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宜都样本》系列报道之三

诚心诚信:乡村治理的“尾笔经验”

  尾笔是个村庄的名字,源自湖北省宜都市陆城的人文景观“三杆笔”之尾笔而得名。
  深秋时节,记者一行走进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一股文明新风迎面而来。该村围绕打造善治乡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修订村规民约为基础,狠刹人情风,建立家庭文明诚信档案,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奏响了乡村治理的“三部曲”。
  让我们走近尾笔村,看看它们如何谱写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小积分大能量,基层治理开出“诚信处方”

  建设诚信档案体系,是宜都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的探索之一。
  走进尾笔村村委会,就见这里有一间“诚信档案馆”。村民扫描二维码,手机屏幕便弹出家庭诚信积分。“左邻右舍都在暗自较劲,谁也不愿意摆尾巴。”68岁的村民吴志成这样告诉记者。
  而仅仅一年前,听说村里要建诚信档案馆,有不少村民还不以为意地说着风凉话:“诚信能当饭吃吗?”
  这一年间,尾笔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尾笔村党委书记黄攀虹为记者讲起了该村诚信体系建设的“前世今生”。
  尾笔村是一个城郊村。2017年,该村流转土地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村民逐渐富裕起来。“收入增加了,思想觉悟还停留在过去。”黄攀虹发现,乱搭乱建、邻里纠纷等不文明行为接二连三,屡禁不止。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2019年6月1日,《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村规民约》(以下简称《尾笔村村规民约》)颁布实施,尾笔村“两委”班子开始在全村推行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家庭诚信档案,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制定村规民约,构建起文明诚信体系,经历了充分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发扬民主、集中民智的过程。”黄攀虹深知,村规民约只有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才能顺利推行。
  为此,自文明诚信体系建设启动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利用宣传单和广播等方式,将家庭诚信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一一详细告知村民。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后,召开小组工作会逐条讨论,历经一年多时间,走访1000余户村民后最终成型。
  黄攀虹说,村规民约形成后,分村民小组召开征求意见大会,逐条宣读,听取意见,然后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据了解,《尾笔村村规民约》共28条,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平安创建、婚姻家庭等,所有规定紧贴村民生活,明确细致,可操作性强。目前,该村1128户村民都与村委会签订了《诚信承诺书》。
  而文明诚信档案,则成为村民共同遵守《尾笔村村规民约》的有效载体。
  “村里专门建立了一个文明诚信档案馆,1128户的诚信档案都在这里。”黄攀虹指着档案馆里的一面档案墙,对记者一行介绍道。
  记者看到一本本排放整齐的诚信档案,便随机翻开一本一探究竟。原来,这本档案堪称“大全”,里面记录着包括村民的家庭信息基本情况、积分管理台账、道德评议会评审记录等内容。
  具体来说,积分管理指的就是每个家庭的“诚信积分”。黄攀虹对记者介绍,村民每家每年诚信基础积分为100分,遵守兴业持家、移风易俗、文明守礼等村规民约加分,反之就扣分。家庭诚信积分与家庭成员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参军、入党政审、入职就业等挂钩。
  而道德评议会,则是负责对村民诚信记录进行每季度的评议和公示,并将加减分情况适时录入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对此,黄攀虹说,道德评议会由村民推选的有能力、有口碑、有威望的党员群众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尾笔村不仅有文字版的“诚信档案”,此外还独出心裁地开发了家庭诚信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因此,吸引了不少村民来扫描二维码,查询家庭诚信记录情况。真乃大手笔啊!记者不由得为尾笔村村级诚信档案数据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而点赞!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黄攀虹看出了变化。今年国庆期间,六组王姓村民在为女儿操办婚宴时,违反《尾笔村村规民约》搭建彩虹门,被扣了2分。“别人加分,我家扣分,差距一下体现出来了。”一次排名查询,王某发现自家诚信积分在全村摆尾,面子顿时挂不住。此后,他主动参加村级志愿服务,争当诚信先锋户。
  没错,“拖后腿”也可以争先锋。在尾笔村,失信户可以参加公益劳动或志愿服务活动,经道德评议会评议后按加分项进行加分,分值达到90分后恢复诚信户,次年才能享受村级福利待遇。
  通过积分一加一减,激发群众的主动参与感。黄攀虹介绍,自诚信档案建设启动以来,有效解决因土地、财产、养老和其他琐事引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200余起,和谐了家庭、邻里、干群之间的关系。

