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啥被称为“最牛公交车女司机”?

  她驾驶公交车在同一条线路来回跑了26年,安全行车130万公里,在全国创造了奇迹般的“三无”纪录:无交通事故、无违章行车、无服务投诉。
  她被称为“最牛公交车女司机”,并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党的十九大代表。
  她的职业生涯中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别样选择:小镇姑娘迷上开公交车

  2019年5月16日下午3点,一辆7路公交车从长沙火车站缓缓开出。驾驶这台庞大公交车的,是一名女司机。
  她梳着简单的马尾辫,双手从容地扶着方向盘,腰板笔直,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路况,视线偶尔扫过后视镜,起步,刹车,车稳稳停靠在第一站。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湖南省长沙市公安交警大队宣布,这名女司机26年保持“无交通事故、无违法行车、无服务投诉”的全国纪录。她叫吴晓红,今年48岁,是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八车队的一名驾驶员,也是长沙市7000名公交司机中最杰出的一员。
  130万公里,相当于一年行驶两万公里的一辆私家车要跑65年才能完成的路程,而且不得发生任何责任性交通事故和交通违章。2014年,吴晓红就在全国率先创下了“三无”纪录。2015年4月,她因安全行车里程达到93.29万公里,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2016年,在有两万名选手参加的湖南首届百万车主百日零违法挑战赛中,她一举夺魁,获“最牛老司机”荣誉。2017年5月,她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奇迹与光环背后,是她职业生涯的一部传奇与浪漫史。
  吴晓红老家在浏阳的一个小镇上。1991年,她高中毕业后和几个同学到湖南省会长沙玩。大城市车水马龙,那一趟趟准时发车、到站准时报站、乘客争先恐后上下的公交车,使吴晓红第一次感受到都市生活的繁忙与热闹。特别是开公交车的女司机,她觉得她们特别神气,太酷了。她想:要是自己也能当一名公交车司机多好!
  回去后,她把想法跟爸妈说了。当时,家里已给她找好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小矿里做文员,但吴晓红不感兴趣,她要报考公交技校学开车。爸妈拗不过她,只好让她到长沙公交技校去念书。
  1993年,她毕业分到了长沙市公共汽车交通总公司当公交车见习驾驶员,终于圆了她的梦想。
  然而,开公交车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大城市车多人多,十分拥挤,稍不留意就会发生车与车剐蹭、碰撞甚至造成伤人的交通事故。见习期开车,由于技术不够熟练和经验不足,吴晓红曾连续两次把其他车辆的反光镜剐蹭坏了,深刻意识到了安全行车的重要性。为了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她选择跟荣获“三八红旗手”的驾驶员学习。严师出高徒,经过半年时间的刻苦训练,她的驾驶技术与应变能力大大提高。1994年,她成了长沙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八车队7路公交线上的一名正式司机。
  7路线是湖南省会长沙的一条大公交线,从长沙火车站出发,途经五一大道、韶山路等市内最繁华路段,最后到达汽车南站。这条线路单程30站、31个红绿灯、200多个驾驶盲区(交通冲突点)。由于线路长、路况复杂、乘客多,驾驶员劳动强度极大。为了把车开好,减少交通事故,吴晓红通过刻苦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驾驶技术,而且对整条线路的路况、人流和乘客数量了如指掌。哪个岔路口会飙出电动车、哪里的行车道被小车占用、哪个公交站台的乘客需要引导上车⋯⋯她就像经验丰富的猎手,做到了心中有数,随机应变。
  驾驶中一如既往的细心谨慎,让吴晓红和“她的7路车”成为广大乘客心目中的模范驾驶员和模范车队,还多了不少“老乘客”。2016年年末的一个寒冷天气里,一名4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汽车南站等着坐吴晓红的公交车。中年妇女家住株洲,经常来长沙看病,她认得吴晓红的车,是她的铁杆粉丝。有个长沙本地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每星期都要去汽车南站看儿子,她也只坐吴晓红开的车。


“最牛女司机”:130万公里“零违章”

