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家族》系列报道之三

李氏五兄弟:上海滩如何成就律界佳话?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李宪普、李宪德、李宪惠、李宪英、李宪明,这五位自白山黑水而来的亲兄弟,用二十年时间,在上海滩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成就了整个律师界的一段佳话。
  从赤峰到大庆,从大庆到上海,每一次的时空转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如今,他们都已经功成名就,作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的拓荒者,他们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打造的专业金融服务律师团队拥有数个“第一”的光环,开辟了中国金融信托法律服务市场,为我国金融信托业务规范发展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他们并未就此满足,五兄弟的传奇律师生涯还在继续。


书房的灯光 人生的灯塔

  李宪英至今还记得,旧时农村夜晚的一片漆黑里,自家书房里透出的那盏灯光。正是那盏灯光,照亮了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
  而为他们点起这盏灯的,正是五兄弟的父亲。
  五兄弟的父亲具有“国高(‘伪满洲国’的‘国民高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高中)”学历,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辽宁省赤峰市(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供销社做会计,家境尚可。
  五兄弟的父母一共育有七个孩子,五兄弟之外还有两个孩子。
  “父亲正直善良,通情达理,有旧时知识分子的气质。从小就非常看重我们的教育,哪怕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李宪英如此回忆父亲。
  “文革”时期,因为父亲被错划为“右派”,不但工作丢了,全家也不得不从城市来到农村,家境从此一落千丈。
  1975年,全家人为了填饱肚子,从辽宁迁移到了黑龙江。曾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恶劣的天气和劳动环境常使一家人难以温饱,坐在田埂上望着无际的荒原,父亲每每凝神叹气时,总是告诫身旁的儿子们:唯一出路是读书。
  同时,父亲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子女。他在修建房屋时,专门修出一间屋子给子女们做书房。在那个每天充斥着各种运动的年代,在物质极度匮乏、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绞尽脑汁的农村,这一举动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别人家都是孩子放了学就要帮家里干活儿,而在父亲的坚持下,我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在书房完成作业、温习功课。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学习都是第一位的。”李宪英说。
  在这期间,因为“右派子女”这顶莫名的帽子,16岁的李宪普被剥夺了考高中的权利,成了一名农民。但是,李宪普不甘沉沦,暗中坚持自学。
  坚持终有回报,在父亲点燃的那盏明灯的照耀下,五兄弟先后考上了大学。
  1978年恢复高考后,正值应届的李宪德第一个考上黑龙江大学。次年,受弟弟考上大学的鼓励,李宪普也考入齐齐哈尔医学院。后来,另外三兄弟也都顺利考上大学。
  回忆青少年时代的艰辛,最让李宪普惋惜的是,为了支持5个弟弟上学,大哥把自己放上了祭坛,最终未能跳出农门。最让他欣慰的是,在知识分子父亲的影响下,他们兄弟都形成了知识高于一切的价值体系以及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成为强者。


