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在湘西:“支教奶奶”点燃山区孩子的希望

  浙江省宁波市一名小学退休教师,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不远千里到湘西南溆浦山区支教。
  5年间,在她的鼓动与感召下,长三角上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汇集到溆浦大山深处,帮助援建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1700多名贫困学子,为学校捐款捐物价值3400多万元。同时,她还牵线搭桥,为溆浦山区贫困家庭找到精准脱贫的金钥匙。
  
  六旬奶奶,不远千里湘西山区支教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03年,她被一所私立学校高薪返聘后,仍想着要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支教心愿。
  周秀芳上小学时因家贫交不起学费,父母让她辍学。关键时刻,班主任老师为她垫付了3元5角钱学费,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为此,她决心这辈子一定要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做点什么。
  2015年春节,67岁的周秀芳听说湖南溆浦县北斗溪镇桐林小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长期招不到老师。春节还没有过完,她便决定和好友、宁波市退休干部孙绍富一起到千里之外的北斗溪镇考察。那次,他们先坐了24小时的绿皮火车,再转乘4小时大巴车、中巴车,然后再坐面包车。当搭乘的车辆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行驶时,有恐高症的周秀芳紧闭双眼不敢睁开,手心直冒汗。
  辗转来到桐林小学门口时,眼前的情形让周秀芳十分震惊——学校位于一个小山包上,教室是简易的木瓦房,墙壁四面透风。那天正下着雪,天气十分寒冷,17个孩子蜷缩在火盆旁,正在认真聆听一名拄着拐棍、乡音浓厚的六旬老教师讲课,老人是该校唯一的老师。
  见此情景,周秀芳忍不住落泪了,当即决定留下来。就这样,她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了湘西南这所乡村小学,用启发式的教学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为了省钱助学,周秀芳生活上十分节俭。从宁波到溆浦,路上要奔波20多个小时,她每次乘坐的都是普通火车。刚到桐林小学时一周才能赶一次集,她经常一次把一周的菜买回来,自己做泡菜,喝稀饭。对自己抠门的她,给孩子们花钱却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她常常一出手就是好几百元。见孩子们衣着单薄,她张罗着给他们买校服。她还买来电脑,让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联系医院给孩子动手术。
  每月几千元退休工资,常常还没到账周秀芳就计划好了用处。最难的时候,她的工资卡里只剩下了3.6元钱。很多时候,她把自己获得荣誉的奖金用来资助学生。获浙江省道德模范的5000元慰问金,她转手给了患眼疾的学生做治疗费。获宁波市道德模范人物的1万元奖金,她捐出来给学生订制了校服……这些年,她和儿子、儿媳长期结对资助16名贫困生,自掏腰包的钱累计超过10万元。
  溆浦地处雪峰山北麓,层峦叠嶂,很多学校就建在半山腰,学生家也是住在半山腰上。周秀芳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下山去买课本和辅导资料,到镇上和县里开会,山路上来来回回不知爬过了多少趟,她的膝关节受到了严重磨损。医生警告她,如果走路过多可能有坐轮椅的风险。但为了孩子们,她没法处处顾及自己。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她坚持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到学生家去做家访。在一次家访途中,她不慎摔倒,险些丧命。被救回后家人劝她放弃,她却说:“若是有一天我倒下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这片土地上。”
  
