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40年》系列报道之六

从历史到未来:与时俱进各有绝招

  2019年10月25日,《民主与法制》杂志第一任主编郑心永因病逝世,享年100岁。11月5日,再次传来噩耗。鲐背之年的《民主与法制》杂志第二任总编辑丁柯老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仅仅相隔11天,《民主与法制》两任总编辑就先后离去,对于不惑之年的《民主与法制》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
  这是一个悲痛而无情的现实。对民主与法制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难以弥补的损失,也是法治新闻界的巨大损失。
  郑心永和丁柯两位总编辑走了,两位老人亲手缔造了《民主与法制》的一段传奇,也成就了《民主与法制》辉煌的过去。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民主与法制》的后来者不负所托,已经开启一个全媒体时代。《民主与法制》已经由一本单纯的纸质刊物,发展成为集杂志、报纸、网站及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客户端等诸多新媒体于一体的法治传媒机构。
  在《民主与法制》创刊40周年之际,编辑部组织精兵强将,奔赴《民主与法制》杂志的发源地——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踩点《民主与法制》杂志目前的注册地——北京航空胡同32号和曾经的办公地兵马司胡同63号,寻找《民主与法制》那段尘封的历史,揭开一本杂志的创刊之谜,感受一本杂志曾经的辉煌,回忆一本杂志的“二次创业”,“清点”一本杂志的影响力,探访一本杂志的周刊之路,展望一本杂志的全媒体时代。不仅仅为书写中国民主与法治40年的历程,记录《民主与法制》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更是为留住一个时代的烙印,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民主与法制》发展强音。


