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矿工律师”对“初心”的承诺与守护

  荣获“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的李水全,曾是一名“草根”出身的矿工,之后经过一番发奋学习与苦读,终于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成为一名惹人艳羡的律师。
  然而,在长达十年的律师从业经历中,他却放着可以“发家致富”的“惯常”途径而不走,偏偏“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劳心费力却又鲜有经济回报的公益诉讼之路,俨然成了一位帮助职工维护权益、争取利益的专职律师。
  尽管他因此失去了很多,也曾被身边一些人深感不解地戏谑为“爱心泛滥”的“傻子”,但他却一如既往、无怨无悔。
  在李水全看来,作为一名从幽深的矿井中走出来的律师,能够为那些遭遇不幸且无力维权的人们提供帮助、讨回公道,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他们就是他过去的影子,那里有他郑重的承诺,也有他深深扎下的根……


从矿井中走出来的律师

  今年40岁的李水全出生在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
  儿时的他和村子里大多数娃娃们一样,想着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成为全村人的骄傲。然而高考的失利将他的梦想狠狠地摔回到了现实,父母说:娃,与其整天做着上大学的“白日梦”,不如找个正经工作好好赚钱。年轻的李水全听从了父母的意见,考上了峰峰集团煤矿技校,毕业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作为矿工,李水全的生活作息是极其规律的,他每天中午12时到矿上报到,从井上乘坐两个小时的罐笼到达深度近1000米的井下,再经过20多分钟步行到工作面,便立即开始连续8小时的超强度采矿作业。完成工作交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时多,他需要再坐两个小时的罐笼升坑到地面,洗澡、吃饭、开班组总结会,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家已是凌晨2时多。第二天上午10时醒来,收拾一下就又该上班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深刻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勤劳和艰辛。每天井下作业完成乘坐罐笼返回地面的两个多小时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虽然劳累,但却很充实。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李水全或许就会安分守己当一辈子矿工。当时身边几位要好的工友在作业时因工致残,他看着工友们经历过无助的维权,没几天就带着伤残的身体依然投入工作时,他的心是疼的。
  这疼痛触动着李水全的内心,同时,一种蛰伏已久的要强和担当也似乎是在时时地提醒着他:要为工友们做点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水全从一篇《从修鞋匠到律师》的报道中获得了启示:原来修鞋匠也可以当律师呀!几天后,经过认真的考虑,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工友们:俺要当律师!许久的沉默后是所有人的惊讶和嘲笑:李水全是不是累傻了?
  他抹了一把自己的煤炭脸,坚定地告诉师傅和工友:俺一定要当上律师,不为别的,只希望咱们工人们再遇到难事的时候,能有个懂法的人真心实意给咱兄弟们说说话!
  从此之后,当一名律师就成了李水全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他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回了一大堆有关法律知识的书籍,拒绝了一切社交和娱乐,开始自学法律,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看书、背书。繁重的井下作业是正常人根本无法承受的,他就为了心中的那点执着,坚持!咬牙!再坚持!几百万字的法律书籍好几次让他萌生退意,他忍受了;几次律考失败几乎将他打入谷底,他含着泪水从井下出来,继续钻进法律书籍的海洋。在他的执念中,当律师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那些与他同命运的工友兄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李水全用满是煤泥的双手捧着自己拼来的律师执业证的那一刻,这个三十而立的倔强汉子,第一次哭得像个孩子!
  2010年,李水全辞掉了煤矿工作,到邯郸市成为河北天汉律师事务所一名执业律师。师傅和工友送别自己那天,他喝酒喝得不省人事。他说:别人当律师怎么做,我不管,我一个挖煤的当了律师,就是要用法律当武器,真心实意给咱工人兄弟们办实事,办好事!
  工友们没想到,大家听到的“酒后胡言”,却成了李水全执着和坚守的座右铭。


为了那个沉甸甸的承诺

  律师李水全的生活作息也是规律的。他每天坚持认真学习、熟悉办案程序、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好每一件案件。很快,他熟悉了律师行业的规则,成为律所的骨干。他发现,在大多数同行眼中,职工维权案件程序繁琐,耗时费力没油水,是个公认的“烫手山芋”,同行们不愿接也没人接。
  像是冥冥之中传来的某种召唤,驱使着他毅然决然地作出决定:既然没人接,我来!
  他看着自己手上也曾留下过的伤残,回忆着曾经的工友们带着伤残的身体投入工作的画面。他理解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时的无助,他懂得职工为这个国家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当律师的目的就是因为自己坚守着心中执念:真心实意给工人兄弟们办实事,办好事!
  律师生涯中第一个帮助职工维权的案子,李水全记忆犹新!
  2011年,磁县28岁的小伙子耿坚强到山西孝义的一家煤矿打工。煤矿的生产任务紧,考虑到耿坚强曾在煤矿工作过,有一定工作经验,单位直接安排他下井跟班生产。煤矿既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对他进行煤矿安全培训。耿坚强在上班第三天,就被数吨重的支架压在下面,造成全身瘫痪,腰部以下无知觉,大小便失禁。如何赔偿和安排耿坚强的今后生活,双方一直没达成协议。
  李水全陪同耿坚强的家属一起到山西与企业进行洽谈。因为这是他代理的第一个工伤赔偿案件,去之前他详细研读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算出总计赔偿额为300多万元。而企业与耿家谈了半年时间,赔偿总数也只有七八十万元。当主管矿长接过他递过去的赔偿清单,连连说:“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多。”随后主管矿长将李水全请到一边,表示,愿意给几十万元的辛苦费,希望律师手下留情。李水全当即明确回答:“既然企业不差钱,何不将这笔钱赔偿给耿家?耿坚强才28岁,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事故给耿家造成的伤害是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
  经两天谈判,他的专业与执着精神打动了煤矿领导,未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等繁琐司法程序,双方达成协议赔偿225万元。这起“天价工伤赔偿案”,效率之高,赔偿之巨,创造了当年业内最高工伤赔偿纪录。
  这次维权行动的胜利,不但坚定了李水全对职工维权事业的信心,也让公益维权的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从一件到几十件、上百件……渐渐的,帮助职工维权真正成为他的事业,贵州、云南、浙江、陕西、甘肃、山西、新疆……哪里有困难职工需要维权,哪里就有着李水全踏过的足迹。在帮助职工维权的路上,他没有周末,没有休息,唯有担当与执着!


