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数据揭开谜底的刑侦尖兵

  2019年11月28日,他第一次站在公安部的舞台展示推介自己,接受全国公安机关同行的检阅;他第一次从情报研判的幕后走到了灯光绚烂的前台,畅谈自己的初心和梦想……
  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犯罪信息中心副主任熊国海,是江西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殊荣的民警,受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的亲切接见。
  从警20年,熊国海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由他牵头研发的刑侦网上作战平台,成为南昌公安网上作战的主要载体;他创新推出的“图鉴”侦查技战法,在侦破大要案件中屡建奇功。他共参与破获大要案件100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50余名,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荣获“全国公安优秀刑警”“江西省警营改革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荣获公安部颁发的“刑侦改革创新纪念章”。


超前半步,大数据引领刑事侦查

  大数据时代,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面对海量的数字,他捕捉点滴信息,编织恢恢法网,猎取刑事案件线索,将一个个罪犯绳之以法。熊国海立誓成为信息时代的“听风者”。
  一天夜晚,南昌市新建区一家金店突然闯入一名男子,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内,先后完成了进入店中、使用锤子敲碎柜台玻璃、抢走里面的金银首饰等数个动作。
  可以看出此人作案手法十分娴熟,等到距离该男子一米开外的金店老板反应过来时,男子已经消失在夜幕之中……
  为了能够尽快找到犯罪嫌疑人,当地警方组织了大量警力进行搜查。
  “当时从监控上看,嫌疑人在抢夺之后逃跑的路线应该是事先就已经规划好的。他跑进了一个漆黑的工地当中,而这里恰巧没有天网监控视频的覆盖,但是如果他想要继续逃窜,势必会再一次出现在监控范围内。”民警聂年明回忆道,在调取下一路口监控后,嫌疑人却“消失了”。
  对此,警方经过反复确认,发现嫌疑人没有变装的可能性和藏匿处,既然如此,为何巷子两边出口位置附近的监控当中再也没有出现嫌疑人的踪迹了呢?
  案件一时间“卡壳”了,难道线索就这么断了吗?熊国海偏不信这个邪,偏要在这“大海里”捞针。
  整合了信息研判部门所有的信息,他对嫌疑人活动范围划定了一个大概的区域,对能从这个区域内出去的道路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时候,一段机动车道的视频监控引起了熊国海的注意。
  “就是一闪而过,大概一秒钟左右。”熊国海说道,当时这个细节是他和刑事犯罪信息中心的视频侦查人员从数10个小时的监控画面中发现的。原来嫌疑人在盲区停留一段时间后,又迅速折返了,这才出现了在下个路口的监控中“消失”的情况。
  就是这么一个短短一秒钟的细小动作,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视频片段在熊国海看来却并不简单。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细节,让警方认定了抢劫金店的嫌疑人,最终将其缉拿归案。
  曾几何时,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刑警,在跨越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中,熊国海也曾碰得灰头土脸。1999年7月,熊国海大学毕业,适逢江西省公安厅从高等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基层,他通过考试顺利分配到了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刑侦大队。一毕业就入职,还穿上了警服,同学们都朝他投来羡慕的目光,但这种自豪感在内心仅维持了3天。他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专业是食品研究与开发,专业不对口,手无缚鸡之力,真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先天的不足,他没有气馁,反而激起了这个争强好胜青年的不竭斗志。于是,从擒拿格斗、接处警、调查访问、案件侦查、现场勘查、获取证据,再到刑事立案、抓捕、预审,移交起诉等等,样样他从零开始。不会做笔录,他一字一句向书本学;不懂得调查研究,他随身带着本子向老民警求教;不会审讯,他甘愿做嫌疑人的看护,坐在一旁听同事审讯……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的刻苦训练和学习钻研,熊国海成了大队年轻民警中的“潜力股”。
  在长期奔忙中,善于思考的熊国海对此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为了侦破一起案件,常常是大队民警全上阵,相关警种、派出所全部出动,几十甚至几百名民警昼夜奋战,摸排线索、寻找轨迹,才找到案件的突破点,能否找到一个既省力又便捷、精准的侦查途径呢?
  2006年年初,熊国海作为扫黑除恶案件侦办优秀侦查员被遴选到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工作。在这里,他更多、更广泛地接触到了情报信息、视频监控。在2008年的一次赴杭州办案中,终于打开了熊国海的眼界:这里的民警查询信息几乎是不出门,在办公室电脑上敲击几下键盘就得以实现……这次见证给予他的启示是:信息化就是我们公安机关抢占侦查破案制高点的最佳途径。
  为了尽快把本职工作融进信息化,他买来各种书籍资料学习钻研软件编程知识,走进科研院所向专家教授求教,在更务实、更精准、更快捷的应用研究中,反复琢磨数据资源在刑事侦查中的分析、研判、处理价值功能……越学他越觉得信息化对激活刑事工作智能化大有可为。2009年年初,熊国海大胆提出了创建“刑侦网上作战平台”的构想,得到了支队领导的大力支持。而建立这个平台首要的难题,就是数据信息的整合,打破壁垒。公安内部的数据信息,经过程序审核,很快就整合起来了,而社会相关数据信息关联、接入、整合进行得异常艰难。有时为了获取一个部门数据,他多次上门沟通,磨破嘴皮,讲清法律依据、隐私保护、社会应用价值等,都难以搞定,最后发动亲朋好友,共同做工作……终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共享了全部数据。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熊国海带领他的团队终于把“南昌刑侦网上作战平台”搭建起来了,该系统采集、整合了与刑侦工作相关联的电信、供水、供电、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管理等相关社会信息资源25大类98种共计近50亿条,并规范了信息化数据应用,按照实战应用需求分类向各部门开放应用权限,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法治规范化网上作战应用体系。大数据应用平台的上线运行效果出奇好,抓逃犯一抓就是一串,真正凸显了信息化作战的威力。在2011年的“清网行动”中,全市民警利用这个平台抓获网上通缉在逃人员800余名,追逃总数名列全省第一。2014年,在全国“百城禁毒”会战中,南昌市公安机关民警也是利用这个平台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90名。


