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她却在铁窗下忏悔

  元旦这天晚上,女子监狱组织服刑人员观看央视新年晚会,汪莒妹眼睛盯着大屏幕,心思却飘出了铁窗,想起了将要放寒假却无家可归的女儿……


生活本来就不易  还得拿钱来换命

  那年,女儿小菲刚会走路,丈夫与汪莒妹离婚了。离婚后,汪莒妹带着小菲从老家四川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单亲妈妈不容易,母女蜗居一隅相依为命,汪莒妹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把女儿抚养成人,要送她上大学,决不让女儿像自己这么没文化没技能,只能干些体力活儿,虽然能满足温饱,但是始终处在生活底层。
  前年,小菲考取了本市一所高职院校,汪莒妹终于舒心地笑了。可人一放松,就感觉身体上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她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她患有多种疾病:贫血、乙肝、高血压、肠粘连、妇科多处病灶。腹疼十来年了,从没去医院好好查过,过于疏忽导致她多病缠身,四十刚出头,看上去至少五十岁的模样。生活本来就不易,还得拿钱来换命,能怪谁呢。
  随后,汪莒妹在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针对妇科疾病中最严重的病灶做了手术。手术成功,休养一段时间后能正常生活工作了。手术半年后,她渐渐地感觉腹部经常疼痛,又去了医院,要求再做手术。妇科主任召集汪莒妹住院期间的主治医生小李等人会诊,他们一致认为,汪莒妹的身体状况不宜再做手术,可以采取保守疗法控制妇科病情的发展。
  妇科主任及小李耐心解释原委,传导“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道理。汪莒妹不听,又几次到三甲医院妇科就诊,数名妇科医生都告知她没必要动手术,保守治疗为上策,可汪莒妹就是不能接受,强烈要求住院动手术。医院只能收下这位难缠的病人,住院十来天,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初有成效,她出院了。
  汪莒妹出院半年后总感觉腹部不适,这种不适搅得她坐立不安。她每天仔细感受着身体的所有信号,越感觉越觉得身体在一天天衰败,她想要赶快把那些恼人的病灶从体内彻底摘除干净。她再次去三甲医院挂了妇科的号,妇科主任及数名医生再三解释不能手术的道理,汪莒妹与他们无理争辩,愤愤然离开医院。
  每个人都期待在自己被疾病困扰时得到亲人的抚慰,可她没有,她不愿打扰女儿的学习,每次去医院都是独来独往。住院期间看到邻床姐妹有亲人陪伴不离左右,她好生失落。她身边没有人陪伴,也没人可商量拿主意。她失眠多梦,焦躁易怒,缺少安全感。她没有能力自我排遣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加剧了她对身体不适的异样感觉,恶性循环,她感觉快要崩溃了……


“她俩不在 我也会另找个医生动手”

