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律师》系列报道之七

汤忠赞:“立身求法真”的“网瘾老年”

  和汤忠赞老律师的第一次对话是在微信上。
  “汤律师您好!我是《民主与法制》的实习记者。今年是中国律师恢复重建40周年,我们杂志社计划做一期‘寻找老律师’的专题,想和您约一个专访。请问您最近在南昌吗?方便接受采访吗?”
  面对涉世未深而显得有些冒失的晚辈,老人和蔼地微笑着,屏幕上也随即冒出一张真挚的笑脸。
  “谢谢你能加我的微信!我现在在珠海度假,之后会去三亚,近期都不在南昌。”
  就在记者皱起眉头、思考怎么回复的时候,汤老紧接着又发来消息:“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吗?”
  年轻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位老人家……够时髦的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微信对话里这位时髦的老人家,正是刚过八十大寿的汤忠赞,然而他在互联网上游刃有余的操作和迅捷敏锐的思维,教人几乎要忘记他的年龄和资历——
  汤忠赞其人,是中国律师业恢复四十年发展全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自1964年起,汤忠赞便开始了他漫长的政法生涯。1980年,汤忠赞到南昌市法律顾问处作为律师执业,1982年任江西省律师协会业务科长,后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1983年,被调入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任科长,次年任处长。
  从律师到律师管理工作者,汤忠赞非但没有感到丝毫不适,反而得以从更广的角度、用更深刻的眼光去看待律师。在担任处长期间,汤忠赞一共承办了中国律师史上的三件大事,也是在律师业并不发达的江西创下了三个“第一”——首创律师资格考试,首办律师辩论大赛,首组“十佳律师”评选活动。
  1979年中国律师业复苏之后,律师主要来源于公检法和司法部门抽调的干部及部分老司法工作者,然而这一现状并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稳步建立高素质律师队伍,1984年,江西省司法厅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省内举行了律师资格考试。为此,汤忠赞亲自组织律师考试的出题、报名、录取等工作。那一年,江西省参加考试的共有290人,录取80余人;来年更是从参加考试的400余人中录取了120余人——如今看来毫不起眼的两年考试,不仅为江西律师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更是为1986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1985年,司法部律师司有关领导曾专程到江西省全面考察律师资格考试的情况,并调阅了全部资料,可以说,江西律师资格统考是新中国律师资格统考的样板!汤忠赞也随即被抽调到司法部,参加了1986年、1987年、1988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工作,主要负责刑事卷;并编辑出版《律师学习三百题》一书,发行两万多册,为当时致力于从事律师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指导和帮助。
  1989年,江西省司法厅还率先在全省举行了律师辩论大赛。这次比赛中,全省共组织有16支三人赛队,通过三天的辩论评出了3支优胜队和11名优秀辩论员;同时邀请省内公检法专家、法学教授以及众多知名人士做评委;省内各新闻单位进行全程报道,中央一套晚间新闻等媒体也都进行了关注。在汤忠赞看来,中国律师业在起步晚、不被社会各界了解的现实背景下,当务之急不仅要提升律师的业务水平,更需要一个平台来宣传律师风采、展示法治魅力。
  如果说上面两件事分别解决了律师“入行”和“出彩”两件大事,那么1988年江西率先组织的“十佳律师”评选活动,就是真正为律师铺建了一条通往荣耀的星光大道。这次评选采取社会评议、当事人评议、律师界评议和“公检法司”评议的方法,在全省800余名执业律师中评选出10名“江西最佳律师”。江西省司法厅组织了隆重的授奖仪式,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以及省公检法司的领导都出席了授奖仪式。省、市新闻单位对此进行了报道。
  除去这三件大事,汤忠赞在任时,江西律师业亦可谓是硕果累累:1987年组建省第一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江西华赣律师事务所;1988年组建省第一家国资所——江西省律师事务所(汤忠赞兼任主任);1989年省律师事务所一分为三,分别为涉外律师事务所、经济贸易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1998年在上饶市召开了全省律师管理工作研讨会,提出了律师工作四大管理理念——“机构管理”“队伍管理”“业务管理”“经费管理”,至今仍然适用;同期率先在全国进行律师的专业技术评聘,由汤忠赞亲自起草评聘条例,省人事厅、司法厅发文公布实施,对律师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国范围内在律管处长位置上‘盘踞’时间最长的人”——汤忠赞对自己的这个戏称,实际上是对他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最好诠释。三件大事像是三枚熠熠生辉的勋章,一面反映着中国律师业的开端,另一面将光辉撒向未来的方向。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则是一方朴实厚重的基石,承载着汤忠赞的激情,承载着江西律师的成长,承载着中国律师业的希望!