觉醒 打造一本法治期刊

  1979年8月,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东风楼一间狭窄的办公室里,一本叫做《民主与法制》的杂志诞生了。
  那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驱散“文革”阴霾,《民主与法制》杂志很快就因为文章内容尖锐、敢于直言引起了读者和社会的注意,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读物,影响力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发行量也直线飙升。
  没有人会想到,这本杂志的创刊者是一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就是郑心永先生。
  如果说在十年浩劫中亲眼目睹民主与法制遭受践踏,使他萌发了创办一本法制刊物的想法,并将之付诸实际的话,而《民主与法制》杂志的“一炮走红”,与郑心永先生一生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就在《民主与法制》杂志的事业扶摇直上之时,郑心永却选择了离开《民主与法制》。
  从郑心永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同样是一位老媒体人,即丁柯先生。和郑心永一样,新闻从业经历丰富、资历深厚。他担任过新四军浙东纵队战斗报社主编,还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前锋报社总编辑,也当过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一支社社长。上海解放后,丁柯先生进入《解放日报》任编委。在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的指示下,第一份《解放日报》就是在丁柯先生等同事的努力下得以出版。此外,丁柯先生还经担任过党刊编辑部《党的工作》《支部生活》总编辑等职务。
  丁柯在任期间,《民主与法制》创办了《民主与法制画报》(后改名为《民主与法制时报》),为《民主与法制》杂志拓展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使民主与法制社形成了一报一刊的格局,从而在民主与法制社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丁柯时代,让《民主与法制》人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是杂志发行量达到258万份,达到《民主与法制》杂志发展的顶峰,成为印象深刻、迄今难忘的美好记忆。
  辉煌总是稍纵即逝。1987年,《民主与法制》的上级主管机关由上海社科联改为中国法学会。从1990年开始,《民主与法制》陆陆续续迁到北京办公,上海编辑部主要负责《民主与法制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作为新一任在北京办公的总编辑,钟沛璋走马上任了。
  钟沛璋先生,也是一位很有传奇经历的老报人。创办中联广播电台,并任台长,担任过《青年知识》半月刊主编,创办过上海《青年报》并任总编辑,还担任过《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副社长。
  但是,钟沛璋任职的时间很短,仅仅一年左右就由沙洪取而代之。
  沙洪总编辑同样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他先后在《徐州日报》《大众日报》和新华社华东总分社与济南分社任编委、青岛前线记者团团长等职。1949年年底,沙洪同志调任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青岛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沙洪同志进京调到中宣部工作,先后任《宣传通讯》主编,还创办过全国性的老年杂志《老人天地》。
  沙洪任职时间也不长,一年多后,王树人走马上任。
  王树人也是一位老报人。曾经参与筹备出版过地下《上海人民》报。解放后,进入解放日报社,先后担任过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1978年,调到中央宣传部。离休前创办了《党建》杂志,担任总编辑。
  对《民主与法制》杂志来说,最值得一提的是,王树人先生在担任《民主与法制》总编辑的后期与时任《民主与法制》社长的王厚德同志共同拍板作出了将《民主与法制》杂志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的重大决策。
  半月刊改刊出刊后不久,年近古稀的王树人先生也功成身退。
  继任者同样是一位老报人——把一生都献给了新闻事业的王强华先生。王强华曾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1987年4月调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1993年9月卸任。1993年10月,王强华赴深圳参与创办面向全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放日报》,并任总编辑。
  王强华之后,是在中央级法制媒体——《法制日报》工作了20年的李明信。他1981年调入人民铁道报社,开始从事新闻编辑工作。1984年调入法制日报社,先后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
  李明信时期,《民主与法制》杂志和《民主与法制时报》加强了舆论监督力度,做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使民主与法制社一报一刊再次为社会所瞩目。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0年,现任总编辑刘桂明扛起了国内第一本法治杂志的大旗。和前七任总编辑一样,刘桂明同样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他先后在《法律与生活》杂志、《中国律师》杂志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后担任《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总编辑,来到民主与法制社时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采编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刘桂明早年就读于华东政法学院。而《民主与法制》杂志也创刊于华东政法学院,这一切仿佛冥冥中注定的缘分。
  与其他几位总编辑离休后到《民主与法制》杂志工作不同,刘桂明和搭档周占华社长组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均年富力强,《民主与法制》大发展、大飞跃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他们主动捕捉到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信息,顺应新闻传播和发展规律,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不但实现了《民主与法制》杂志由半月刊改为旬刊,《民主与法制时报》由周报改为周四刊的惊人创举,而且通过二次改刊,联手打造出中国第一本法治新闻周刊,使民主与法制社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即使面对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和包围,他们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2010年《民主与法制》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当所有的与会人士都充分肯定了《民主与法制》办刊成绩和经验,并对杂志继往开来、更好地担当媒体责任寄予厚望时,丁柯老总编辑的话却给所有人泼了一碗凉水:“我们正面对媒体的新时代。报刊被阅读受教育的唯一性、重要性的作用已大大降低,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有新的创意,特别需要的是,要有新的觉醒!”
  

走起,迎接报刊网新格局

  这次会议后不久,丁柯老总编辑的话就变成了民主与法制人的实际行动。
  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就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起初只是一个网页,承担着刊载《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电子版的任务。建立的初衷是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扩大杂志、报纸在网络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民主与法制网总编辑阮莹表示。
  2010年11月,新一届民主与法制社党委考虑到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重要性,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工作的精神,再次高瞻远瞩,决定成立民主与法制社网络部,对现有民主与法制网进行升级改版。
  在一缺乏资金、二没有提供办公场所、三缺少人员的情况下,民主与法制网的升级改版工作启动了。据当时的网络部负责人介绍,面临一穷二白的状况,网络部没有气馁,而是立即调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当年11月30日便找到合作伙伴,迅速展开改版工作。
  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民主与法制网的改版工作即宣告完成。2011年2月28日,民主与法制网完成第一次全面改版。开通仪式当天,中央政法委、中央宣传部、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司法部、新闻出版署、中国法学会等各界领导亲临指导,30多家中央媒体、20家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民主与法制网开通盛况。
  改版后的“民主与法制网”,实现了从以往的栏目内容简单、功能设置单一的静态页面,跨越成为便捷、高效、综合的大型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得到了当时中国法学会领导和中央政法委宣教室领导及社党委的充分肯定。
  至此,民主与法制社一报一刊一网的媒体新格局正式形成。
  改版后的民主与法制网,共设有900多个栏目,其中首页栏目为时政要闻、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综治维稳、聚焦“三项重点工作”、平安中国、公安新闻、检察时空、法院平台、司法公正、监狱劳教、律师俱乐部、本网专访、反腐倡廉、普法专栏、关注民生、质量与消费、精英人物、视频播报等50余个重点栏目。此外,新版网站还开通了论坛、博客及评论等互动性强、读者关注度高的功能设置。
  “由于栏目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信息更新快速、与读者的互动性强,网站运行短短一年多时间,软实力内容的提升,尤其是网站在世界网站的总排名上就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当时的网络部负责人回忆说。
  专业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Alexa调查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民主与法制网(mzyfz.com)世界综合排名为142029名,环比中国长安网、法制网、正义网、中国警察网、中国法院网、中国法学会网等多家政法类门户网站,民主与法制网的世界综合排名位居第三。
  2014年,对于民主与法制网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这年2月,民主与法制网获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即国家一类新闻网站资质,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资质,该资质标志民主与法制社可以利用全媒体、全平台、多形式进行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
  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发放为契机,民主与法制网开通了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民主与法制时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民主与法制》杂志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加上2010年9月开通的民主与法制社微博,民主与法制社一报一刊一网全面步入新媒体时代。