  夜深人静,汪莒妹独自躺在那间小屋里,直愣愣地瞅着天花板:动手术,只有手术才能救我!她一连跑了市区其他三家医院,都被告知与三甲医院同样结论:不宜手术,保守治疗为妥。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抚摸着隐隐作痛的腹部,思绪纷乱,一股怒气直冲脑门:我自己愿意,我付得起手术费,凭什么不给我手术,欺人太甚!得给点颜色让他们看看,否则他们就不把我当回事!
  一大早,汪莒妹戴上口罩遮住大半张脸,骑上电动单车直奔三甲医院。妇科候诊大厅坐满了等待叫号就诊的患者。汪莒妹熟门熟路直窜到门诊室走廊,推开小李医生的门诊室,冲着小李大喊:“我这病怎么办?还有什么办法给我治?!”   
  没等小李的话音落地,汪莒妹抓起办公桌上的保温杯就朝小李猛砸过去,机灵的小李身子一闪躲过一劫,她迅速逃离现场……汪莒妹认定一会儿小李还会回来,就在现场守株待兔,准备等小李来了再“教训教训她”,可左等右等不见小李人影,汪莒妹气冲冲打开一个一个门诊室的门,捕猎行凶报复的目标……
  她又打开一间门诊室的门,看到了妇科主任。主任正在与一位患者交谈,埋头书写病历,没注意汪莒妹的出现。汪莒妹退出门诊室,拐到卫生间,操起一把木质长柄地刷,冲进诊室……
  案发后汪莒妹交代:看见主任侧身坐在办公桌前,我没跟她说话,就举起木头刷子,重重地朝她脑袋砸下去。她捂着脑袋,还坐在那里哭起来,我看见很多血,我也坐在地上哭了……
  正在让妇科主任看病的患者证实:“受了重击的医生当时就昏厥过去,头上血流如注,我吓呆了……”隔壁诊室正在看病的朱医生说:“听到隔壁的尖叫声和哭声,声音一直持续。就赶紧过去看一下,主任满脸是血,血还在不断流出来。我赶紧扶起她,同事推来一辆平车,一起把她抬上车送到急诊室抢救……”
  多名目击患者证实:当时场面很混乱,很多人围着现场,看见那个打人的女的坐在地上哭。诊室走廊上挤满了人,乱哄哄的,医生也没法看病了,很多患者到服务台退号……汪莒妹的暴力行为导致妇科门诊室停诊一个多小时,被害人即妇科主任预约的11台手术暂缓,网上专家号暂停挂号……
  案发当天,汪莒妹因触犯寻衅滋事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在派出所接受审查时,她依然气焰嚣张:如果碰不到李医生和主任,我也会对其他妇科医生下手,发泄心中的怒火。他们都不给我动手术,都耍弄我,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就不会给我好好看病……
  穷凶极恶的犯罪动机,极端偏执的报复,令人不寒而栗。案发前,汪莒妹曾到几家医院要求手术,均被婉言拒绝,按照她的逻辑,是不是也要冲进那几个医院大打出手?!想想都后怕,不难看出,她处在一种情绪失控的状态,属于偏执型精神障碍,自我、多疑与敏感,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过于防备他人,得通过改善自身情绪入手。
  妇科主任头顶部被砸开一个11厘米的伤口,深达颅骨鼓膜,造成脑震荡。她兢兢业业从医30余年,刻苦钻研疑难病例,为无数女性患者解除病痛,却在临近退休年龄遭此惨重打击。以这种方式无奈地退离手术台,经治疗虽然头部疼痛减缓了,心理阴影却未消减。她说不敢走进门诊室,不敢坐在靠门的位置,走路眩晕,很多预约专家号的病人在等待着,可她不知道还能不能重回岗位。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医者愤怒了,案发后,该三甲医院250余名医务人员签名向司法机关发出联名信,要求保护医者合法权益,严惩暴力违法者。


八大“医闹”行为皆为犯罪  必将严惩!

  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加大对涉医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并明确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以下八种行为皆为犯罪,必将严惩:
  一、聚众打砸、任意损毁占用医疗机构财物,在医疗机构起哄闹事,致使医疗无法进行的犯罪。
  二、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违规停尸、摆放花圈、焚烧纸钱、悬挂横幅、封堵大门、阻塞交通,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犯罪。
  三、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医疗机构危及公共安全的犯罪。
  四、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液、妨害传染病防治等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犯罪。
  五、故意伤害、杀害医务人员,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诬告陷害医务人员,以及在医疗机构内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犯罪。
  六、无端猜疑、蓄意发泄,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的犯罪。
  七、以不特定的医务人员、就诊患者为侮辱、威胁、殴打、伤害、杀害对象,危害医疗场所公共安全的犯罪。
  八、利用互联网等媒体恶意炒作,侮辱、诽谤、诬告陷害医务人员,挑拨医患矛盾,引发涉医突发案件、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犯罪。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汪莒妹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2019年4月24日,天宁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汪莒妹持木质地刷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公诉机关的指控成立,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告人在案发后留在现场等候,并在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害人)赔偿医疗费、误工费合计人民币61000元。
  一位久病成医的李女士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多数疾病都是心病》,以亲身经历分析了自己长期患病以来的种种扭曲的心理状态,而心理扭曲不仅会加重病情,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极端行为。
  很多极端犯罪行为其实就是心理疾病的发作,我们在案件审查中会聘请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犯罪嫌疑人调整心理状态,以期配合案件审查。同理,在对明显具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诊疗时,也应该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矫正扭曲的心理状态,释放不良情绪,以便配合治疗;同时,要及时警惕这类患者潜在的危险性,加强防范意识及措施,避免恶性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医者的人身安全。 
  铁窗下的汪莒妹终于后悔了:图一时发泄,打了医生,过后想想根本没必要,其实最惨的是自己。刑期要到2020年5月中旬,这是在监狱过的第二个春节了,世上没有后悔药……
  《人民日报》评论员白剑锋有段话说得特别好:医患是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没有患者的一念之善,就没有医者的奋不顾身;没有医者的一念之善,也就没有患者的劫后余生。医学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在医生捧出一颗热心时,请不要冷眼相对,请报以温暖和珍惜。
  善待医生也就是挽救自己。 
  (涉案人员为化名)
  (该案承办检察官刘强对此文有帮助)
● 责任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