  “其实,我们当初也是自我探索、自我提高,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律师业发展中的每一个改革,每一次进步,都是很不容易的。好在我们做到了,并且做得还很好,我感到满足和荣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汤老冗长的记忆中,1979年中国律师业的恢复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但称不上最久远。作为新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建设后的第一批律师,汤忠赞选择成为法律人的契机,甚至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
  1938年12月,汤忠赞出生在江西省余干县鄱阳湖畔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长年频繁的洪涝灾害和歉收,使得人们印象里的“鱼米之乡”实为远近闻名的穷村。儿时的汤忠赞捕过鱼虾种过田,甚至还要过饭,贫穷和饥饿让这个少年本应“不知愁滋味”的时期泛着痛楚和无奈,也让他过早地懂事、深感人生不易。汤忠赞曾在过去的采访中感叹道:“那时的穷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许正因为经历了这种贫穷的生活,我自始至终对贫苦的老百姓有一种亲如兄弟的感情。这也是直到今天,我还在为那些需要法律帮助的人奔走呐喊的力量源泉。”
  1954年,16岁的汤忠赞因交不起学费从鄱阳中学退学在家。那时读过初中的人已算是知识分子,他被选到乡政府当文书,天天写文字报表,给领导写讲话稿,向上级写报告,向下级发通知。但就是这样枯燥的工作,汤忠赞却乐在其中,其所表现出的勤奋也让他颇得领导赏识,后来组织上将他送到上饶地委党校“秀才班”学习了六个月,这也让他愈发地喜欢上写作了。那时,汤忠赞经常在《赣东北报》《江西日报》上发表文章,也正是因为写作积攒的名气,1960年,汤忠赞被选到县人民武装部当秘书,1961年调入上饶军分区工作,1964年调入省军区工作——这一路“步步高升”的背后,是汤忠赞深厚的写作功底。除写作之外,汤忠赞的演讲才华也在这一时期得到锻炼和展现。1957年,全乡只有三个国家干部编制,汤忠赞正是其中之一,年轻人高超的悟性让他深受组织的看重。因此,他经常作为代表在台上进行公开发言,从最初的怯场到后来的从容,汤忠赞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讲演总能得到群众热情的响应。
  在汤忠赞看来,人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自己要勤奋,要有一技之长,要让人信得过,做个实在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做出一番事业。”于是,经世济民的情怀,拔群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足以勾勒出汤忠赞日后作为律师所展现出的生动形象。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提交大会审议的七部法律。随后,全国各地开始组织政法干部学习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汤忠赞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做了五场报告,解说和宣传这两部法律的内容。1980年8月26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汤忠赞抓住了这一先机,报名参加了江西省南昌市的律师选拔考试,并且最终以南昌市第二名的好成绩,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从此便开始了他人生的重要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几十年的律师生涯中,汤忠赞共办理各类案件800余件。在他看来,这个行业既能带来激情与成就感,却又充斥着风险和坎坷,尽管许多案件最终结果并不如意,但他最在乎的还是享受每一个办案的过程。
  据汤忠赞回忆,有一个刑事案件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986年,他作为国家指定的律师为一名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辩护,然而,面对着可能判处的死刑结果,这个嫌疑人在会见时表现得极其平静从容,甚至表示不需要律师的帮助。就在这样一个看似没有努力必要和余地的案件中,汤忠赞依靠着平日对于犯罪心理的研究以及高度的职业敏感,经过反复仔细查阅案卷,竟然在一份犯罪嫌疑人供词上的指纹边发现了两个鱼型标记!汤忠赞在极力争取的又一次会见中,凭着真诚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信任,并得以了解实情。
  原来,这两个鱼型标记的意思是“两条游鱼”!本案发生在运煤的火车上,该名嫌疑人恰巧结识了另一个讨饭的老人,交谈中得知老人身上有讨来的两千元现金。而当老人睡着后,另两个陌生年轻人跳上车,从嫌疑人处也得知了老人身上的钱,当下心生歹念,意欲拉拢嫌疑人合作谋财。虽然嫌疑人当下拒绝,但那两人以死相威胁,随即更是用煤块砸死老人,并将搜得的钱财一分而尽。该名嫌疑人自知提供信息、参与搜身且分得钱财的自己罪孽深重,所以愿意服法。之后,在汤忠赞的追问下,他承认之所以一心求死也不愿供出真凶,是因为自己曾经被冤枉入狱过,加上随后多年的流浪生活早已使他心灰意冷,索性想着自己一死,既省了事,还能给那两个年轻人一条活路——但幸运的是,这名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记号改变了这条原定的道路。无论是出于潜意识的求生欲,还是为了日后翻案时的交代,这个信息当下被汤忠赞如实汇报给了办案机关。凭着正直、尽责的职业道德,汤忠赞最终成功挽救了这名“板上钉钉”的死刑犯的生命。
  汤忠赞作为律师的魅力,不仅在于他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济民情怀,同时也体现在非凡的专业素养之上。1986年,涉及法官在执法中造成被执行人死亡的乐志平故意伤害案曾一度震惊全国,引发民怨沸腾,汤忠赞组织了十名律师组成的辩护团,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为八名江西东乡县的法官被告人进行辩护。在法庭内外气氛高度紧张、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作为第一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汤忠赞在法庭上始终沉着冷静,利用事实辩、证据辩和罪责辩对案件进行了清晰的分析,并通过多种论证方式辨析被告人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反驳控方对于犯罪各要件的指控,整个过程可谓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环环相扣。汤忠赞律师的辩护词不仅体现了扎实的法律功底,同时展示出饱满的人文情怀,成功稳住了五六百人的法庭气氛,使其回归理性、相信法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案中,江西律师的表现受到了中央政法委、最高法和最高检参与旁听的同志的好评。汤忠赞回江西时,省高院领导亲自到机场迎接。汤忠赞在本案中的辩护词也被收入《优秀辩护词》一书,在全国发行。
  经历了这些案件,汤忠赞总结道,律师要想拥有自己的地位,必须要有真功夫。而他本人也确实在这个方面不断磨砺自己。直至如今,汤老仍然在不停地研究、归纳、总结——从职业道德到专业学习,从法学理论到司法实践,从律师成长到法律职业体的互动交流,乃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汤律师用他那不断追求、勇于开拓的精神诠释着他对法律事业的热爱,而这样执着的脚步,值得每一位年轻律师学习!
