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从来向人前”

-- ——美国大片中的法律人
   近年来,国内歌颂美国大法官的译作不少。如果只读这些译作,或是只读这些法官所撰写的判决书,你会有一种错觉,以为美国的法官近于圣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实不然: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或许私心杂念较少,但广大法官还是五心不定、六根不净的。圣人少而又少,或许根本没有。大多数法官还是要食人间烟火的。美国的大部分法官是州法官,这些法官大多是考虑尽快结案,还有不少私心杂念,而且不愿与自己头脑中的私心杂念作斗争。冠冕堂皇的判决书反映不出法官的内心世界,反倒是虚构的影视作品更能反映真情。法律是道貌岸然的说假话,而艺术则是以妄言说真情。
   2014年美国影片《法官》(The Judge)就讲述了一个法官行凶杀人的故事。


《法官》中的法官

   美国印地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位叫约瑟夫·帕尔曼(Joseph Palmer)的老法官。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颇受当地居民的爱戴。老法官育有三子,次子汉克·帕尔默是芝加哥的大牌辩护律师,同时也陷入了成功律师惯遇的离婚困境。美国成功人士爱离婚,并不完全是因为丈夫见异思迁,成功人士的配偶也愿意离婚:离婚可以分得很多家产,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离婚分财产不考虑对方是否有过错。
   但世事难料,老法官被控撞死路人后驾车逃逸。做律师的儿子立刻赶回家中为老父亲辩护。老人家祖上积德,儿子是这样出色的律师,可以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现实生活中,以片中老法官的收入,是请不起大牌刑辩律师的。但生活中老年人的固执,让很多人头疼:老法官不让儿子做他的律师,非要聘请当地的一位小律师为自己辩护。可惜,当地律师不争气,庭上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老法官无奈,只得让儿子上阵。大城市来的大律师果然了得,一番唇枪舌剑,一番胡搅蛮缠,就为老父弄了一个从轻发落。
   《法官》丑化了非名校毕业的小镇律师,而且还诋毁了这位律师的母校,指名道姓地说出他毕业于瓦尔帕拉尔索大学(Valparalso University)法学院。当地确有这所大学,该校约有4500名在校生,尽管瓦尔帕拉尔索大学的名气不大,但学生却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美国就是有这个实力:普通院校在全球也有很好的生源)。有点奇怪:如果是赞扬或恭维一所学校,说出校名自然很好。如果是攻击一所名校,那也是不畏豪强,让人肃然起敬。但贬低一所地方普通院校似乎很没有必要,而且不够君子:地方办校不容易,为什么还要贬低人家? 
   《法官》是法律故事,但也讲述了兄弟关系、夫妻关系、情人关系、父女关系、父子关系。最困难的是父子关系。《法官》中的法官与自己的律师儿子关系就很僵。律师儿子小时候是个坏孩子,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少。后来他痛改前非、奋发向上,考入美国著名法学院。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事业有成。老法官对此子很冷漠,甚至不去参加他的毕业典礼。但对与律师儿子年龄相仿的一个罪犯,老法官却网开一面,从轻发落,慈悲为怀。律师儿子忍无可忍,逼问法官父亲:何以对自己的儿子像严冬般冷酷无情,对凶残的罪犯却像春天一般温暖。法官父亲的回答是:“我在你身上看见了他,在他身上看见了你。”这就是在歌颂美国法官了:表面上冷如寒冰的法官是多么富于同情心啊!
   《法官》上演后,美国影评家的评语一般,有的甚至不算客气,说是“演员阵容整齐,摄影优美,但落入俗套”。可即便如此,老法官的扮演者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还是被提名为87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成为历史上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最年长者。杜瓦尔在好莱坞混迹多年,人脉很深,早年在纽约学戏时曾与日后的巨星达斯丁·霍夫曼(Dustin Hoffman)住过一间屋。想来这些老朋友幕后多少会关照一下。杜瓦尔出身名门,父亲是海军将军,高祖为美国最早的移民,母亲的家族中有南美战争名将罗伯特·李(Robert Lee)将军的后裔。杜瓦尔自幼酷爱演戏,出道后在影片《教父》中扮演过教父的军师汤姆,在影片《鹰中天降》(The Eagle Has Landed)中扮演一位正直的德国国防军军官。
   《法官》不是一部赚大钱的影片,预算5000万美元,票房收入8310万美元,赚了3000多万美元。奇怪的是,《法官》一片在俄罗斯、意大利和墨西哥的票房收入可观,分别是440万美元、299万美元和280万美元,几乎占了票房总收入的八分之一。而这几个国家的法官并不十分受人尊敬。


