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系统法治建设浙江行》专题报道之一

公诉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访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浙江省台州市检察院检察官王盛
   说起台州,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是提起“济公活佛”,“破扇破鞋,状似疯癫”的疯和尚形象一定会立马闪现在您的脑海中,而他正是地地道道的台州人。
   千百年后的今天,在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位检察官。他上班时间身穿合体的检察官制服,圆寸短发,白净面皮,戴一副金丝眼镜,与人交流时总是面带微笑,看上去温文尔雅但又有着检察官特有的凛然正义之气。他虽与济公“破帽破鞋,状似疯癫”的外在形象完全相反,却和济公一样有一颗“匡扶正义、扶危济困”之心以及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他就是王盛,台州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一名平凡却不普通的人民检察官。今年2月13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评选活动揭晓,王盛荣膺“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殊荣。
   “这些受到表彰的‘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向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学习的决定》中这样写道。


检察官的第一课:严谨细致

   进入王盛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叠叠厚厚的卷宗,除了卷宗,还放着红茶。“我肾脏不好,需要喝茶。”王盛说。
   据了解,2009年下半年,王盛被发现肾脏有囊肿,医生一再建议尽早接受手术,但他根本不听,一拖再拖。一年后,王盛终于累倒在病床上。由于囊肿已经增大腐败,原本简单的切除手术做了整整3个多小时。医生说:“如果再拖下去就会导致严重感染,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可术后半个月,王盛不顾妻子的劝阻,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检察工作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因为我热爱检察工作。”王盛说。
2000年,正是源于对检察工作的热爱、对法律的信仰,王盛从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海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机会,考入台州市人民检察院。
   “做事要认真,办案要公正,做人要对得起良心。”王盛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更能体会到老百姓对于检察工作的期望,因此初到检察院工作时,母亲用如此直白的话教导王盛。
   参加工作不久后,王盛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价值。
   在提审一起抢劫案的犯罪嫌疑人时,犯罪嫌疑人供述称自己在公安机关所作的笔录是不真实的,并称自己在笔录中还做了个特殊的记号。而这个记号,王盛在阅卷过程中根本就没注意到。
   经时任公诉处副处长郑永省提醒之后,王盛马上去核实了这个细节。经核实,犯罪嫌疑人签写的“与我讲的一样”,在“一”字上面加了个不起眼儿的小黑点,成了“与我讲的二样”。
   最终,此案因发现多出证据缺陷,作了存疑不起诉。
   “这件事时时警醒我,要做好检察工作,光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也是我从事检察工作后上的实践第一课。”王盛说。
   自此之后,王盛耐心地向老同志学习,积极办理各类疑难复杂案件,通过办案实践来磨炼自己的能力,逐渐成长为办案骨干。
   十四年来,王盛累计办理700余件案件,平均每年保持在50到60件的办案数已经是王盛的工作常态,最多的一年,办案数甚至达到了90件。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追求办案数量的同时,王盛更是始终坚持把质量看成是案件的生命,时至今日,经王盛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先后荣获台州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省优秀检察官、省劳动模范,分别被省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以法律之名捍卫正义

   办理案件是公诉人的第一任务,案件质量则是公诉工作的生命。而严把案件质量,不仅仅要使有罪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更要保证无罪的人不被非法追究。
   从检多年来,王盛相继承办了“熊守臣等人故意杀人、抢劫案”“任雪波等24人贩卖毒品案”“涉台电信诈骗系列案件”“温岭杀医案”等一系列具有相当社会影响的案件。
   2009年下半年,特大电信诈骗系列案件摆在了王盛面前。该案涉及浙江、广东、四川、北京等20余个省、市,受害人超过300人,涉案金额2200余万元。面对叠起来有一人多高的证据材料,王盛没有退缩。为准确核对每名受害人被骗的金额,他找来所有相关的银行账本,逐笔核对。大半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息天,白天满脑子都是数字、金额,晚上做梦也在核对。最后,他终于完成了长达88页、6万余字的起诉书。
   2011年,温岭发生了一起酒店保安劫杀两名客人的案件。王盛在阅卷中发现,案件关键证据存在明显缺陷,倘若草率起诉,将不利于诉讼进行。另一方面,死者家属情绪激动,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办案期限过长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
   王盛没有丝毫迟疑,立即与侦查机关取得联系,要求及时补全证据、作出说明。最终,该案没有因为退查补证而延长审理期限,杀人罪犯也及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2013年,温岭发生震惊全国的杀医案。办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对医疗行为的适当性提出异议,王盛一方面要求侦查机关补证,一方面深入现场勘查,一一核实证据,还原事实真相,在确信系嫌疑人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误解后,迅速将案件提起公诉。
“权利应当得到尊重,不管权利人是什么身份;事实必须查清,这是正确办案的基础。”王盛解释说。
   岗位的特殊性,要求王盛在正确履行指控犯罪职能的同时,善于洞察其他机关执法过程中的疏漏,并及时提出监督意见。“证据学、法医学、刑侦技术、会计学……但凡与检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光要摆放于案头,更要融会运用于心间。”王盛说。
   2009年下半年,他在办理任某等多人团伙贩毒案过程中,发现另有万某等五人均涉嫌犯罪,经过缜密分析、讯问取证,他果断向公安机关提出了追诉意见。
   追诉本身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况且经过查证,应予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犯极少遗漏,追诉的成功率就更小。然而,王盛心中有一个声音反复在说:嫌犯遗漏,于法不公。
   他多次敦促公安机关加大追捕力度,并通过各种途径监督落实抓捕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名犯罪嫌疑人最终都被成功抓捕归案,经法院审理,分别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十四年、十三年、八年。


