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外卖骑手成为高危职业

  近期,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媒体报道在网上刷屏。报道披露了外卖骑手在平台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使下,疲于奔命、频遭交通事故伤害的生存状况。该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声讨外卖平台派单系统不合理性的舆论声浪。随后,饿了么和美团两家外卖巨头先后发表声明,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科技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但也可能带来新的桎梏,外卖行业堪称这方面的典型案例。相关外卖平台以其精巧的算法,严密规划每位骑手送外卖的限定时间、路线,设计了一套严苛无比、滴水不漏的游戏规则。在科技手段设置的“系统”里,外卖骑手仿佛置身于一场大型真人游戏,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不停加速,不停违反交通规则,乃至“以命送餐”。
  虽然在舆论批评的压力下,两大外卖平台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其效果却难以令人乐观。比如,饿了么强调“系统是死的”,只是准备在平台系统内增设“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按钮,期望消费者如果点外卖时不是很着急,在结算付款时作出这一选择,多给外卖骑手一些时间。很显然,这是把责任转嫁到消费者群体,甚至难免对消费者进行道德绑架之嫌。
  相比之下,美团似乎更有诚意,其改进方案提出,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对于骑手的奖励模式,将从送单奖励转向综合考虑合理单量区间及安全指标的奖励。但是,这一方案恐怕也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8分钟的弹性时间,真能改变骑手对于送单量的追逐吗?至于新的奖励机制如何执行,外界既一无所知,也无法监督。
  说到底,外卖平台对于利润的追逐,与其对于外卖骑手的权利保护、福利保障,存在着天然的冲突,这也是外卖骑手困境的症结所在。为了追求利润,平台只有不断改进算法,对利润率、罚则等作出严苛的设置,最大限度获取骑手的劳动价值。因而从表面看,外卖骑手是困在系统里,实质是困在利益里。如此情形下,企望外卖平台对系统作出根本改进,牺牲效率以保障安全,给外卖骑手完善的福利保障,恐怕并不现实。即便在舆论压力之下,外卖平台会做出些许姿态,但风头一过,或许仍会故态复萌。
  因而,要真正改善外卖骑手的生存处境,需要企业的自觉,更需要监管的力量。事实上,外卖行业和网约车行业颇为相似,从表面看,其管理模式等等都是内部事务,但其行业性质其实有着极强的外部性,一旦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方向出现偏差,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是整个社会。譬如,滴滴此前曾对打车软件赋予社交功能,但因为对乘客隐私保护不力,为其后发生的多起血案埋下了伏笔。
  同样,外卖平台采用算法、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骑手工作效率加以严苛的监控,也助长了骑手无视交通规则的风气,这不仅逼得骑手“以命送餐”,还可能破坏社会整体的交通秩序,危及他人生命安全。近年来,一些外卖骑手因交通违法引发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以成都为例,2018年仅仅7个月时间内,当地交警就查处了近万次骑手违法事件。显然,要遏制外卖骑手交通违法的高发现象,仅仅处罚骑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外卖平台更需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此外,外卖平台的系统设计,不仅使外卖骑手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会进而引发骑手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去年年底,武汉外卖小哥在商场持刀伤人致死,就曾引起广泛关注。诸如此类的冲突事件,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暴力当然要受到谴责和制裁,然而,如果不正视和破解戾气背后的深层原因,恐怕并不能真正改善骑手群体的心理状态,也无法防止类似事件的不断上演。
  因而,面对外卖骑手的生存困境,应当借鉴网约车管理的经验,立法和行政部门以更为积极的姿态介入,对外卖行业作出更有力的规范,以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和外部监管,完善外卖骑手的安全保障、工作保障、福利待遇等等,推动外卖行业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平衡。
  如此,才能真正将外卖骑手从“系统”里解救出来,避免外卖骑手成为高危职业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一份安全的保障。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