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检察院:公益诉讼让未成年人远离香烟

  “有没有中小学生过来买烟?”
  “已经没有了。”
  6月20日午间,烈日高照。记者随联合执法行动队伍前往随机抽取的学校,对周边超市、小卖部等销售烟草制品的商户进行突击检查与采访。联合执法的机关包括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及烟草专卖局等四部门。据了解,这已经是上述部门第四次开展联合检查。
  此次行动的背后,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正式入法以来,海淀区检察院的一次积极探索。


过早吸烟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诱因

  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至此,“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正式写入行诉法及民诉法。
  这标志着公益诉讼检察与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共同组成了检察机关的四项职能。海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潘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一个新职能,是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重大改革部署。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正确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都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
  在此大背景下,海淀检察院首次将未成年人检察职能和公益诉讼职能相结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教育重地,仅中小学就多达200所,为未成年人打造良好的教育及成长环境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潘度文如是说。
  海淀区检察院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和被害预防工作时发现,未成年人吸烟饮酒现象愈发突出,实在不容忽视。
  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荣济妍曾经参与办理过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感触很深。该案中,平日里一起学习玩耍的初高中学生看到同伴吸烟后,由于好奇驱使又缺乏钱财,开始在便利店偷窃香烟。起初是一包烟,得手次数越来越多后,胆子也变得更大。从买水时顺手牵羊演变为了刻意偷窃,谁负责打掩护,谁负责转移注意力,谁负责动手偷窃,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短时间内,这几个实施偷窃的学生迅速形成了自己的“小江湖”。
  “偷来的香烟都去哪儿了?”
  “有的当时就抽掉了,有的当作礼物送给了其他同学⋯⋯”
  “这些学生以烟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扩大交友范围。与朋友在一起时,讨论的话题很多是约架、盗窃、网吧等,对他们的成长毫无益处甚至损伤心智。”据荣济妍介绍,有的孩子不满十四周岁,就在便利店盗窃17次之多,致使店家损失达1.3万元。
  在办理此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海淀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杨新娥尝试寻找孩子们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坏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未成年人渴望融入一个团体,需要同伴的支持。我们发现很多未成年人的第一根烟都是同伴给的,第一口酒也是跟同伴一起喝的。”杨新娥说。
  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烟酒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被人们不重视的社会难题。“以前,公益禁售烟酒行为都是民间组织在做,强制力不够。如今,国家机构来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责无旁贷。”潘度文指出,“我们希望以公益诉讼形式为支点,‘撬动’这个社会治理难题,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接触到烟酒的机会。”
  2019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到海淀区检察院进行基层调研工作。在座谈会上,潘度文向张军检察长进行了针对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探索公益诉讼的汇报。张军谈到海淀检察院基础比较好,作为老先进,要积极、稳妥地尝试探索,运用好公益诉讼手段,支持、促进妇女儿童利益保护。针对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探索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工作,可以认真调研,深入了解。
  随后,海淀区检察院正式启动未成年人禁售烟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涉未成年人售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开启

