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柯逝世一周年祭》专题报道之二

重走抗战路

-- ——忆丁老回浙东十天之行
  2007年3月22日上午,在慈溪古窑浦这个海边小村,宁波市、慈溪市举行“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海上门户古窑浦”揭牌开馆仪式。
  当时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已经不多了,只有丁老参加了这个仪式,而且从三北到四明与后代一起七八十人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巡行。
  他当时已八十多,但身体还很健康,特别是记忆力很好。他在开幕式上即席发言,深深打动了我和在场的省市领导以及媒体的年轻记者们,特别是与丁老一起来的一批新四军后代,如谭启龙政委、张文碧主任、何克希司令员的儿子,还有烈士子女谭大骏和谭大凯,浙东区党委敌工委副书记丁公量女儿丁芃,纵队的锄奸科长邱子华及其妻子曹炎的女儿曹小华,海防大队大队长张大鹏的女儿、儿子、媳妇、外甥等等,他们也都是二十岁到五六十岁的人了。
  在开幕式上,他们都上台做了热情洋溢、感情真挚的演讲,表示了对老区人民的感恩之情。全场上下千余人掌声雷动。
  
  坚贞凄美的爱情故事
  丁老虽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仍然腰板笔挺、声音响亮、出口成章。他说:“1942年年底我是和军部派来的一批老同志一起渡海过来的。当时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孤悬敌后,海上交通全被日伪军控制,我们是化了装、乘了木帆船冒险渡过来的。浙东在抗日战争中就是创造了一条红色通道,到了这个海上门户登陆。当时陈洪同志也和我们一起来,他是浦江人,大革命时在宁波四中读书,参加了党,参加了革命,也可以说是浙东人了。大家肚子饿,他向古窑浦老乡购了草籽、年糕,叫我们尝新、充饥。今天陈洪的儿子小洪也来了,陈洪同志1944年在浙东牺牲了。”
  丁老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说:“十天之行,我们不仅在三北、四明,一直到了穿山半岛,还准备到大鱼山岛去。”每到一地,他都讲出一个个故事,我们有摄像记者,都一一照录。
  1944年2月梁弄前方村战斗,牺牲了98位同志,其中一位是警卫大队指导员成君宜。
  “当时打仗,共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成君宜就是在敌人包围中突围时最后一个被打成重伤死的,当时他肚皮被打穿了,血流如注,敌人尾追上来,前方村附近桃花岭民兵只好把他埋在枯水坑里,上面盖些枯草。”丁老说,“1944年2月,成君宜的未婚妻徐志远医生应成君宜之约,从上海渡海到三北。因为当时四明山敌人集中优势兵力,部队已经转移到三北了。刘参谋长接待了徐志远医生,开始不敢告诉她成已牺牲的消息,后来瞒不住了,才告诉徐医生,征求徐医生的意思。徐医生留了下来,北撤到青岛。”
  我们通过丁老的回忆与徐医生联系上了。徐医生后来结婚,丈夫去世后,三次上四明山,坚持要把未婚夫成君宜的骨灰运回四明山,葬在桃花岭。这个坚贞凄美的故事,在四明山一直流传。
  
  登319级石阶
  丁老因为是《战斗报》主编,所以每一次战斗、每一个烈士他都熟悉,都有一个故事可讲。丁老对四明山充满着感情,对老首长、烈士充满感情。
  2007年3月28日,以86岁高龄,丁老还爬了几百级石阶登上梁弄山,在抗日烈士碑前,写了一首七绝:
  登319级石阶
  ——谒梁弄革命烈士碑
  白头雨中谒四明,
  政委司令笑吟吟。
  六十五年风兼雨,
  犹记梁弄相知心。
  题记:1942年下半年起,吾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先后随谭启龙政委、何克希司令,从苏北渡杭州湾,与浙东地方英勇战斗的共产党组织一起,开辟浙东敌后根据地。从此抗日烽火燃遍八百里四明山和杭州湾两岸,北撤六十二年后今又访四明山,感慨万千。赋七绝敬谢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相邀,旧友新知总难忘。
  
  重访李金根
  这十天中,最后一站是去大鱼山。1944年8月25日,海防大队一中队43位指战员与8倍于我的日伪军浴血奋战。丁老对这一场战斗很熟悉,他当时在《战斗报》任主编,还认识被日军俘虏、在日军刺刀要刺时跳海、潜水、被岛上渔民救起来的李金根。
  1944年8月下旬,丁老奉政治部之命,采访突围的指战员。丁老说:“李金根是一个奇人,他没有文化,他对革命很忠诚。”
  十天之行,我们把李金根也寻来,丁老一路上就再次采访李金根。
  李金根对丁老说:“我现在只感到我已很幸福,大鱼山牺牲的烈士都是像我一样的年轻后生。特别是指导员洪珠白面书生,还有一个机枪手施铁山,他是上海那边人,原是‘忠救军’的,是‘忠救军’派来叫施乘机向首长放毒,可是施铁山觉悟了,坦白了。张主任(张文碧)仍旧叫他到海防大队当机枪手,部队文工团为了教育大家,曾编过一支小调:山里山,弯里弯,来了个奸细施铁山……后来指导员说这小调不能再唱了,施铁山后来很英勇战死了。”
  丁老对我们说,《战斗报》还动员美术编辑洛井刻了42幅木刻连环画。我们根据丁老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唯一一本原件,复印了几十本。
  丁老回到上海后,在4月19日特意以丁柯、吴蕴珊名义,给我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说:“在浙东的十天,我们一直沉浸在激动的回忆中,浙东是我们这些曾经在那里战斗过的老兵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丁老98岁仙逝,我也近90岁了,忆及此写了几句,聊表寸心。
  (作者王泰栋系原宁波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此文系本文作者遗作。)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