创新战法,关联研判编织惩恶法网

  数据是有生命的,数据可以开口说话;抓住了数据,就抓住了战机。
  有一次,熊国海在浏览网页时,看到有条新闻说韩国演唱组合Bigbang在某城市开演唱会时,十余名观众手机被盗。手机被盗不光是损失钱财,更重要的是手机里面的资料、微信、支付宝都存在风险。他当即意识到,Bigbang在南昌的演唱会马上要开唱了,这伙犯罪嫌疑人肯定会跟随过来再次作案。于是,他决定“以目标找数据,以数据寻目标”,在“网上作战平台”上建一个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前科人员,逐一进行轨迹分析,碰撞出与前几个巡回演唱会城市轨迹相符人员,再剔除掉正常出行的对象,很快找出了20个可能在南昌演唱会作案的重点对象。演唱会结束的当晚,民警当即对嫌疑对象进行了重点突击检查,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缴获被盗手机19部。
  作为南昌市公安局刑侦信息研判工作的带头人,“南昌刑侦网上作战平台”投入使用后,熊国海没有沉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功,而是更加勤于知识的更新、战法的研究。他的一个职业信条是:不给自己留遗憾!
  2018年6月1日,发生一起影响非常恶劣的案件,嫌疑人流窜至湖南、福建、江西等多地作案……公安部要求湘、赣两地警方同时立案,限期10天内破案。
  案件唯一的线索就是网上的几十张照片,既没有人物、也没有地标;既没有视频监控资料,传统技侦手段也无从下手……专案组开了几次研讨会,都没有找到案件突破口。熊国海此时被抽调至专案组。他拿着这几十张照片仔细端详、琢磨:数码照片应该就是嫌疑人留下的最好线索。
  能不能把这些死的照片变成活的数据呢?于是,熊国海决定从数码照片中附有的属性着手,找到打开相关信息数据的钥匙。他从照片属性信息中读出光圈、焦距、曝光度等参数,再一个参数一个参数核查,对比了近百个摄影参数后,掌握了数码照片的序列号,通过序列号准确追查了相机型号及专卖店。结果,运用信息轨迹一比对,查到购机人,而购机人完全符合作案条件、动机。第6天,犯罪嫌疑人归案,民警当场缴获了作案相机等工具。
  熊国海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炼、总结和设计出了许多简单、实用的信息化打击模型以及视频侦查等一系列技战法,为全市刑侦一线民警侦查破案提供了帮助。
  进贤县发生一起保险柜被盗案,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损失数百万元,还有黄金摆件16件。因为正值中秋、国庆假期,该案在当地引发热议,能否尽早侦破,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熊国海取消了陪同妻儿外出度假的行程,主动请缨。在经过一轮仔细勘查、走访调查后,他大胆起用了自己摸索总结的“图鉴”侦查技战法,并迅速展开工作。尽管犯罪嫌疑人为了躲避警方的侦查视线先后6次更换交通工具,但是办案民警排除疑点、紧抠细节、突出重点,仅凭视频关联侦查一项措施,硬是一路追寻犯罪嫌疑人的逃匿轨迹1000余公里,查明了嫌疑人在广州天河区的落脚点,并成功将涉案嫌疑人抓获,及时挽回了被侵害人的损失。

