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盘点》系列报道之一

2020年十大时政新闻

   编者按

  时光不羁,又一次站在了如此特殊的节点。2020年注定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十四五”规划也在2020年出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法治”成了这份未来中国行动指南的关键词。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擘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的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个人从盛世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高起点规划中看到更多希望。
  盛典成就盛世。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之一,2020年民法典的颁布,注定在国家立法史册上刻下刻骨铭心的篇章。从此,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
  疫情与希望交织,温暖与感动同在。
  2020年,我们常常为这么一句话而感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70万公安民警向“疫”而行,值守、巡逻、排查,以冲锋者的姿态站在抗疫战线的最前沿,那一抹抹“警察蓝”令人动容;疫情就是命令!4.2万名医护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迅速支援武汉,打针,输液,上心电监护,测血糖、血压,量体温,治疗,做手术,在抗疫战线上演绎了一幕幕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诠释着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故事。

  好在2020年终于进入倒计时,我们从多个维度对2020年进行梳理,将其浓缩成了这组年终盘点。希望看到这组报道的每一个人,在畅想未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同时,都能够在2021年被温柔以待!


  对中国而言,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这一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画上了句号;
  这一年,同严重疫情殊死较量的抗疫斗争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这一年,新一轮的国力国情调查“第七次人口普查”来了;
  这一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发展新蓝图;
  这一年,习近平法治思想划时代创立,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
  这一年,首部民法典问世,我国迎来民法典时代;
  这一年,香港国安法开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新篇章;
  这一年,新一批法学精英产生,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受表彰;
  这一年,法学会工作更上新台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
  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我们即将迈入崭新的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蓝图徐徐展开,波澜壮阔的“十四五”即将启航,我们还将迎来建党100周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2021做好准备吧!
  
  辉煌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9899万人——这是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量。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扶贫办的相关安排,“十三五”期间,中国法学会承担了重庆市开州区的定点扶贫任务。
  12月12日至13日,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训秋率队到开州区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从此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和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法典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部新时代人民法典的深刻阐述,彰显大国领袖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深邃思考。
  
  良法善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表决通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国安法堵住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和制度漏洞,它的实施是对“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大完善,使“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进入了新里程。
  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中国法学会学习贯彻香港国安法专家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是“一国两制”实践中一项重大举措,是香港化危为机、由乱到治的重要转折点,掀开了香港历史新篇章。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这部法律,积极推动法律有效实施,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
  
  致敬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在历经8个多月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之后,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一场致敬英雄、表彰先进的大会,也是一场总结经验、启示未来的大会。 
  在表彰大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伟大抗疫精神。他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抗疫精神的概括与阐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这场惊心动魄抗疫大战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
  
  正式点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启国力国情调查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现场登记,700多万普查人员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普查10年一次。今年是新中国诞生71周年,人口普查也是第七次了。前面6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翔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6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2021年4月开始陆续公布普查的主要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高远务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发展新蓝图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建议》设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建议》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思想引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法星灿烂——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和提名奖获得者获表彰
  12月9日上午,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和提名奖获得者在京获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颁奖仪式并与青年法学家座谈。他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青年法学家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是法学领域的重要奖励项目,由中国法学会组织举办,受到全国法学法律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该活动旨在发挥导向激励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优秀法学人才脱颖而出,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队伍。
  
  大有可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开启新征程,为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崭新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法学会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者,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新时代的篇章已经打开,法学会工作大有可为。大有可为更要大有作为。相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的指引下,法学会工作将朝着更高标准、更优质量的目标奋进,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在逆风破浪中开创新局,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
  让我们铭记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乘势而上、奋力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