  1999年5月18日,已经退休的汤忠赞在江西创办了金凤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这个由26名执业律师组成、主要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事务所里,汤忠赞历经了几十年律管和律师生涯风雨之后,又继续他人生中的下一个征途。在同龄人纷纷退出事业舞台、乐享天伦之际,汤忠赞却又在开辟一条更为宽广的事业大道,他要把自己的办所理念、管理经验及文化建设思路付诸实践,并用自己尚存余力的肩膀为年轻人搭起更高、更坚实的成长舞台。
  在金凤凰执业十年后,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汤忠赞率全所大部分执业律师加盟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一个由原国资所、省律师事务所和省涉外律师事务所改制而成的律师事务所。汤忠赞与其中几名高级合伙人在国资所共过事,彼此比较了解,如今汤老被求正沃德所聘为首席顾问,也可谓是互利共赢。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现在,年逾八十的汤忠赞终于得以颐养天年,然而不同于一般人的闲散,这位在政法战线上劳碌近半个世纪的老前辈依旧朝气蓬勃、笔耕不辍。不提多年来经常参加客座演讲、撰写专业和政论文章,汤忠赞更是顺利成为一位“高产”诗人——自六十岁那年写下的第一首诗起,源源不断的诗词文赋便代他喻理言志、直抒胸臆,作品之体裁更是今古兼容、不拘一格。汤老给记者寄来的专著《源头活水来》和《迷花卧青松》中便收录了小说、文赋和诗词。他始终用孩童一般好奇的眼睛观察这世界,再用他那如老树根般的手掌将所思所得缓缓沉淀、细细打磨。据悉,汤老至今已用手机“码”了近两百万字,主要著作除上述两部以外,还有《智慧与勇气》《选择》《老汤有话说》,均已出版发行。
  晨雨
  晨雨细无声,
  鸟鸣催睡人。
  闲居非吾志,
  立身求法真。
    ——癸未年三月二十一日
  正如这首诗中所写,汤老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的脚步甚至已经延伸向网络世界——在这里,汤忠赞得以尽情与律师同行沟通交流,同时他的感悟和抒情也更加便捷地通过“朋友圈”传递给他人。作为汤老的“微信”好友,记者还时常能看到属于汤老的动态:除专业随笔和新闻分享之外,还有不少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自拍,甚至茶余饭后的琐碎小事也能被汤老细心留意,再用温馨的文字、图片记录下来。也正是这种开朗而细腻的性格,让汤忠赞风雨无阻地经历、参与四十年来的政法、律师生涯,更是在今天毫无压力地成为一位可爱活泼的“网瘾老年”!
  嘀嗒一声,微信显示有新信息,记者忙点进去一看,是汤老刚发来的心得短文。指尖不断下划,数个月来的对话密密麻麻串连着映入眼帘——年轻人的问好与发问,老人家谦和的回应,以及双方互相诚恳的致谢……网络只消除了地域的隔阂,而真正跨越时代、温暖人心的,却还是汤老那几十年如一日的开朗豁达、一腔赤诚。作为晚辈,记者也衷心祝愿汤老福寿绵长、笑口常开,希望他将继续用这种乐观而执着的心态、风骨,见证并鼓舞着中国律师业的下一程征途。
  稿子写到这里,同为“网瘾少年”的记者终于忍不住点开“朋友圈”,映入眼帘的是汤老最新的动态——
  那么就……当然是点赞呀!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