舍利取义的“矿工律师”

  “如何通过法律渠道,让职工获得有尊严的正当权利诉求”,是李水全的办案追求。他对待每一个案件都会认真分析,研究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性法规,理清每个案件的法律关系,找出突破点,为当事人争取最好结果。因此,他代理的案件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职工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不知不觉中,他赢得了“矿工律师”“草根律师”“平民律师”的美誉。
  “矿工权益的守护者,伤残职工的知心人”,是百姓对李水全的评价。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李水全成为职工贴心人的同时,也成了一些用人单位的眼中钉,他多次受到恐吓、威胁和利诱,甚至被人捏造事实投诉到司法部门。面对这些,不论多么艰难,多么危险,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年,李水全从未停下法律援助的脚步。历时5年的磁县“一裁四审”案,就是李水全坚持不懈维护职工权益的最好证明。
  张鲁(化名)是磁县某煤矿的一名劳务派遣工,上班时不慎掉进转载机,失去了劳动能力。起初,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积极支付了相关费用,朴实的张鲁也没坚持走工伤认定程序。12个月后,单位突然停止支付相关费用。张鲁咨询律师得知,工伤待遇必须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工伤认定期限是一年。张鲁要求进行工伤认定,单位却以已超过认定时限为由进行搪塞。
  张鲁的遭遇深深触动了李水全,为帮张鲁争取本该享受的工伤待遇,李水全查阅了相关案例、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随后,劳动争议仲裁委支持了李水全的观点,认定张鲁为工伤,派遣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但没有认定实际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拿着裁决书,张鲁倍感欣慰,而李水全却没有舒展眉头。“派遣单位是个皮包公司,根本没有履行判决能力,如果用工单位不承担连带责任,裁决书将是一纸空文。”李水全建议张鲁继续上诉,邯郸市总工会也全力支持李水全继续提供法律援助。结果不出李水全所料,派遣公司在一审判决后就注销了。李水全并不气馁,后经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再审,法院最终判决实际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张鲁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真正的保障。
  2015年,涉县王某等14名农民工找到李水全,让李水全帮助他们讨要欠薪。由于长期拖欠,这些农民工生活极其贫困,情绪激动一度要去上访。李水全耐心平复大家的情绪,讲解维权知识,同时积极为他们申请了法律援助。最终,劳动仲裁裁决不仅确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农民工工资,还支持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裁决下来后,14名农民工手捧锦旗找到李水全,齐刷刷地站在他面前鞠躬致谢。想起当年的情形,李水全的脸上至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李水全曾写过一句话:“真正的律师,是一团火,发着光,散着热,暖着百姓的心。”面对一个又一个的侵权纠纷、一次又一次的维权历程,李水全选择了坚守“初心”,只为自己的“酒后胡言”:用法律当武器,真心实意给咱工人兄弟们办实事,办好事!
  从业以来,李水全累计办理职工维权案件500余件,其中法律援助案件占半数以上,为职工讨要工资、赔偿款超6000万元。业界人士曾给他算过一笔账,如果把做法律援助案件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普通案件上,李水全至少能多代理200个案件,按每个案件收费5000元计算,10年少挣了100多万元。李水全却笑笑说:“账不能这么算!能帮到更多的工人兄弟,我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十年的坚守不会是终点

  2011年,是李水全政治上的新生,他光荣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一名党员,李水全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服务更多的百姓!从劳动争议维权拓展到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领域,每年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免费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上万人次。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李水全先后担任了河北省律协理事、河北省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律师、邯郸市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委员会副主任、邯郸市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行业职责让李水全可以在更广阔的法律援助舞台上持续为百姓发声!
  2017年,李水全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第一届“十大法治人物”,被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联合授予“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荣誉称号,2018年又荣获“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些荣誉使他感受到肩上责任和使命。李水全意识到,想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单凭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2019年年初,他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邯郸市总工会、邯郸市司法局和邯郸市律师协会的支持下,自筹资金成立了“邯郸市阳光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108名执业律师加入到法律援助的队伍中来。
  阳光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成立的同时组建了“阳光公益律师团”,成立了十个小分队,启动了“阳光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一年时间就创纪录地办理了“九级工伤获赔偿61万元”的赔偿案、广平校园欺凌案等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典型案件。李水全带领阳光公益律师团108名公益律师,通过公益法律宣传活动,努力把法治精神播撒到他们走过的每一处、讲解给他们遇到的每一人。一年来,阳光公益律师团深入到企业、厂矿、社区、农村,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开展义务法律宣讲、企业法治体检、现场法律咨询等活动上百场次。
  十年公益维权道路上的耕耘和执着,十年守护职工权益的付出和担当,并没有让李水全产生任何“功德圆满”后的懈怠和满足。
  他最常说的话,仍旧还是那样的淳朴而坚定:“我一个挖煤的当了律师,就是要用法律当武器,真心实意给咱工人兄弟们办实事,办好事!”正是这样一种承诺,将会支撑着他在为职工公益维权的道路上一生对“初心”的坚守,永不言退、永不言败、永远在路上……
● 责任编辑:侯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