兄弟传帮带 齐聚上海滩

  回忆起当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最让五兄弟感慨的,就是兄弟之间、家人之间那份同舟共济、互帮互助的牢固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家的家庭观念都是非常浓厚的。在那种极端困难的家庭条件下,正是一家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我们才渡过了无数个难关。那时候家里有点好吃的,都是父母留给孩子,哥哥让给弟弟。”李宪英说。
  还有一件事,至今仍旧让李宪英印象深刻。“那时候为了多挣点工分补贴家里,哥哥李宪普会在学习之余给生产队放马,而工分是按照放马数量的多少来定的,而马是谁先从马场里抢出来就归谁放。为了能多挣点工分,李宪普抢到一匹马,就由我们几个年纪小不能放马的兄弟先看着,然后他再去抢。”李宪英说。
  正是在这种互帮互助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一种传帮带的传统像接力棒一样被传递了下去。
  五兄弟相继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已经年迈的父亲便将带领一家人前进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手上。而作为五兄弟之中的老大,李宪普责无旁贷。
  从齐齐哈尔医学院毕业后,李宪普来到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神经科,当了一名医生。由于经常为公安机关做精神方面的司法鉴定,他对法律发生了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他渐入佳境,还发表了法律方面的论文,引起一些知名法学教授的注意。
  那个时期,母校齐齐哈尔医学院经常请他开讲座,讲座中经常有学生问他:“李老师,您为什么不考研?”他才了解到,这几年中,医学院有两位教过自己的年轻教师考上了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其中一位毕业后先到吉林法院工作,后来进了国务院。 
  “这在当时对我是怎样的震撼啊,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到国务院!”谈起考研的初衷,他如此真实,一点儿也没有把自己拔高。他再次踏上了求知的征途。他又成功了,1988年,他成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一名研究生。 
  戴上硕士帽之后,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留在北方,进入某家政府机关从事研究工作;还有一条是到经济更发达、思想更活跃的南方省份去,南方省份中,首选当然是上海。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他成为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一名教师。
  1995年,李宪普开始了兼职律师生涯,并师从著名法学家徐显明教授和张文显教授,攻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带头哥哥”李宪普的督促和影响下,老三李宪德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老四李宪惠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民商法硕士学位;老五李宪英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老六李宪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李宪普还曾给正在大庆一家国企当总经理的三弟李宪德写了一封十几页情真意切的长信,力劝他投身律师事业;五弟李宪英、六弟李宪明闻讯也决定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于是,在1995年司法部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名单中,同时出现了三兄弟的名字。
  1999年,那是一个让李氏五兄弟终身难忘的年份。在李宪普的说服和召唤下,李氏兄弟离开北京、大庆的不同岗位,汇聚到了大上海,加入了正在筹备成立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从几个弟弟都获得律师资格开始,李宪普就思考着如何凝聚五兄弟的才智和专长,聚精会神专攻一个领域:“无论最终选择什么方向,我们都应该明确一个准则,那就是我们要做只有10%律师能做的事,而不是90%的律师都会做的事。”
  那么,哪一个领域国家最需要?哪一个领域最具有挑战性?哪一个领域最具有发展空间?基于名师的指点和多年的法学研究与思考,经过反复论证,五兄弟决定选择大家都比较擅长的金融专业。达成共识后,五兄弟在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方面做了各自有所侧重的分工,兄弟们满怀一腔热血,投身于金融法律服务的研究、探索、实践、创新的征程。


勇当拓荒者 争当第一人

  现代法律服务业需要律师之间的精诚合作,发挥整体优势,金融法律服务更是如此。五兄弟已经是个小团队,但他们深知所选择的事业和道路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大团队共同努力。在创业之初,五兄弟就选择了团队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专业品牌的基本发展理念。
  彼时,国内的财富管理领域还处于原始荒原阶段,基本法律制度匮乏,尚在建立之中。而李宪明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利用十余年法学教育积淀的法学基础,结合金融信托法律服务的实践需要,深入研究信托制度。
  2001年,信托法正式颁布,意味着国内的市场逐步确立。虽然财富管理市场开始有法可依,但法律还并不完善,处于一边开展经济活动,一边制定行为规则的过程中。
  “信托法是从英美法系移植而来,其特有的物权、债权、受益权、所有权理念与我们大陆法系的存量规范、理论的冲突是无法消除的。实务运用过程中,需要我国法律人对信托制度进行艰苦的解释、说明、设计、改制,使这种制度文明能够以可承受的成本,为我国政府、企业、个人所用。”
  在这种理念指引下,五兄弟律师团队利用一切手段,将承载中国信托发展信息的每一片碎纸都各就各位地排列起来,将欧美信托业的每一部书籍都采购回来;将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公开发表的每一篇关于信托的研究报告都搜集起来,进行系统研究。信托法出台后五兄弟还撰写了数十篇有关的论文,发表在《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金融报》《银行家》等媒体上。
  随之,五兄弟律师团队承办或开发了多个堪称“第一”的信托项目。
  2002年7月,经过近半年的策划、调研、制定方案、撰写文本,他们的团队隆重推出上海外环隧道信托投资项目。这是自信托法实施以后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合资金信托项目,标志着我国资金信托业务已经向规范化发展,被信托业界誉为中国信托业得以奠基的碑石。 
  2002年9月,他们的团队推出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土地开发信托融资项目。这个项目,除了需要处理法律方面的事务,还需要协调财务、评估、税务、知识产权等机构的关系。它是国内第一个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信托融资项目,也是北京市在信托法实施后的第一个信托产品。 
  同年,在李宪明带领下的另一组成员,拿下了国内首个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产品——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它将信托受益权划分为优先信托受益权和劣后信托受益权,通过优先信托受益权转让实现融资目的。这种结构设计开我国运用优先/劣后的结构进行信托投融资安排的先河,奠定了我国财产权分层交易、内部信用增级等资产证券化基本交易结构的基础。
  而在金融创新业务方面,五兄弟律师团队也有许多建树,开发了许多新产品。比如“蓝宝石”系列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作为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五兄弟律师团队与相关公司业务部门共同开发了这个产品。它以其规范化、标准化和系列化被誉为国内首个信托行业的创新型信托产品,被《金融时报》评为2005年度十大创新金融产品之一。 
  再比如中海信托-兴业银行“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信托贷款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对接合作的业务,开辟了国内银信合作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又同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了信贷资产转让、债券投资、新股申购、战略配售股权收益、证券二级市场运作等创新模式。
  