  爱心汇集,5年筹建29所希望小学
  周秀芳深知,要从根本上改善镇上的教学环境,单靠自己和家人还不行,得借助外力。为此,她时不时在朋友圈分享支教的照片。
  “周老师,您真了不起!”“周老师,您需要帮助吗?”“周老师,我这里有多余的衣服和被子,可以寄给您吗?”周秀芳义务支教的事迹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出手相帮,床铺、被褥、文具、校服、体育用品等物资源源不断抵达大山深处。
  “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尚能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伸出援助之手?”周秀芳昔日的学生、上海弘盛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决定捐资30万元重建桐林小学。
  2015年4月,北斗溪镇第一所希望小学——桐林弘盛希望小学正式动工兴建,周秀芳干脆搬到工地上住,边教学边监督工程施工。当年9月,新学校建成投用,大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与学习条件。宁波市江东区退休教师协会还给学校送来了价值两万余元的书籍。
  接着,周秀芳动员更多宁波爱心人士在北斗溪镇援建希望小学。她的另一个学生筹资35万元援建了前进希望小学,宁波女企业家王娴出资31万元援建了搭溪小学,宁波象山县石浦镇教师傅萃拿出省吃俭用的20万元援建了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
  2017年11月,上海兆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伟及其家人各出资15万元,并由溆浦县教育局配套出资40余万元建造的平安兆顺希望小学、沿溪乡青坡朵灵希望小学落成。2018年5月,宁波5313名市民爱心接力献爱心,3天为兴建湖南溆浦县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50万元。2019年上半年,91岁的宁海老人王春文被周秀芳的事迹打动,一次性掏出250万元在溆浦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不久,老人又捐出15万元,用于这些希望小学添置多媒体设备。
  2019年7月1日,由周秀芳牵线、张刚等爱心企业家和溆浦县教育局共同筹资兴建的宝山天三希望小学竣工。宽敞明亮的教室,色彩明丽的操场,整洁舒适的宿舍以及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让周秀芳觉得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是多么幸福。周秀芳说,她的学生张刚已为溆浦捐建了9所希望小学,这些学校也汇集了很多鄞州人的爱心。
  浙湘情,深山爱。周秀芳将一份份爱心汇聚到湖南溆浦山区,点燃了孩子们希望的未来。5年时间,她和她身后的爱心团队为溆浦县筹资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结对帮扶50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累计为学校捐款物价值3400余万元。此外,她还牵线促成鄞州区与溆浦教学结对。2018年11月,鄞州区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教师到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在周秀芳的感召下,鄞州区教育局多次送教到溆浦,开展纸飞机、汉字棋、编程课等教学的零起点培训,丰富和拓展了溆浦山区的课程;宁波工程学院组织师资到溆浦开展编程教育培训,吸引了1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这是当地教育界首次开展的编程教育培训。
  给孩子们上课,外出筹集资金改善教学环境,周秀芳长期忙碌奔波,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吃饭,导致身患胃病、高血糖,每天要吃好几种药。家人虽然很担心她的身体,但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为照顾周秀芳,2019年,儿媳刘女士干脆辞掉了宁波的工作,到溆浦陪伴婆婆。
  
  精准扶贫,寻找东西部协作金钥匙
  周秀芳深知,要让溆浦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安心读书,必须让这里的贫困家庭早日脱贫。
  2018年起,她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她牵线搭桥,将宁波市象山县的“红美人”柑橘树苗引到溆浦试种,实施精准扶贫。
  “过去,我们这里的柑橘每公斤只能卖几毛钱,现在种植‘红美人’每公斤能卖到三四十元。”翟得艳是溆浦当地的种植户,承包了这次“红美人”的种植项目,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溆浦山清水秀,适合种植有机茶。周秀芳琢磨着如何把溆浦瑶茶做大做强。一次,浙江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来长沙开会,周秀芳将他请到北斗溪镇,让他品一品溆浦的茶。毛立民喝了后,直夸“口感不错”。周秀芳趁机牵线搭桥,请毛立民来北斗溪镇开展茶叶产业帮扶。2019年4月1日,毛立民带领一批茶叶专家再次来到溆浦,手把手指导茶叶种植专业户采茶、制茶、包装、销售等技术。
  2019年12月,溆浦县宝山村村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的蘑菇、白木耳、灵芝等多种菌菇的孢子。溆浦原有的菌菇品种不够丰富,传统菇种茯苓、香菇卖不出好价钱。如何改变当地传统单一的菌菇产业结构,走产销一体化道路?钟公庙实验小学校长陈锡江和科学教研组的老师们走进溆浦,跨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组建技术嫁接团队,对当地村民进行菌菇栽培技术培训。
  经周秀芳多方协调,2019年7月,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落户溆浦,并将研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2019年暑假,宁波有6批300多名学生到溆浦开展互动体验式研学。两年来,该基地已接待了上万名来自长三角的青少年家庭。同时,周秀芳还介绍溆浦农民到宁波的企业打工。张清花就是周秀芳牵线搭桥进入象山一家制衣厂的农民工。厂里为她提供食宿,月薪从最初的3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7000多元,每年都能省下几万元带回老家。
  看到北斗溪镇贫困家庭的老人冬天缺少御寒的棉被、棉衣,周秀芳发动宁波、上海的爱心人士捐赠。她还经常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去慰问困难老人。2017年重阳节,桐林村一老人打电话请周秀芳去过节。当她到村里时,10多位老人集体起立鼓掌欢迎,周秀芳泪水夺眶而出。70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北斗溪镇人民政府给她颁发了“荣誉居民证”。这里的人,都把她当成了亲人。
  一台电磁炉,一张木板床,一个行李箱,是周秀芳在北斗溪镇支教扶贫的全部家当。物换星移,5年时间过去,她的随身物品没有增加,却成了1700个山区贫困学子的“支教奶奶”,成了他们实现梦想的依靠,成了这里每一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支教结对、捐建希望小学、精准扶贫。周秀芳的爱心撒布越来越广,也赢得了社会的褒奖。近年来,她相继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她的家庭也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听说溆浦的柑橘、蔬菜等农产品滞销,周秀芳主动当起了直播带货促销员,并发动宁波的朋友帮忙销售。
  如今,尽管周秀芳已72岁高龄,步履越来越蹒跚,甚至积劳成疾。但是,所有这些都无法阻止她支教扶贫的步伐。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