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柯逝世一周年祭》专题报道之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怀念丁柯老总编

  编者按

  2019年11月5日,丁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
  丁老走了。他用平凡的血肉之躯,走完人生不平凡的九十八载春秋。开辟抗日根据地投身革命,他用一生忠诚,书写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生命传奇;参与创办《解放日报》,缔造《民主与法制》的传奇,他用一腔热血,熔铸了一个新闻报人的大写人生。
  丁老已魂归曾经浴血奋战的四明山,但他留下的崇高的理想和忠诚的信念,如同灯光照亮着一代又一代浙东后代前进,激励着新闻战线的后来者书写新的历史使命。丁老不会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丁老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刊发这组报道,是以为祭。


  2019年11月5日晚上7点12分,《民主与法制》杂志第二任总编辑丁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
  如今,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尽管丁柯老总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我眼前始终无法忘怀的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丁柯老先生的场景。
  2019年10月25日,也就是我社第一任总编辑郑心永先生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去世那天上午,我代表民主与法制社党委慰问郑老亲属之后,前往上海华东医院看望丁柯老总编。此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也不能进食了,但是还能看人看字。为此,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段代表全社干部群众祝他早日康复的文字。他看完后,伸出一个指头举了一下,然后又用手指打了两个圈,最后再摇摇头。我们都明白了,他是想告诉我们,他曾经说过的100岁目标已经无法实现了。
  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相信丁老顽强的生命力。
  于是,我握着丁老的手,告诉丁老,我们还是祝愿他坚持到100岁。他的手在我的掌心轻轻地敲了几下,我感觉他像发电报一样在敲打着我的心灵……
  我趴在丁老的床沿,脸贴着丁老的手,凝望着丁老的眼,内心在默默祝愿丁老能够早日康复……
  但是,但是,2019年11月5日晚上11时许,丁老夫人吴阿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丁老走了……
  一时之间,一阵无言的悲痛从心底涌出。打开窗户,遥望夜色中的远方,祈祷老总编一路走好……
  尽管两位老总编均属高寿与世长辞,但我们《民主与法制》全体同仁还是深感悲痛。作为社党委成员,我受社党委委托,曾经多次前往上海看望两位老总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月28日,我受命前往上海给丁柯先生送上新中国70年纪念章时,竟然是丁老最后一次跟我说话聊天。
  当时,他告诉我,他撰写的自传即将完成。他嘱咐我,一定要我为这部自传写序。我当即答应,表示一定早日完成任务。
  然而,丁老还是撒手而去了……
  
  老革命家丁柯
  丁柯先生是一位老革命家。
  丁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上海解放时,参与接管旧申报馆、创办《解放日报》的工作。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党刊编辑室《党的工作》《支部生活》《农村支部生活》杂志主编。2017年是他参加工作80周年,2019年则是他入党80周年。
  在丁老家里的客厅里,墙上挂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与他握手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那是1964年,周恩来总理专程接见过他。
  陈丕显同志在上海任职期间是他的老领导,1982年,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陈丕显同志听说他到《民主与法制》任职,还由秘书乔晓阳同志接他到中南海谈话。无论是投身革命经历还是新闻从业资历,丁柯先生确实都是一位资深专家。因为他不同一般的资历与阅历,也因为他老当益壮的身体状况,丁柯先生于2016年还被评为“上海新闻界十大寿星”。
  确实如此,所有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看起来像是刚刚60出头的年纪。医院医生说,他的年龄也就是70岁。每年春节前夕,我每次代表社党委去看他时总要跟他说:您看起来就是60多岁。
  丁柯先生为什么身体这么好呢?2018年春节前夕,我在代表社党委去看望他之后,特意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底子好!当年在新四军的时候,一边打仗一边办报,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二是健身好。除了偶尔住院,老人家每天都要坚持慢步走路1万步。更为感人的是,这1万步不是单纯地走路,而是去买菜来回走过的里程。三是习惯好。据吴阿姨说,老人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喝一小杯黄酒。四是心态好。据我所知,老人家无论是对过眼云烟的往事还是当下惹人生气的怪事,不纠结、不较真、不生气。五是脑子好。老人家说,为了防止自己不动脑子,他每天都要看十几种报刊(包括《民主与法制》)和其他书籍,偶尔还写些文章。
  离开丁柯先生家里之时,老人家还送了一本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出版的新书《脚印》给我。
  
