻子。老宋的大哥紧紧握住邵勇的手,用颤抖的声音不住地说:“谢谢你救了我弟弟,不然我们哥儿俩到死也见不着面了!”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临别的时候,老宋依然还是像孩子一样地笑着,只是当车子启动时,那拼命挥动的双手和一声声“邵,邵……”的呼喊,伴随着车子渐行渐远,久久地在邵勇的脑海中盘旋、萦绕……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