专职到专家 变中有坚守

  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的创业之路是漫长而又艰苦的。浩如烟海的金融法律,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检验着五兄弟律师团队的学识与勤奋,也锤炼着五兄弟团队的意志和毅力。
  如今,当初齐聚上海滩专职做律师的五兄弟,早已经成为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的专家级人物。他们注重理论研究,坚持开展“阵地战”,信守长线理念,纵深配置资源,力避跟着经济项目转,始终致力于金融法律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参与立法。
  多年来,五兄弟团队先后在《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华工商时报》《解放日报》《上海金融报》《中国保险报》《银行家》《金融家》《企业与法》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李宪普、李宪明律师应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家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的邀请举办金融信托法律业务讲座和金融立法论证,接受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专访近百次。李宪普和李宪明都是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评审专家和国务院《信托机构管理条例》起草组成员,多次参与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政府部门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起草、论证与制定工作。
  此外,五兄弟的团队目前已经发展到了50多人,形成了梯队化的人员结构,业务领域不断向金融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涉及信托、银行、保险、证券等资产管理业务,还包括资产证券化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等。
  五兄弟律师团队更注重产品设计,实践创新,在“锦天城”其他合伙人及同仁的鼎立支持下,他们创造、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金融品种。为沪、京、粤、苏、浙等二十几个省市区的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法律服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骄人业绩。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五兄弟也由当初的风华正茂到鬓添华发。
  在这二十年中,来自白山黑水的五条东北汉子,早已经习惯上海的精致细腻,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果深入观察,在这种变化中,五兄弟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
  比如令李宪英念念不忘的酸菜。“二十年了,早已经成为新上海人,对于上海的方方面面都已经习惯了,但家乡的味道是你离家多久都忘不了的。虽然现在超市和饭店都有酸菜,但都已经不是那种味道了。”李宪英说。
  如果说味道的坚守是一种人类固执的本能的话,那五兄弟对于手足之间最真挚情感的坚守,就显得难能可贵。
  虽然五兄弟都已经定居上海,但是由于职业原因,五兄弟终日在天南海北奔波,也是聚少离多。“但是不管多么忙,国庆和春节这样的节日,我们是必定要聚到一起的。父亲不在了,我们要聚到老母亲身边,一是尽孝道,也是为了与兄弟们见上一面。”李宪英说。
  至今,五兄弟还保持着以前的一些习惯。他们从小就喜欢争论问题,也是从争论中成长起来的。“创新的火花就像艺术家的灵感一样,其成就的条件就是,在认识差异中产生火花,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观点争论中产生火花。创新的火花常常瞬时闪现,必须及时捕捉固定。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弟弟们进行这种争论。”李宪普说。
  成为战友之后,五兄弟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了。凡遇重大业务问题,他们总是聚在一起,用“刨根问底”的态度去深挖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做任何事情,他们都要求自己“细节做到精致,反思做到精致,体验做到精致,服务做到精致”。 
  变中有守,守中有变,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真谛,值得所有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