  老“解放”人丁柯
  丁柯先生是一位老“解放”。
  2019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也是《解放日报》创刊70周年的纪念日子。作为上海《解放日报》创刊的参与者,丁柯先生永远不会忘记2019年5月28日这个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从那时到现在,感觉一晃之间,《解放日报》就已经创刊70周年了。为此,他亲自撰写“上海《解放日报》创刊记”,一时成为“上观新闻”的“网红老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特意在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会见了丁老。
  当“上海《解放日报》创刊记”这篇文章刊发在我们《民主与法制》杂志时,我还为丁老的文章加上了几个小标题:起点在济南解放之后,笑点在他养病期间,重点在新闻大队南下之中,亮点在进入上海之前,泪点在陈毅军长表扬之时。后来,当杂志出刊后,丁老还说,小标题加得好!
  在我看来,对于丁老这样一起参与创刊的“老解放”来说,无论是新中国的解放还是《解放日报》的诞生,都是一段永远难忘的幸福的经历。
  丁老曾经担任过新四军浙东纵队《战斗报》社主编、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前锋报》社总编辑、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一支社社长。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他跟随范长江、恽逸群进驻旧上海新闻单位,参与了上海《解放日报》创刊的编辑工作。不过,在丁老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主持《民主与法制》工作之后创造的辉煌。因为他亲手缔造了《民主与法制》的一段传奇,也成就了《民主与法制》辉煌的过去。
  
  “民主与法制人”丁柯
  丁老是一位老“民主与法制人”。
  丁老送给我的这部名为《脚印》的新书是上海新闻界2018年编辑出版的,其中收录了丁柯先生回忆《民主与法制》初创时期难忘经历的文章。
  在接手主持《民主与法制》工作之时,丁老已年过六旬,他在彭真、陈丕显、夏征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用自己战地记者办报人特长,于改革开放初期,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法律尊严,宣传执行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化进程,发展壮大《民主与法制》杂志,使杂志社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丁柯在任期间,《民主与法制》创办了《民主与法制画报》(后改名为《民主与法制时报》),为《民主与法制》杂志拓展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使民主与法制社形成了一报一刊的格局,从而在民主与法制社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让《民主与法制》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丁柯时代的杂志发行量。当年以258万份的最高发行量,达到了《民主与法制》杂志发展史上的巅峰,也成了《民主与法制》人印象深刻、迄今难忘的美好记忆。当时,在全国发展到了9个航空版,成为全国性发行量最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的宣传政治、法律、伦理、社会的新闻性杂志。1985年,曾被京沪两地读者分别评选为全国“最佳杂志”之一。作为政治类的新闻期刊,获得广大群众如此欢迎,连新闻界的前辈都抚掌惊叹。老报人赵超构先生评价认为,《民主与法制》销量激增,可以说明编辑部的工作成绩。
  2019年国庆,巧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9月28日,我代表民主与法制社党委,又一次来到丁老家里,慰问了老总编,并送上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章。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还能自由对话谈笑风生的丁老。当时,丁老告诉我,他在撰写个人自传。丁老曾经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10年,那天他告诉我,他已经写完了这一段难忘而深刻的经历。
  
  丁柯先生的离去,对民主与法制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难以弥补的损失,也是法治新闻界的巨大损失。
  丁柯先生的一生,是为党的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用勇敢、坚毅和智慧,诠释了一名老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随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无愧于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革命干部称号。
  丁柯先生的一生,是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用专业、职业和敬业,阐释了一位新闻从业者的真正含义;他亲手缔造了《民主与法制》的一段传奇,也成就了《民主与法制》辉煌的过去。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办《战斗报》和《前锋报》,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办《支部生活》和《民主与法制》,丁老都展现了一位新闻老兵的风范和辉煌。
  丁柯先生的一生,是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的一生。他用执着、牺牲和忠诚,注释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从新四军浙东纵队《战斗报》社主编、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前锋报》社总编辑、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一支社社长,再到《解放日报》编委、党刊编辑部《党的工作》《支部生活》总编辑,最后到《民主与法制》总编辑,他始终奔走在第一线,为共和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长期坚持学习写作,也非常注重社会调查。他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非常认可,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民主与法制》已然走过了40年,从初创时的勇气与艰辛到辉煌时的开拓与拼搏,留下了一代代《民主与法制》人的奉献和传奇。其中,丁柯先生留下的一道深深脚印,将永不磨灭。
  在我看来,丁老没有离去,丁老还在我们眼前,还在我们心里。就像几十年前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咏唱的那样: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
  他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