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后,谨防发生次生灾害

  近期,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呈暴发之势,但我国抗疫之战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土新发病例已几近归零。地处疫情重灾区的湖北,也逐一解除了封城措施,恢复省内人员有序向外省流出。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区对湖北向外流动的人员,却如临大敌。有的地方直接拦截鄂牌大巴车,拒绝湖北务工人员入境;有的地方依然限制湖北人进小区、住酒店或者在该地务工上班。
  在湖北疫情平复之后,湖北人仍然被标签化,遭遇地域和身份歧视,甚至面临失业、生计无着等困境,无疑深深伤害了湖北人和所有善良国人的情感,以至湖北省委书记应勇都要亲笔写下呼吁书,请求各地善待湖北人民和湖北商品。
  须知,眼下抗疫之战所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它是14亿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经历疫情最严重冲击和长时间封城的湖北人民,更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惨重的牺牲。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全社会理应加以理解和善待,而不是仅仅停留于隔空呼喊“湖北加油”“武汉加油”的口号,更不能让非理性的偏见和恐惧左右自身的行为。
  身体里的病毒,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可以康复,但基于恐惧、自私、偏见的“思想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也更不易消除。而这种“思想病毒”一旦发作,必将对刚刚在抗疫之战中惨胜的湖北人民,造成生存、情感和心理的二次伤害。对于这种次生灾害的发生危险,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理当高度重视。
  当然,这种“思想病毒”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特殊社会背景。过去两个月内,出于控制疫情的需要,各地严防湖北人员流入,已经成了一种硬核措施和普遍心理,其惯性或许一时难以消除。另一方面,对于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至今仍有不少模糊之处,比如,新冠肺炎痊愈患者身上是否仍携带病毒、复诊转阳率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明确。在此情形下,保障湖北人权益和防止疫情重演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意味着,要根治“思想病毒”,不仅需要消除偏见和恐惧,也需要加强相应的平衡措施,比如,湖北省需严把流出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出具严谨的证明。流入地则可以严格执行规定期限的隔离措施,而不是一概拒之门外。如此,才能在保障湖北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尤其是,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对于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生活困境的群体,各级政府应当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对于因为封城而无法工作、生活困难的人们,即便不在官方统计的贫困或低保人口名单之列,也可以考虑及时给予一定的生活救助,并且,这种救助也不应只局限于湖北本地居民,而是应当包括因封城措施而无法离开湖北的外省人员。再比如,对于因封城而无法离开湖北、及时返工到岗的人员,各地政府应当督促有关企事业单位不能因此对其解聘或辞退,而对于企事业单位因此受到的影响,政府则可以予以特殊的补贴。
  同时应当看到,大疫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不仅仅局限于生存问题,还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其中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心理救助。在此次疫情中,湖北人民因长时间封城而遭遇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失去亲人的家庭所遭受的心灵创伤,乃至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所受到的心理冲击等等,都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痛是无形的,却会造成长期的困扰和伤害。因而,各级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当及时伸出援手,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关注、追踪这一族群的心理问题,协助其渡过心理难关,治愈心灵创伤。
  要预防和阻止次生灾害的发生,离不开中央的统筹规划,各级政府的积极行动,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在此过程中,既需要消除偏见和歧视,也需要对在疫情中受到伤害的群体,提供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的实质支持,帮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如此,才能杜绝次生灾害,共创和谐社会。而抗疫之战,也才能最终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