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摊” 岁月的趣事

  如今,摆地摊又成为一种火热的经营活动。在许多年前,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常常看到各式各样的摊位。那个时候,人们管摆地摊叫做“练摊”……


  当下,“地摊经济”又火爆起来。“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瞧一瞧,看一看,便宜卖了!”多么熟悉的吆喝声呀!还有路边那小吃摊上弥漫来的美食香味,共同汇聚成寻常百姓最能抚慰人心的烟火气。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练摊”岁月……
  2003年,因企业改制,一纸“解除劳动合同书”把我推向了社会。拿着不到两万元的补偿金,我顿感生活迷茫。这时,好朋友大李来到了我家:“兄弟,别留恋工厂那日夜倒班的辛苦生活了。走,跟我‘练摊’去。虽说风吹日晒雨淋,但保证比工厂挣的多。”大李原来跟我同一家单位,嫌工厂倒班辛苦,早几年辞职后夫妻俩买了辆三轮车四处赶集摆地摊。白天在乡下,晚上在城里,不几年工夫就赚大发了。说实话,我对摆摊是有顾忌的,主要原因还是面子下不来。“职业不分贵贱。咱又不偷不抢,守法经营,丢啥人?”经不住大李再三劝说,我终于同意了。
  我摆摊的“第一桶金”是去乡下赶集赚到的。摊位上摆的不是时令蔬菜,也不是所谓的“亏本大削价”的时装,而是乡下不常见的发夹、木梳、相片架等工艺装饰品,做工精湛、古色古香,让人感觉不像是地摊货。由于是第一次摆地摊,对众多品种及价格也记不清,我便密密麻麻地记在笔记本上。见时而有买主围上来:“老板,这个咋卖的?”我立即翻开笔记本一个个查看价格。任凭顾客挑选,砍价时也不急不火,低声细语,甚而还带点羞涩。生意清淡时,我席地而坐,翻看携带的一本书,悠闲自在。“兄弟,你看啥书,得不停的吆喝呀。”离我不远的大李跑过来叮嘱我,我一笑:“一切随缘,想买的不吆喝自来,不买的嗓子吆喝哑了也不会来买。”
  第一天营业额下来,利润在150元左右。哈哈,顶原来工厂上班五天的工资了,我一下有了信心。
  傍晚回到家匆忙吃上几口饭后,我又来到了城里的文化广场。霓虹灯下,亮如白昼,广场上人来人往。由于城里熟人朋友太多,生怕碰到他们不好意思,我便躲在车后面,有人问了,我再出来。不久,我买了辆二手三轮车,同时,我又扩大了经营范围。
  其实,最底层的老百姓最爱逛地摊。地摊上的东西很齐全,有锅碗瓢盆,有瓜子花生,有点心果脯,有衣服布匹,还有农具种子、饲料农药……几乎每个人都有需要的东西。
  而地摊更有“人情味儿”。一天,我又来到一个乡集,当我将头天刚从省城批发的新式女装摆上时,一下吸引了众多顾客。我发现一位老大娘在问了一件女装的价格后,不停地来“光临”,至少四五趟了。我问道:“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吗?”老大娘指着那件女装说:“老板,这件能不能再便宜些?”我说,再不能便宜了,己经是最低价了。要是在城里的时装店,可不是这个价目。当老人失望地快淡出视线时,我忽然追了上去:“老人家,这件女装不适合你穿,你给谁买呀?”
  “给我的儿媳妇买。我的儿媳妇非常孝顺我,前几天我们村上一个俏媳妇买了件漂亮的女装,儿媳妇太喜欢,于是我卖了鸡蛋准备给儿媳妇也买件。正巧今天赶集来了,可我的钱又不够……”听了老人的话后,我立即将那件女装递到老人手上:“老人家,就冲您儿媳妇孝顺,您专门赶集给她买喜欢的女装,这件女装我免费送你了……”
摆了几年地摊后,由于一些区域地摊不让摆了,再加上身体原因,我又回到了原先改制后的企业。而就在我怀念“练摊”的岁月时,如今地摊经济又放开了。
  虽说,这是一些人很看不起的职业,甚至很多人认为是占道经营,但是市场的繁荣哪个不是靠摆地摊推动起来的。地摊经济提供了比超市商场更便宜的货品,让人们得到实惠,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