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宗阳:给植物人妈妈当老师

  5年前,一场变故使小宗阳的母亲牛雪成了植物人。在同龄孩子享受母爱的时候,年仅3岁的小宗阳只能趴在妈妈耳边不停地呼唤妈妈归来。
  两年后,牛雪醒了。然而,由于脑部受到重创,她几乎丧失了一切记忆,智力倒退到一岁儿童水平。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认得字,甚至连家人、桌椅板凳都认不全。
  5岁的小宗阳开始教妈妈认字,学拼音,把着妈妈的手写名字,督促妈妈做康复训练。那个依赖妈妈认知世界的孩子竟成了妈妈的“老师”。
  如今,小宗阳的妈妈认全了10以内的数字,还会背诵4首唐诗,可以算是接近幼儿园小班的水平了。小宗阳说,以后他会上初中、高中、大学,他要让妈妈和他一样年年都“升级”……


一场变故,妈妈成了植物人

  2013年7月2日,河南刮大风。小宗阳的母亲牛雪出门取货时,不慎被一扇刮倒的大铁门砸中了脑袋,当场昏迷不醒。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牛雪的命是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什么时候能醒没人知道。为了偿还妻子的巨额医疗费,牛雪的丈夫在妻子病情稳定后,无奈外出打工,留下陈守昌老两口照顾妻儿。
  因为牛雪的病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医院提议陈守昌把儿媳带回家休养。出院那天,医生叮嘱陈守昌要跟病人多交流,勤按摩,陪同在一旁的小宗阳悄悄把医生的话记在了心里。回家后,小宗阳整天围在妈妈身边打转,像只百灵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妈妈,醒醒。”“妈妈,我是宗阳,你快看看我啊。”“妈妈,我要去上学啦,你快起来吧。”……从短短的叠字到成段的句子,小宗阳会说的话越来越多,而牛雪仍昏睡不醒。
  2014年9月,4岁的小宗阳上了幼儿园。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妈妈。有一天,宗阳特别反常,回家后没去看妈妈,自己去了趟洗手间就一直躲在房间里没出来。奶奶觉出不对劲,跟进房间,却看到小宗阳正躺在床上默默地流眼泪。“宗阳,你这是咋啦?”奶奶心疼地问。奶奶一问,小宗阳更伤心了,抽抽噎噎的大哭起来。原来,小宗阳今天肚子特别不舒服,但是为了不让家人分神照顾自己,小宗阳谁都没说,自己跑进厕所扒着马桶吐,吐完冲干净马桶,又默默回到房间躺下。小孙子的懂事,让奶奶的心针扎似的疼:“你生病了,咋不说呢!病坏了可咋整咧?”小宗阳一下坐起来,抱住奶奶泣不成声:“奶奶,我难受,想让妈妈抱抱,人家的孩子生病了都有妈妈抱……”奶奶紧紧抱住孙子,祖孙俩哭成一团。不知哭了多久,小宗阳才抽噎着问奶奶:“奶奶,妈妈到底啥时候才能好?”奶奶轻拍着小宗阳的背,哄他说:“医生说了,咱们多跟你妈妈说说话,妈妈就能醒了。”小宗阳乖巧地点点头。
  从那之后,小宗阳更加卖力地和妈妈交流。


