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来啦!》系列报道之八

送法下乡:法学团体,必然大有可为

  2021年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颁布近7个月的民法典正式生效,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正式到来。
  接踵而来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做好民法典的全面贯彻落实。
  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实施好民法典,不仅将有力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也将会对保障“十四五”所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
  
  蹄疾步稳,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民法典实施工作
  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民法典。
  一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围绕实施好民法典部署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二是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三是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四是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五是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党全国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中国法学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作为民法典编纂工作重要参与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按照中央的要求,自始至终积极参加了这次民法典编纂的全过程,并发挥了联系面广、人才荟萃、地位超脱的独特优势。
  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无比珍惜参与民法典编纂的机会。近六年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尽心尽责,积极作为,努力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搭建交流观点、贡献智慧的平台,积极组织引导专家学者向立法机关建言献策,按时高质完成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大法学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民法典颁布后,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做好实施的相关工作,是法学会面临的重大课题。法学会有责任、有优势、有能力团结和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采取有力措施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共同做好民法典实施这项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作。
  因此,法学会把做好民法典实施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掀起学习贯彻民法典的新高潮。
  2020年6月11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共同召开的2020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组委会会议。
  6月12日,中国法学会向各省副省级法学会、各研究会、法治研究基地以及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通知,要求一是要持续抓好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二是要在“双百”活动和基层行活动中宣传民法典,三是要着力加强研究阐释,四是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
  7月29日,2020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在京举行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主题为宣传贯彻民法典。报告会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自觉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切实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人们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民法典知识,迅速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的热潮。
  7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利明,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孙宪忠介绍民法典及其实施有关情况。
  张文显主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中国法学会将从四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发挥中国法学会理论优势、人才优势,加强对中国特色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话语体系研究,为立法机关出台与民法典相关的法律解释、司法机关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以及行政机关怎么样做好与民法典的衔接作出贡献。
  二是发挥中国法学会的组织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阐释、解读、宣传民法典的工作,使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人民群众的信念,成为全民的自觉实践。
  三是发挥全国70多万中国法学会会员的作用,利用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工厂、学校、农村、高校进行宣传,有针对性地解读民法典的新问题、普遍问题、热点问题。
  四是利用《中国法学》杂志、《民主与法制》周刊、民主法制网等平台,发表高水平的理论阐释文章,以案说法、以例说法,就一些群众最关心的民法典当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发挥优势,点燃学习宣传民法典热潮
  民法典固然是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重大成果,但也绝非完美无缺,而是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民法典的实施过程,既是严格适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民事权利的过程,也是民法典以及相关民商事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法学法律工作者优势明显,大有可为。
  自民法典颁布后,法学法律工作者研究贯彻落实的步伐,一刻都没有停歇。
  2020年临近尾声时,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专门以“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相关问题”为主题召开年会。参会代表围绕着年会主题,分别就“民法典物权编的实施”“民法典合同编的实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实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的实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实施”等五个议题,进行了共计10个单元的分组讨论。本次年会还首创“80后青年专场”,采取线上的方式,组织青年民法学者围绕民法典的贯彻实施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年会上,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向全国民法学人和法科学生发出“带着民法典回家乡”的倡议:“2020徐徐落幕,2021的钟声即将敲响,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全国民法学人和法科学生即将迎来寒假。新春佳节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与亲友相会,是欢庆的时刻,也是普及宣传民法典的良机,我们郑重向全国的民法学人和法科学生发出倡议——‘带着民法典回家乡!’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携手走向中国法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地方法学会各级研究会在民法典颁布后,也通过各种措施点燃学习宣传热潮。
  比如,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2020年年会专题研究“民法典宣讲与全面实施”,河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专门研究“民法典实施中的疑难问题”,山西省法学会举行“民法典与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安徽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围绕着企业破产法与民法典的制度衔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企业重整拯救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安徽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主题是民法典“绿色条款”理论与实践研究。
  广东省法学会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法学会港澳台法学研究会等单位举办“民法典与卫生法治”研讨会,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通过线上会议方式举办“民法典制度创新与实施路径”座谈会,福建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一起共同举办“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研讨会”。
  这些会议积极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建言献策,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必将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以民法典为中心的民商事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发展。


  立足基层,唱好普法宣传“重头戏”