  

推陈出新,构建起合成作战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警种合作,统筹侦查资源,打好合成战,从2015年开始,熊国海便提出了建立合成作战机制的构想,南昌市公安局党委审时度势,并组建了南昌市公安局合成侦查工作中心,让他领衔侦查技术的开发和平台建立运用,并指导各县(区)分局合成作战侦查工作分中心组建。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南昌市公安局及各县(区)分局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合成侦查工作机制。
  2018年年初,南昌市、县(区)两级公安(分)局合成作战侦查工作机制的运行,实现了所有“案件资料档案化、工作流程视图化、手段运用集约化”的工作目标。当年年底,通过该平台抓获犯罪嫌疑人759名、破获案件2095起,其中破获系列侵财案件所占全市破获案件的86%,真正实现了“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的工作目标。
  在公安民警中有句俗话,叫做“百姓过节,警察过关”。
  2016年春节前夕,南昌市湾里区发生的一起重大故意杀人案。17年前,犯罪嫌疑人李火水因与邻居李某某的矛盾,持刀杀死李某某的两个儿子后,逃之夭夭,被公安部列为A级追捕逃犯。
  让所有人未曾料想到的是,嫌疑人李火水这次又突然潜回湾里,再次举刀砍向李某某哥哥、嫂嫂,造成一死一重伤的严重后果。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南昌乃至周边县市群众都人心惶惶。
  作为南昌市刑侦支队负责搞情报研判的负责人,熊国海获悉此案的信息时,正好与家人利用春节假期在厦门旅游。他当即说服妻子,告别家人,踏上了返回南昌的火车。
  熊国海了解清楚案情后,也开始犯难了:案犯李水火从小生活在山区,野外生存能力极强。17年前,李水火犯案逃匿后,尽管公安机关从未停止过对他的追捕,但依然躲避了一次又一次的抓捕,甚至躲过了2011年的“清网行动”,可见犯罪嫌疑人具有极为丰富的反侦查能力。要拿下这个案子谈何容易。但是,凶残的命案逃犯一天不抓获,老百姓就一天不得安心。熊国海下定决心,不破此案决不撤兵。
  南昌市公安局立即启动了合成作战侦查工作机制,熊国海同时大胆起用自己摸索总结的“视频盲区关联追踪技战法”,带领同事沿着嫌疑人的逃跑轨迹一路追击。湾里山区没有天网视频,他们就360度寻找社会探头;在湾里区没有找到踪迹,他们就扩大搜寻范围,迅速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周边县、区。多少次,嫌疑人的踪迹瞬间闪现,却突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少次,民警抱着希望看完竭尽所能搜集来的视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
  视频追踪,是抓获李火水最有效的办法。为此,熊国海带领视频组的民警连续奋战,进行一路视频追踪,有的民警一边流鼻血一边看视频,有的民警眼睛充血靠滴眼药水缓解干涩,也有的民警喉咙肿得说不出话来,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熊国海率办案民警经过半个月的追踪,从湾里区到安义县、九江市,再从九江市到瑞昌市,各警种合成联动,相关视频、数据、轨迹源源不断地汇聚,再经过反复交叉、比对、碰撞、研判……终于在瑞昌市码头镇将犯罪嫌疑人李火水抓获,为社会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
  南昌市公安局刑侦网上作战平台的建立与市、县(区)分局合成侦查工作机制的动作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侦查破案、公共安全管理、治安防控、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用信息化的翅膀助力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如今,南昌市公安机关每年利用该平台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占比达九成以上,真正实现了“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的工作目标。据悉,南昌市刑事发案连续4年持续下降,其中2019年下降24.3%,是近5年之最;2019年度,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7.10 %,也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年。
● 责任编辑 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