角色互换,娃给妈妈当老师

  2015年9月的一个深夜,一家人正准备休息,陈守昌照例在临睡前看望牛雪。刚一进房间,他惊讶地发现,躺在床上的牛雪居然睁眼了!他惊喜地冲屋外大喊:“牛雪醒了!宗阳,你妈妈醒了!”宗阳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冲进妈妈的房间,兴奋地又蹦又叫:“妈妈,妈妈,我是宗阳!”宗阳原以为妈妈会一下认出他,然后紧紧把他抱在怀里。可是,床上的牛雪除了眼睛睁开了,其他的还和植物人时的状态一样,不会说话甚至也不会动。一家人手忙脚乱地把牛雪送进医院。
  医生检查后告诉陈守昌,虽然牛雪人醒了,但是严重的脑部创伤不仅让她记忆几乎全部丧失,智力也倒退到只有1岁孩子的水平。要想改善病人的状况,除了要做身体康复训练,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语言和智力锻炼刺激智力发育。
  几个月的住院治疗以后,陈守昌把牛雪接回了家。
  每天,陈守昌扶着牛雪,牛雪推着轮椅,在客厅来回走圈。小宗阳看着颤颤巍巍的妈妈,忍不住问爷爷:“爷爷,妈妈怎么还不会走路啊?”陈守昌一边吃力地扶着牛雪,一边对孙子说:“你小时候就跟妈妈现在一样,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要妈妈一点点教你。现在妈妈生病了,变成你小时候的样子,你要想让妈妈快点学会本领,你就要多教教你妈妈。”陈守昌说得认真,可他并不真的指望宗阳帮忙。可小宗阳却把这事当真了,他昂着小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说:“好!以后我妈妈是学生,我给妈妈当老师!”
  给妈妈当老师,小宗阳可不是随便说说。每天放学,小宗阳都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绘本故事讲给妈妈听。小宗阳说得绘声绘色,牛雪不知是真的听懂了,还是儿子手舞足蹈的样子有趣,总是呵呵呵地笑。小宗阳最喜欢给妈妈讲《小鸡卡梅拉》,这本书里说的是,小鸡卡梅拉和她的儿女们一起历险,在困难面前,卡梅拉家族坚持不放弃的故事。小宗阳觉得这个故事太适合妈妈了,每次说完,都像小大人一样对妈妈说:“妈妈,小鸡们都能坚持不放弃,妈妈也要向小鸡们学习。”“呜呜呜。”牛雪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像在回应儿子。
  除了绘本故事,只要有空,小宗阳就会在桌子上支起爷爷捡来的小黑板,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上拼音。拼音不多,可3个字母足够妈妈学上两个多星期。小宗阳不厌其烦地重复:“有一点像了,妈妈你再说一遍,啊~”小宗阳鼓励妈妈说……一下午的时间,牛雪在嗯、哈、喝上打转。小宗阳想尽了各种办法,有时急得蹲在地上直挠头。可着急过后,小宗阳还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教着妈妈。