翻版佘祥林案              

   《消失的爱人》(Gone Girl)是佘祥林案在美国的艺术翻版。片中的女事主从家中失踪,厨房中有搏斗的痕迹,而且有失踪者血迹。失踪者不是一般的村妇,而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名媛。这就引来了公众更多的同情和关注,也给警方造成很大压力。美国警察没有命案必破的要求,但警察侦破时也有逐鹿的快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加上舆论的压力,走火入魔的情况时有发生。
   《消失的爱人》的男主人公有动机、有机会进行谋杀,警方甚至还发现了有关证据。眼看此案就要成为美国铁案,却峰回路转,男主人公在电视台对妻子真心道歉,恳请她速回家中。这段表白在电视台一播,就感动了妻子,妻子重新现身。这段台词写的好,男演员念的也好,应当能够说服大部分观众。男主角由美国当红男星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扮演。阿弗莱克不仅会演戏,而且还能自编自导。《逃离德黑兰》一片就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如果是阿弗莱克自己写剧本,总是为自己设计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消失的爱人》的剧本出自他人之手,所以男主人公的形象并不十分高大。
   《消失的爱人》有两个主题:冤假错案和消失的爱人。妻子不辞而别,过后又重新现身,这本身悬疑重重。妻子为什么要出走?丈夫作为凶手被抓、被诉、被判、被关,妻子在外是否知道?怎么可能不知道?如果知道,为何忍心听任丈夫蒙冤?到底有什么隐情?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消失的爱人》试图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一对山盟海誓的恋人终成眷属,但好景不长,因为宿命——不是他们个人的宿命,而是人类的宿命,恩爱夫妻转眼便成路人,而且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消失的爱人》情节跌宕,悬念不断,看似离奇,却又合情合理。
   《消失的爱人》给观众的忠告是,追求完美的爱情就是大错特错,是将荷尔蒙的短期化学变化当作了常态。父母望子成龙也是一种错误。“歌舞从来向人前”——用我当工人时学会的大众语言说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美国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也有类似的观点:“所谓成功,90%以上是在做戏。”同样的意思《红楼梦》中也有,但重要的话题可以重复,以电影形式说教更可以获得广大受众。
《消失的爱人》展现了美国命案中的闹剧。公众表面上疾恶如仇,既充满正义感,又富于同情心,但其实他们不过是充满低俗猎奇心的看客,唯恐天下不乱。墙倒众人推是人类的普遍心态。媒体也是唯恐天下不乱,视其报道对象为猎物,穷追不舍,痛打落水狗。辩护律师的形象虽不太正面,但发挥的作用还算正面,避免犯罪嫌疑人落入各种圈套。警察的形象倒是非常正面。负责侦破工作的女警察尽职尽责,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也没有滥捕、滥杀,更没有酷刑问题。但女警察的男下属对此颇有非议,指责自己的女领导暗恋男疑犯。
   《消失的爱人》的演员都有上乘的表现,可以说平分秋色,不相上下。但相对来说,女主角更难演:女主角是个怨妇,工于心计,下手毒辣,但同时她又是一名受害者。扮演女主角的是罗莎玛恩德·派克(Rosamund Pike),演的着实卖力,颇获业内好评,被提名为8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派克是一位美国化的英国演员,还是牛津大学本科毕业,读书时主修文学。
   《消失的爱人》预算6100万美元,截至2015年1月21日,全球票房3.67亿美元。


误杀与谋杀

   凶杀案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情杀。《蜜月杀机》(Two Faces of January)是一部谋杀的悬念片加风光片,也是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里亚达(Ryda)的男青年在希腊靠做导游谋生,兼带勾引女游客。某日,里亚达邂逅美国富商切斯特·麦克法兰(Chester MacFarland)和他年轻貌美的太太科莉特(Colette)。里亚达为科莉特所吸引,神魂颠倒,不由自主地接近麦克法兰夫妇。孰料这对夫妇也并非善主,麦克法兰还是一个老江湖。结果一个小江湖遇到了老江湖,虽然似乎是已获芳心,但差点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
   《蜜月杀机》是部悬念片,故事情节发展的很快,经常出人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一切都不勉强。误杀引出了谋杀,阴错阳差,欲罢不能。影片结束后还有悬念未解:里亚达到底是否与科莉特发生了性关系?
   《蜜月杀机》也是一部风光片,展现了雅典和克里特岛的迤逦风光和名胜古迹,还有伊斯坦布尔的欧亚风情。
   《蜜月杀机》更是一部法律教育片,教育观众不要有邪念和恶念:片中小江湖和老江湖都没有好下场。法律教育与法律分析是不同的。法律教育是教大家遵纪守法,而法律分析则是要教人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做坏事。不错,检察官分析法律,是要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是很可惜,很多检察官经常摇身一变,成为辩护律师,想方设法地为犯罪分子辩护——当然,前提是犯罪分子付的起钱。美国检察官最喜欢转换角色,为不同的主人效劳。美国刑辩律师中,半数以上的高手曾经做过检察官,学好本领后就转而为富人服务了。
   《蜜月杀机》是由非英美人导演或主演的美国片。女主演克尔斯滕·邓斯特(Kristen Dunst)的父亲是德国移民,母亲是德国移民和瑞士移民的后代。邓斯特在《蜘蛛侠》(Spider Man)中扮演过角色。男主角由维果·彼得(Viggo Peter)扮演。这是一位诗人、画家演员,父亲是丹麦人,母亲是挪威人。在电影《完美的谋杀》(A Perfect Murder)中,彼得扮演一个专事勾引富婆的年轻画家,是个三角恋爱中的小帅哥,是个小骗子,与道格拉斯扮演的大骗子斗智斗勇。《蜜月杀机》中彼得摇身一变,升级为大骗子,与由奥斯卡·伊斯卡(Oscar Isaac)扮演的小骗子斗智斗勇。伊斯卡是一位来自于危地马拉的移民,当上歌手后进军影坛。
   导演霍辛·阿米尼(Hossein Amini)编剧出身,写剧本写了十多年,《蜜月杀机》由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阿米尼自称15年前便有意将这部小说改编后搬上银幕。很奇怪,电影是视觉艺术,但导演和演员都要靠剧本获得灵感。也许并不奇怪,语言是思维工具,是法律的思维工具,也是艺术的思维工具。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