  

小改变大跨越,村规民约“约”出新风尚

  深秋时节的尾笔村,处处洋溢着一股文明新风。推行《村规民约》,实行诚信积分制,狠刹人情风,尾笔村打造了一套基层社会治理“尾笔样本”。
  但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就在2018年以前,村里人情风还屡禁不绝。“把老人安稳送走、看孩子顺利结婚”是很多农户穷其一生的追求。然而,一些地方的婚丧陋习,却让不少农村家庭陷入困局。
  丧事大操大办也一度成风。烧纸房子、请歌舞表演、燃放烟花爆竹……不管生前孝不孝,死后风光走一程。一些村庄的农户互相攀比,谁家老人去世了,如果没请个戏班唱几天,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说不孝。
  重负之下,苦不堪言。“在2018年以前,我们村里的大小红白事达到了500场以上,一般农户的‘人情开支’达到了两万元以上。”黄攀虹介绍道,不少人家一辈子的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了婚丧嫁娶上。
  为切实推动移风易俗、狠刹人情风,尾笔村两委班子积极学习外地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相应办法。2018年4月20日,尾笔村委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尾笔村红白事办理暂行规定》并签字署名。
  “我宣布,《尾笔村红白事办理暂行规定》全票通过!”主持人话音落下,包含“除办理婚事、丧事、新生儿出生宴外,其他事宜一律不准操办”“红白事办理只准邀请直系血亲和姻亲参加”等17条内容的“规定”,在87名参加会议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表决下全票通过。
  这标志着尾笔村将狠刹人情风“硬碰硬、实打实”落实,对全村村民操办红白事划出了硬杠杠。
  村里还成立了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环境整洁了,邻里间矛盾少了,人情风也更“清”了……在采访中,村民感叹起实施《尾笔村村规民约》后的变化。
  值得肯定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尾笔村的推进移风易俗并不是一刀切,他们将“冷冰冰”的改革注入了温度,温暖着村民的心。尾笔村的改革,在摸索中稳步前进。
  三组村民张福秀常年在广州打工。有一年年底,她回到村里,准备大操大办老父亲的八十大寿。得知消息,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找到张福秀解释《尾笔村村规民约》,劝她简办寿宴。张福秀父亲生日当天早上8时,理事会成员来到她家,先是叫停正在悬挂的彩虹门,后又站在门口,询问到场嘉宾与本家关系,把不符合要求的来宾一一劝回……
  事后,红白理事会内部就此事进行了激烈讨论。一方认为,村里规定寿宴只能简办且范围仅限自家亲戚,要求严格并无不妥。另一方认为,把来客拒之门外,有些不近人情、“冷冰冰的”。经长时间讨论后,最后得出共识:既要狠刹人情风,又不能当黑脸包公,制度措施都要温暖人心。
  于是,去年起,尾笔村别出心裁,把家庭寿宴变为集体寿礼。切蛋糕、唱生日歌、为长辈洗脚……寿礼简朴又不失热闹,带来暖心新风。
  不久前,得知尾笔村四组王德秀奶奶百岁生日,尾笔村“两委”班子及红白理事会成员特地到老人家里给老人祝寿。
  在宴席现场,黄攀虹握着老人的手说道:“祝您生日快乐!您今天100岁了,是我们村的福气,说明尾笔村是个‘长寿村’。希望您今后保重身体,更加健康长寿!”
  通过红白理事会摸排,现场均为老人的后辈子孙,他们欢聚一堂,为老人祝寿,无“白客”参与,充满温情风。“对于亲人间的正常走动,尾笔村红白理事会自始至终是给予支持的,治理的是让村民不堪重负的人情歪风。”黄攀虹说,带着祝福上门,带着笑意前去,带着服务到家,村民们还是很支持工作的。
  高考放榜后,村委会及红白理事会也走访高中毕业生,为他们送上助学金以示庆贺、鼓励。今年,尾笔村组织今年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及陆城优秀大学毕业生参加一场茶话会。学兄学姐畅谈大学生活,并希望学子们在大学找准目标,充实自己,尝试与社会接轨,保持青春活力,弘扬社会正气。
  在活动现场,针对近期开展的“狠刹人情风,拒办升学宴”活动,学子们大力响应,承诺要从自身做起,拒办升学宴。学子们还拿出手机,建立了“尾笔村新乡贤”微信群,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成立“新乡贤理事会”。村委会主任孙翠林说:学子们要互相监督,拿出热情和朝气,弘扬正能量,共同倡导文明乡风。
  自开展狠刹人情风工作以来,尾笔村先后组织开展茶话会、走访等多种活动,从源头上治理升学宴,至今未有一起违规操办升学宴的现象。