出发,奋力向新媒体进军

  其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也对新媒体的目标建设和发展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早日跻身新型主流媒体行列,提升《民主与法制》在新媒体时代的政法宣传工作水平,2015年年初,民主与法制社党委决定成立新媒体部,同时开发建设“民主与法制社新闻客户端(App)”项目。
  2016年4月10日,民主与法制社App客户端正式上线测试;7月14日,“民主与法制社公众号”“兵马司公众号”分别上线运行;8月10日,“民主与法制新浪官方微博”交付新媒体部运营。
  据新媒体部负责人介绍,民主与法制新浪官方微博目前粉丝数已经超过10万,发布的多篇文章阅读数为10万+。比如,民主与法制新浪官方微博2019年10月28日发布了《拘了农民,也得问问化肥质量如何》一文,表达了我们的立场观点:公众对“吐槽化肥案”的关注,并非为造谣者站队,而是希望明确执法边界,避免公众正当吐槽也战战兢兢。阅读数达到了11.9万次。
  “民主与法制社微信公众号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同样不乏10万+文章。”该负责人说,“比如,2018年2月3日,民主与法制社微信公众号刊发的《长沙“文三爷”涉黑犯罪团伙末路》一文,阅读数就达到了10万+,留言也达到了数千条。”
  为增强民主与法制社新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部与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在其所属的FM91.2频道合作开通“听,法治的声音”栏目,授权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为“河南行政区域内唯一合作广播媒体”,并在蜻蜓FM同步开通“法则”栏目,订阅听众突破一千万人。新媒体部还与网易新闻、凤凰网、一点资讯、头条号、人民号等移动媒体客户端合作,开通《民主与法制》专属频道,民主与法制社所属4个微信公众号(民主与法制社、《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兵马司63号)发布的内容第一时间在网易新闻客户端头条号频道同步传播。
  新媒体部负责的新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日益扩大,杂志和报纸负责的公众号也不甘其后。 
  《民主与法制》杂志公众号2018年的阅读量首次超过了100万,阅读人数达到40万人次。该公众号刊登的《法院副卷制度:阶层主义的残余》一文,在2018年达到了10万+。2017年,杂志公众号还刊登过一篇关于《八问防癌疫苗》文章,不但最高阅读量也达到了10万+,而且被多家自媒体竞相转载。
  《民主与法制时报》微信公众号爆款文章都聚集在今日头条,粉丝达到48.6万。比如,《陈雪峰的黑金生意》《皇家一号覆灭记》《广东梅州“警察被打案”观察》《福州长乐一违建别墅为何难拆》《一位河北农民的“无罪救赎”》《青岛“蒙冤检察官”高祀君被判无罪》《高祀君:希望尽快能启动追责》《“夺命半仙”夺命记》《郑州食药监局人员敲诈案始末》《暗访中国“试药江湖”》《“厉害”已经不厉害:袁厉害这五年》《同卵双胞胎DNA几乎完全相同 谁是奸杀案真凶》《为父追凶20年》等文章,单篇阅读量均超过了10万。其中,《疯狂的“黑救护”》一文阅读量更是达到了326万。而《病人郑成月:往后余生更孤独》一文,在网络上经过发酵后,还形成舆情事件。