  20世纪90年代,很多公交车都有两节车厢,车身长、盲区多,转弯时是最难开的,一不小心就会与迎面开来的车辆发生剐蹭,甚至碰到行人。吴晓红发现,每次遇到难通过的路口时,老师傅总是在百分百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通过。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不管技术多好、开了多久,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细心再细心,决不逞能。
  其实,很多公交车司机的交通违法多集中在变道及闯红灯。吴晓红说自己驾驶公交车26年创“三无”纪录,诀窍很简单:不急,不抢,严格遵守交通法。“如果硬要总结出一二三四条,就是不投机取巧,远离那些贴有实习标志的车,留意出租车上下乘客,岔路口留意电动车会不会突然冒出来,还有斑马线减速慢行等等。其实,交通法规并不是为了约束司机的,而是方便司机的,很多司机可能对此并不理解,所以才会犯规。”吴晓红说。
  很多男性司机好奇,公交车司机每天在一条线路上来回驾驶,而且随时要应对私家车违规变道、行人在马路上肆意穿行等突发情况,基本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吴晓红为什么不觉得厌烦或疲劳?有一名男司机曾专门守在吴晓红的车上向她“取经”。直到看到她手握方向盘、脚踏油门与刹车时的那份细心,以及对交通法规的严格遵守,那名男司机心服口服感叹道:“吴晓红开车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背后其实是她对工作状态完全掌控后的一种收放自如。”
  “我现在是把开公交车当成一种享受。”吴晓红告诉笔者。她不否认公交车司机是个充满压力和焦虑的工作。但对她来说,因为热爱这份工作,压力和焦虑反而会变成一种专注的喜悦。
  女司机一直以来都与“技术差”“不靠谱”等标签联系在一起。吴晓红开公交车26年“零违法”,颠覆了这一说法。
  吴晓红不认为女司机天生就比男司机难以驾驭车辆。相比男司机,女性驾驶员的优势是细致耐心、责任心强,“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船上的船长,船上人的安全都在我的方向盘上。作为妻子和母亲,我还知道,乘客的安全,往往还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
  对于自己能保持零违法的纪录,吴晓红则觉得其实并不难。“我们之前学习开车的时候教官说要‘胆大心细’,其实我认为开车应该‘胆小心细’,这样才不容易出事故。还有就是要做到不追不抢、文明礼让。”吴晓红表示,开公交车一方面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另一方面还肩负着一车人的安全,所以更能培养安全驾驶的意识。
  长沙市的7路公交车来回一趟30公里,60个站,稍微偏离站台、开关门不正确,就会被记违规。吴晓红的违规次数为零。不到1分钟的停站时间,她要观察下车乘客,踩油门时确保老人小孩儿已坐好;行驶途中,要提防随时可能冲出来的电动车、拦的士的行人⋯⋯她说,自己从小就特别遵守纪律,好习惯养成了,想违规都难。
  26年来,吴晓红从未请过一天病假。很多时候,她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采访当天,笔者看到她把车停稳,急急冲下车,奔向厕所。厕所距离发车位100米左右,跑步来去,她用时不到3分钟。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哪怕口渴得嗓子冒烟,上班时间她也只能喝少量的水。
  吴晓红在7路车这条繁华的公交线路上开了26年车,家人曾劝她从“一线”退下,或换去开更轻松的城郊线路。当年和她一批分来的同学,如今只有她坚守在岗位上。而坚守是因为劳模的力量支撑着她。1991年进技校时,学校邀请6路线的全国劳模李娟玲给他们上第一堂课就鼓舞了她,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个像李娟玲这样的优秀驾驶员。
  “那次李老师讲课,我第一次知道开好公交车也可以评‘劳模’。”吴晓红说,工作第一年她便在公司的技能比武中得了精英奖。之后,大大小小的奖她拿过不少。荣誉对她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马路天使”:文明驾驶更快乐

  “这趟车去汽车南站,不是火车南站。”
  “您下车往前走100米,左拐就到了。”
  每天面对无数乘客的咨询,“活地图”吴晓红总是悉心回答,未曾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为此,乘客们亲切称她“马路天使”。
  面对无理的乘客,吴晓红也想过放弃,但天性乐观的她总能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你看,我开的可是辆豪车,油电混合,100多万呢!”她乐呵呵地拍了拍方向盘说。
  吴晓红认为,驾驶员除了要开好车,还要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来吸引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她开的车总是特别干净,几乎一尘不染。
  26年,吴晓红说她与素质很差的乘客“交手”机会并不多,“这几年吸烟的一个都看不到了,骂人的也不常见”,反倒有三类乘客让她随时提防:携带禁运物品的、扒手、醉酒的人。
  吴晓红车上靠近投币器的地方放着一个小药箱,里面备着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等药品。这些都是她自掏腰包买的,为的是万一遇上紧急情况可救急。今年春节期间,一位老人在车上身体不适,她敏锐地察觉到异样,车开到下一站后,她马上拿出小药箱里的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给老人服下,老人的身体慢慢好转了。
  只要在营运,吴晓红就始终处于忙碌状态:提醒乘客小心扒手;提示乘客为特殊乘客让座;看到老人和孩子,她会上前扶一把;发现车上窗子椅子哪里不干净,她会起身抹一下。
  “当我们精益求精地把服务做到极致,也就更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对于公共交通出行习惯和氛围的养成也就更为有利。”吴晓红说。如今,不仅公交车驾驶环境越来越好,像他们这些一线员工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出国学习、劳模评定,驾驶员们实现了更高的自我价值。在这种氛围下,广大驾驶员的服务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礼让斑马线,关爱老幼病残,这些都成了随处可见的常态。
  26年来,吴晓红每天在7路公交车这条线上至少往返五六趟,观察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以及乘客们“素质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的进步。“如今的公交车上,最常见的就是给老幼病残让座,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喊;5年前,在车上吸烟的现象非常普遍,得反复做工作,现在车上再也没有人吸烟了。应该说,从驾驶员到乘客,文明正在贯穿整个路程的始终。”吴晓红说会在公交车驾驶员岗位干到退休那一天。在她看来,驾驶公交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工作会比它更适合自己,让我更快乐!”
  吴晓红的驾驶经验伴随着城市的生长而生长。城市滋养塑造着她,她也在点滴回报。
  (独家专稿。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和上网)
● 责任编辑:李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