以人性之名温暖人心

   “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有句名言:‘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指控犯罪不是目的,让犯罪人回归社会后不再重新犯罪,这才是公诉工作价值所在。”王盛说。
   2006年,一封来自新疆的信件翻越万水千山,寄到了王盛手中。他很纳闷儿:自己在新疆并没有朋友,会是谁给他写这封信?拆开一看,此人竟是两年前被王盛控诉的罪犯。“这是2004年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被告人当时只有20来岁,被判无期徒刑,在服刑期间因再次伤人而被换押到了新疆的监狱。”
   “对方是一个孤儿,判刑之后并未真心服法,对司法机关心存怨恨。”王盛说。
   然而,这名囚徒竟然在信中向昔日指控他的王盛吐露了心声:“如果当初不是你将我绳之于法,或许我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王盛马上意识到,对方可能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才会提笔写这封信,于是他决定回信,并为对方进行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导。在通信条件并不通畅的情况下,这种特殊的书信往来持续了近8个月。书信中,王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方则回信向他保证: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通过一个个案件的办理,我深刻理解了公诉人职业的神圣和手中权力的分量,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王盛说。
   2011年,王盛经办了一起集资诈骗案件,尽管被告人已被判处重刑,但多名被害人的损失却未得到弥补。“当时陆续有20多个人向我求助,我不能因为案件已经判决而推脱。”王盛一面劝说被害人依法维权,另一方面向公安机关提出追诉意见,要求对另一掌握财产的同案嫌疑人立案侦查,追查涉案财产下落。被害人大都来自温岭、玉环等地,来回奔波不方便,王盛就要来他们的电话号码,一有消息就主动联系他们。由于嫌疑人至今仍未抓获,被害人的损失也迟迟得不到补偿,但他们却对王盛说:“哪怕最终损失无法弥补,我们也感谢你,因为你是真心在帮助我们。”
   2014年,王盛曾经手过一起故意杀人案,罪犯因怀疑妻子有外遇而将其杀害,留下9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这两个孩子的信息在数十万字的案卷中仅出现过一次,王盛却留心到了,在案件判决后的第一时间了解到这对孩子的监护人远在贵州,并且已经年过八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王盛便积极为这两个孩子申请司法救助,得知司法救助金不足以给这两个孩子的生活带来多么显著的改变,王盛又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有关民政部门的帮助为这两个孩子申请长远的救助。司法救助款拨下来时已经临近春节,两个孩子的姑姑来检察院领取救助款时,王盛再三叮嘱她,让她把这笔钱花在孩子身上。临走时,王盛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百元钱,交给孩子的姑姑,让她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当作送给孩子的新年礼物。
   “如果换成我,我可能就不会注意这两个孩子,也会错失帮助他们的机会。”王盛的同事、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左袁蜻钦佩地说。


“另一个”王盛

   作为一名公诉人,王盛坚守公正、严谨细致、心系百姓,时刻不忘一名检察人员的职责,但近距离接近他的人都知道,王盛还有另外的一面,有着一名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2009年7月,出生才3个月的儿子被查出身患脑瘫,王盛一家人陷入绝望。两个月后,来自广东一家医院的复诊报告称,孩子部分脑白质钙化,但接受康复训练有望恢复健康。
   从那时起,孩子就长期留在广东就诊,直到去年春节才被接回台州。这期间,身为父亲的王盛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请过一次假,也从未向其他同事说起。唯一一次去探病时,面对有些怕生的孩子,这位父亲百感交集、羞愧难当。
   2010年年末,王盛的母亲罹患癌症,要定期到市中医院抓药。“当时医院还没有开通网上挂号,早上7点钟开始挂号,我一般凌晨四五点钟就搬张板凳守在那里。”王盛说,后来网上也能挂号了,但是要提前一周,而且是夜里12点开始接受预约。
   “看病的人多,有时候晚一分钟就要等十几个号。越早挂上号,就能越早见到医生,越早拿到药,让我妈早点回去休息。”为这,他和妻子想了一个办法:夜里上闹钟,提前守在电脑前挂号。为了不过多影响王盛休息,这种“秒挂行动”实行夫妻轮岗,持续了整整一年。
   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击垮王盛,王盛反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一切:“哭着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笑着过这一天?”
   据王盛介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学习成绩甚至比正常的孩子还好,而自己也会每天回母亲家里吃饭。“以前我不懂,现在我觉得,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道。”王盛说。而在繁忙的工作以外,爱好广泛的他还会运动、养些中药材甚至“看一些不用动脑和思考的网络小说”。
而在同事的眼中,王盛不但拥有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而且乐于帮助他人。据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孙婷婷介绍,她刚从基层检察院调到台州市检察院时,手中的资料不齐全,经常有问题需要请教王盛。王盛平时虽然工作繁忙,但总能抽出时间为她解答问题,并且不仅停留在问题本身。王盛还会详细解说出这些依据的出处,或是一本书,或是某一次会议纪要,他总能清楚地记得。有时,一段时间过去后,孙婷婷还会接到王盛的电话,说他在杂志上看到有关某问题的案例,建议孙婷婷再去看一下。“其实我有时候都忘记了,没想到老王还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