写字背诗,最执著的小老师

  2017年9月,小宗阳成为小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小家伙又萌生起教妈妈写字的念头。妈妈的名字“牛雪”是小宗阳第一个要教的。可是他没想到,光一个姓氏,妈妈就学了大半年。
  宗阳让爷爷把妈妈推到桌子旁坐好,自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牛”,然后将纸笔递给妈妈说:“妈妈,你照着黑板上的字,在纸上写一遍。”牛雪明白儿子的意思,可手术之后,她的身子一直处于半瘫痪状态,右手一点力气都没有。小宗阳把笔递给妈妈,妈妈没接住,笔啪的一下掉落在地。小宗阳捡起笔,掰开妈妈的手,细心地把笔放在手指之间,又做了一个握笔的姿势说:“妈妈,这样握笔。”牛雪学着儿子的样子,可手里的笔似乎格外好动。小宗阳一次次把笔从妈妈僵硬的手指中抽出来,又一次次地把笔放回它该在的位置,然后紧紧握住妈妈的手,希望妈妈能记住此刻握笔的感觉。握笔训练进行了一个星期,妈妈终于学会了。
  学会握笔,小宗阳开始教妈妈写字。他坐在妈妈身边,和妈妈一样拿着笔,在纸上轻轻地画出一条流畅的弧线,“妈妈,这叫撇。”牛雪拿笔在纸上大刀阔斧地一画,一条长长的曲线,从纸的这头突破到另一头。“妈妈,写得短一点,你的太长了。”小宗阳在妈妈的纸上画了一个示范。牛雪看了看儿子画的线,又画了一遍,这次画的虽然不那么长了,可牛雪掌握不好力气,薄薄的纸张被她一下划出了一道大口子。小宗阳帮妈妈重新换上一张纸,拍了拍妈妈的手,告诉她要轻轻地写。写字训练,后来发展得更像是一场游戏。小宗阳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重复要领,妈妈却兴奋得像个孩子,挥舞着笔胡乱涂鸦。连续一个多月,牛字的一撇,妈妈写得没一点长进。小宗阳捧着妈妈乱七八糟的练习纸,小眉毛拧成一条蚯蚓。一旁的陈守昌把母子俩的举动全看在眼里,他的心里也在打鼓,别说是孩子了,即便是大人,教了那么久没一点起色也该烦了,宗阳这孩子怕是不想教了。陈守昌想给孙子打打气,可没等他开口,小宗阳又去找妈妈写字了。
  教学的时候,小宗阳会变成极有耐心的老师,而妈妈却会像不懂事的孩子耍脾气。有一天,宗阳教妈妈认大、小、上3个字,因为已经学了很久,妈妈很快都答出来了。小宗阳很满意,给了妈妈十分钟休息时间。十分钟之后,小宗阳决定再抽查一次,他举起小树枝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妈妈:“这个字念什么?”妈妈呜呜呜半天,也答不出来。小宗阳没办法,只好再从头教一遍。教了没一会儿,妈妈却不耐烦了,低着头,不看黑板也不看小宗阳。“妈妈,再学一会儿,再学一会儿我们就休息。”宗阳哄妈妈说。可妈妈还是低着头,一声不吭。小宗阳没办法,只好顺着妈妈:“好吧,休息休息吧,今天先下课,明天再学。”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又呵呵呵地笑起来。第二天,大小上3个字又出现在了小宗阳的黑板上。
  2018年7月的一天,小宗阳做完作业去拿黑板时,牛雪突然对着黑板说了两个字:“黑板。”小宗阳惊讶地转过身,大声问妈妈:“妈妈,你说什么?再说一遍。”牛雪颤颤巍巍的嘴唇又吐出了“黑板”两个字。这次,小宗阳确信自己没有听错,妈妈说的是黑板。“爷爷,奶奶,你们快来!我妈妈不用教自己能认识东西啦!”小宗阳开心得直蹦,对着爷爷奶奶大喊。
  陈守昌和老伴儿急忙跑过来,火急火燎地问:“你妈妈认识啥啦?”小宗阳又蹦又跳地指着黑板,说:“黑板!妈妈认识黑板了!”牛雪又重复了说一遍“黑板”。牛雪说得很轻,但在场的三个人听得真切,确实是黑板。“这个我没教过妈妈,妈妈就会了!”宗阳小小的脸庞兴奋得通红。陈守昌也高兴地一边不住的给孙子竖大拇指点赞,一边拿过靠着墙的黑板,似乎想要看出什么奥妙。
  陈守昌仔细端详黑板,心里明白了,应该是小宗阳经常用黑板教妈妈写字,有时会不自觉地念叨“黑板”两个字,唤起了牛雪沉寂的一点记忆,令她“无师自通”。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奇迹,说明宗阳日积月累的“教学”会有助于妈妈恢复记忆。陈守昌抚着孙子的头顶,无限感慨地说:“你没教妈妈,妈妈也是因为你学会的。”小宗阳受到鼓励,欢天喜地地说:“从明天开始我要教妈妈认识桌子、板凳,还有好多好多……”
  在小宗阳的日记里,妈妈两个字出现的最为频繁。“我是妈妈的儿子,我爱妈妈!我的梦想是妈妈快点儿好起来。”“我想快点长大,我(有)力气就能照顾妈妈,奶奶也不用这么辛苦了。我的妈妈,你快点好起来吧,能送我上学就好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个医生,把妈妈和奶奶的病治好,那样我就好幸福。”……
  妈妈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好起来,什么时候能送宗阳上学,什么时候能坐在宗阳的教室里为他开家长会,这一切都是未知。可小宗阳暗暗下定决心,他要一直教下去,决不放弃,要让妈妈和他一起成长……
  祝福小宗阳和他的妈妈!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