  从4月23日开始,海淀区检察院组织力量,对辖区30多所中小学周边的100多处烟酒经营场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摸排走访和调查工作,发现涉未成年人禁售烟保护方面存在3个违法问题:
  未成年人经常出入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及中小学校周边商店等烟酒经营者,普遍存在未在显著位置张贴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有9所学校周边100米内存在经营者销售烟草制品的违法行为;有两处烟草经营场所存在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烟草专卖法和《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等规定,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周边100米内不得设置烟草销售点,烟草销售点应当在醒目位置张贴“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等标识。
  “学校周边不得设置烟草制品零售店的目的在于降低未成年人的烟草易得性,减少香烟对未成年人的诱惑和刺激作用,限制其获得烟草制品的途径。”潘度文说。
  不过,条例明文禁止的事情屡禁不止。
  4月25日下午5时许,北京海淀一所高中,放学铃声响起后不久,一群孩子快步冲出校门,来到斜对面不远处一家小卖部。小卖部老板弯腰从脚边柜台下掏出一个盒子,里面摆放着各色品种的香烟。
  付钱、买烟,快速拆封给小伙伴散烟,自己也抽上一支,孩子们穿着校服,有男有女,站在马路边嘻嘻哈哈聊天。放学后20分钟内,就有好几拨儿学生三五成群来买烟。之后,小卖部老板把盒子重新放回柜台下。
  这一幕,被附近身着便装的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吴宜远看在眼里。
  她告诉记者,这所高中她和同事去了好几次,只要是赶在放学的时间点,这一幕就会在眼前上演。这个小卖部就在校门旁边,并没有售烟许可证。“他们把烟藏起来,有的藏在柜台底下或者看不到的地方,有的会用布盖住,或者用零食遮住做掩护。店主看着表掐着点儿,一看放学的时间到了,他们才会把烟盒拿出来。”
  吴宜远坦言,第一个冲出来买烟的孩子,看起来就像是有烟瘾。“老板我要一个白包的!”“钱转过去了。”在一旁故作挑选商品的吴宜远,听着“支付宝到账”“支付宝到账”的提醒声此起彼伏,感到一阵阵心痛。
  老板熟练地卖烟与孩子们老手似的买烟,动作一气呵成,有时候甚至不用语言交流,配合得极其默契,加之烟的需求量庞大,让吴宜远深感震惊。
  吴宜远对记者介绍,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买烟,还有的商家未按照法律规定粘贴“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
  “有的店把烟藏得很紧,我们怎么发现他卖烟呢?因为他在没有售烟资格的情况下,反而贴了一个‘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识。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吴宜远说,“还有的商家把标识贴在房梁上、贴在柜台不起眼处。有的商家把标识的个别字撕掉或者遮住,比如,‘不向未成年人卖烟’把‘不向未’遮住,标识变成了‘成年人卖烟’。”


向烟草管理局和市场监管局发出检察建议监督履职

  2019年5月,海淀区检察院向有关行政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海淀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人夏鹏告诉记者,检察建议包括两个方面:建议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上述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禁售烟保护问题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发出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非常重视。
  夏鹏对记者介绍:“周五向主管烟草的烟草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的检察建议,两个部门连夜开会部署,次日就组织进行突击检查。”
  吴宜远在周五晚上十点半也接到通知,周六前往单位配合上述两部门的执法活动。
  当日,烟草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高效率让吴宜远不由得连连点赞:“周六中午,两个执法单位可谓是‘倾巢出动’,11支队伍,一百多名执法人员,同时出发驶向各个中小学进行突击检查。”不仅如此,两个单位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在执法过程中谨慎严谨,合法合理的执法行动也让吴宜远印象深刻。
  仅仅四天时间,相关行政部门对共计8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周边100米内商户进行摸排检查,发现销售烟草制品商户23户,对其中已取得烟草销售许可证的14户商户责令整改,未取得许可证的9户商户立案查处;同时查处违法经营卷烟95条;补充发放张贴禁售烟草制品标识19张。
  除建议书中涉及的商户外,行政部门还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校园周边100米范围内销售烟草制品商户进行全面摸排整改。
  执法人员:有没有中小学生来这里买烟?
  商户:没有,有规定不让未成年人吸烟。
  执法人员:发现就会劝阻是吧!
  商户:对对。
  执法人员:看了一下您的烟草证是2019年8月31日到期,我给您个提示,销售证到期后如果没有补办,就不能销售香烟了。
  6月20日,海淀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烟草专卖局、区卫生健康委又共同开展校园周边商户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专项监督联合检查,现场检查商户是否有向未成年人卖烟的行为。
  检察建议发出后,有两个月的整改期限。潘度文说,海淀检察院将继续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定期“回头看”,跟踪落实巩固整改效果。


让未成年人远离烟草还需长效机制

  虽然从目前情况看,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对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检察官们深知,让未成年人真正远离烟草,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目前对未成年学生吸烟的监管空白主要在学校到家之间,我们不仅要从源头上切断未成年人获取烟草制品的渠道,更要通过教育让未成年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让他们主观上不再接触烟草。”潘度文说,“要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达成共识,未成年人不该吸烟,商家不应该向未成年人售烟,家长也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平时注意孩子的生活习惯,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将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家庭教育、社会监督四方面联合起来,假以时日,未成年人禁烟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下一步,海淀区检察院将联合区教委等部门,加大对未成年人禁售烟保护的法治教育宣传。让未成年人和社会民众了解法律规定,让家长和学校落实监督教育职责,让有关行政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推动检察监督、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家庭教育等形成合力,打造“学校到家之间的绿色路线”,共同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