  

小平台大作用,支部微家把“初心”深耕基层

  “针对村里污水沟的改善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畅所欲言!”
  “组长,2017年配备的下水道设施质量不高,希望村组能重视这个问题。”
  ......
  一杯清茶,围屋而坐,在尾笔村第三网格支部微家,一场“茶话会”式的支部会议正在热闹进行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问题,商议对策。
  党员吴炎炎说:“在支部微家里,我们围坐一起,像个小家庭一样。都有话语权,都可以畅所欲言。会议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灵活,这样非常方便。我们把问题集中,通过商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为村民服务,让我们党员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通过建设5个支部微家,尾笔村形成“村-网格支部-党员-户”的网格构架,将党的政策宣传、“三农”技术服务、诚信档案评议、阳光大厅议事、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活动等多项服务功能进驻微家,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支部微家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场所,他们能在这里咨询问题、提出建设意见,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宣讲学习内容,帮助他们解决提出来的各种实际问题。”第三网格支部书记姚昌芹说道,“以前我调解邻里矛盾的时候,总是要两头跑给双方做工作。现在我可以联系几名党员和矛盾双方到支部微家协调,方便多了。”
  微家说到底就是党员和群众自己的家,最根本、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好党员群众、凝聚起党心民心,努力让微家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和群众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尾笔村以多种形式积极发挥支部微家活动阵地作用,在支部微家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方便党员交流学习。
  第五支部的党员李爷爷看见墙上贴有自己名字的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查询到了自己的党员先锋指数,开心地说道:“我们支部有自己的阵地了,我们这些老党员再也不用来回跑了,真方便!”二支部书记吴先华表示:“通过支部微家建设,不仅方便了党员和村民群众,也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凝聚了,阵地筑牢了,更重要的是便于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村级治理。2018年该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狠刹人情风,最初村民们无法理解,经过红白理事会上门做工作,村民思想逐渐改变,如今陈规陋习已不复存在。
  红白理事会会长王士喜说:“在今年红事禁办白事简办的情况下,村民们只要家里需要办红白事,都会自觉主动地给我们打电话报备,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好像已经成一种规矩、一种习惯了。”
  诚信档案的建立,将个人行为与文明积分挂钩,村民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遵守《尾笔村村规民约》,有力推动了乡村有效治理。
  “实行‘123’乡村治理模式,‘1’即以村规民约为基础,‘2’即以人情风治理和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为抓手,‘3’即整合村组干部、党员队伍、乡贤能人为支撑。以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搭起与村民群众的连心沟通桥,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由此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黄攀虹向记者介绍。
  作为湖北省“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唯一试点县市,宜都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为领,激活城乡管理“末梢神经”,让基层治理创新从纸面走向实践。尾笔村正是宜都市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一个缩影。
  如今,尾笔村摸索出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社会治理“尾笔经验”,为打通乡村治理“最后100米”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为尾笔村的基层治理模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