  唱好普法宣传“重头戏”,点燃民法典里的烟火气。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养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民法典颁布后,地方各级法学会把民法典的普法宣传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与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共同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密切关注社情民意,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法典实施和适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开展普法释法、答疑解惑的工作,讲好中国民法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让民法典知识直达基层、直通群众、更接地气。
  安徽省法学会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持续推进氛围浓厚,全省各市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民法典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芜湖市三山区法学会利用“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化身为普法宣讲员,为企业员工解读民法典并赠送宣传册,引导企业员工关注民法典。镜湖区法学会民法典第一课在范罗山街道七更点社区开讲。社区法律顾问以群众关心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代理”“民事责任”等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相关案例,对民法典进行宣讲。并与现场群众互动,就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还通过开展送民法典“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的“六进”活动,面向辖区居民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让全区群众熟知这部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东方法学》作为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法学学术刊物,紧跟时代步伐,牢记职责使命,在民法典颁布之际,率先组织国内民法学界著名法学家撰稿,编印《东方法学》“民法典专刊”,得到了国内民法学界法学专家们的大力支持。王利明、孙宪忠、崔建远、杨立新、刘士国、李永军、温世扬、谭启平、孟勤国、王轶、谢鸿飞、王歌雅、龙卫球、房绍坤、彭诚信等15位民法学大家齐心聚力,贡献出他们关于民法典研究的最新成果。民法典专刊出版发行后,在学界引起积极反响。
  浙江省法学会创新“民法典+数字浙江”,不断丰富法治宣传形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有序开展线下宣讲活动同时,各地还积极运用线上平台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金华市联合市司法局、市人大开展民法典地方立法半月“谈”八婺巡讲直播活动,在央视新闻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无限金华三个平台同步直播,点击量达37.7万人次。湖州市利用“南太湖号”媒体平台举办民法典专题培训讲座,方便市民线上观看。湖州市南浔区成立民法典宣讲团,通过抖音号“hi浔姐姐”进行民法典普法宣传,解答网友疑问,获得群众好评。绍兴市上虞区设立“虞法同行”民法典宣讲团云课堂,多位来自高校、实务单位从事民事法律研究和司法实践的专业人士,围绕23个重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民法典,云课堂视频还在“上虞普法”微信公众号上展播。相对于传统线下报告会、讲座,“民法典+数字浙江”进一步丰富了法治宣讲形式,增强了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扩大了覆盖面,特别是借助活跃度高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吸引了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大大提升了法治宣传服务的实效。
  天津市河北区法学会联合区司法局采取宣传措施,让书本上的民法典“活起来”。将民法典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内容,试题库中增加了民法典试题,加大每名干部的民法典知识储备。将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灵活采用公益讲座、暑期法治小课堂、知识问答、案例讲解等形式,为青少年带来一场场生动有趣的普法盛宴。将“学法知行”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为民法典宣传阵地,增设“学习民法典”专栏,实时更新民法典宣讲团报道。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社交平台,积极运用图解、H5、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把策划线上话题和开展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民法典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活动效果。
  天津市东丽区法学会联合金钟街道党办、公共安全办和金钟派出所等部门,以学雷锋“周日大集”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次以“与生活同行 为生活护航”为主题的民法典专项宣传活动。此外,活动向在场群众发放了《远离非法集资,乐享幸福生活资宣传手册》《法律援助申请指南》、印有法律援助咨询电话和非法集资举报电话的手提袋等各类宣传材料和宣传品共计50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山东省滨州市法学会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单位举办“民法典电视宣讲暨第二届滨州市青年律师辩论赛颁奖仪式”。活动现场,7位法学法律工作者作为宣讲人,分别从民法典立意、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禁止高利借贷、居住权、保证担保、婚姻家庭等方面进行了宣讲。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生活实际,内容丰富,案例生动,使大家对民法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海省法学会举办了第二期青海法学沙龙暨“走进民法典,服务新青海”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理论体系,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这次活动为当地法学会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民法典及持续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组织动员基层政法干部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全面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民法典,更好地帮助政法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云南省法学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举办民法典专题宣讲培训会,选派专家为大姚县196名政法干部作《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专题培训。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民法典实施的第一年。
  如何做好全面贯彻实施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作为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为民法典的全面贯彻实施不懈努力、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强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