加速,跑步进媒体“融”时代

  “在没有刻意推广的情况下,上面的数据无疑说明我社新媒体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但是,跟市场化的自媒体比起来,我社新媒体还有很大差距。”新媒体部负责人表示。
  在该负责人看来,新媒体在拓宽民主与法制社所属媒体的传播渠道,提升民主与法制社的影响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民主与法制社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部各自众多的新媒体并无交集,造成人力、新闻资源的严重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实时传播,使得传统媒体的采、编、发流程越来越不适应现实需求,造成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报、刊以及新媒体部开通的新媒体没有发挥出新媒体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沦为了报、刊等传统媒体内容二次传播的工具。
  2018年9月4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全网覆盖全时响应的政法网络新媒体矩阵。要坚持“融合为径”,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政法网络新媒体网上斗争能力、融合发展能力、品牌创新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实现宣传阵地从依靠传统媒体向做大做强做响网络新媒体转变。
  由此可见,能否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杠杆,激活传统政法媒体内容优势,主动实现新旧媒体融合,及时将一个政法媒体打造成真正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不仅是关系到一个政法媒体未来发展的大计,而且关系到整个政法战线网络新媒体的创新和发展进程。
  主动把握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会议的契机,2019年5月,民主与法制社正式成立融媒体工作推进小组,启动“报网端微”的融合工作。 
  为此,融媒体中心工作小组先后走访调研了人民法院传媒总社融媒体中心、新华社“现代云”全国服务平台、全媒体报道平台和人民网“中央厨房”,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先进经验,探索和研究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再到移动媒体的转型之路。最终,确立了未来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中心的基本定位:中国法学会宣传主渠道,重大活动、重大选题、热点事件策划等各方面新闻舆论宣传的指挥中心,民主与法制社报、刊、网、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全媒体“联合作战”的调度中心。
  按照《民主与法制》的融媒体方案,建成后的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中心,将是一个线上“中央厨房”,面向民主与法制社(包括报刊网、两微一端、视频)全体采编人员、全国法学会系统以及各驻地记者站工作人员开放。该系统将法学会系统投稿、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原创稿件、自然投稿、《民主与法制时报》全国各地记者站的稿件汇总到中央稿库,民主与法制社报、刊、网以及新媒体等各部门的编辑均可在稿库中选稿,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并实现民主与法制社全部采编人员、各驻地记者站工作人员以及全国法学会系统的宣传工作人员稿件、消息的实时互通,一体化的内容设计、生产加工和发布。
  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中心建成后,将在重大宣传报道中大显身手。民主与法制社报、刊、网、微博、微信、头条号、短视频将互相策应、互相借力,最终合力形成图、文、音、视等多层次报道模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比如每年两会报道,民主与法制社均可以采取网站滚动播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同步直播、视频节目跟踪解读、报刊等传统媒体纵深报道的立体化方式,满足不同受众、不同层次人群的新闻消费需求。
  目前,在中国法学会党组的支持下,民主与法制社按照中国法学会2020年项目预算,向国家财政申报了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中心项目。按照项目审批的进度要求和目标,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未来可期。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充分整合、深度融合、服务延伸三步走战略建成的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中心,必将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前列,成为民主与法制社二次腾飞的新引擎!
  从一本杂志到一个全媒体,《民主与法制》已经实现“报、刊、网、端、微”等全渠道网络的覆盖。未来的《民主与法制》,必将充分借助媒体融合大势,向改革要竞争力,实现内部整合,在“破”与“立”中不断成长,重新出发,成为中央级政法媒体中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