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霸凌引发血案

  近年来,未成年人以强凌弱等问题受到社会关注。治理此类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合力。而面对“熊孩子”霸凌问题,有的家长不能理性处理,导致矛盾恶化。2018年12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故意杀人案,揭开了因霸凌事件导致家长血案的始末。


单身父亲带娃,压力巨大

  32岁的赵平是湖南省岳阳县人。2016年5月离婚后,他带着年仅5岁的儿子赵小兵来郴州市生活。赵平用所剩不多的积蓄,购置一辆电动货车帮人运输装饰材料。为了方便照顾年幼的儿子,他租住了一居室楼房,紧靠着装饰材料市场。他每天早晚从幼儿园接送赵小兵,白天在市场上帮人运输装饰材料,父子俩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赵平父子住五楼,没有车库,给货车电瓶充电成了难题。每天收工后,他拆下电瓶放在一楼的公共空间,再从楼上拖下接线板充电。相邻的其他住户没有什么意见,三楼的常利明夫妻有两部电动车摆放在一楼,认为受到妨碍,因而多次对赵平指责。毕竟是租的房子,赵平心里没有底气,每次见到常利明,他又是递烟又赔不是,这个邻居却一点也不留情面。
  常利明的儿子常浩12岁,也跟着父亲学样。见到赵小兵,嘴里总是骂骂咧咧。2016年12月的一天,常浩走到二楼,正碰见赵小兵从楼上下来,他突然伸出右脚,赵小兵猝不及防被绊倒,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摔得鼻青脸肿,他哭哭啼啼回家告诉了父亲。赵平气不过,当即带着儿子去三楼,要让常利明带赵小兵上医院。常利明蛮横地问:“你哪只眼睛看到是我儿子弄的?”他还把常浩叫来当面对质。常浩顺着父亲的话说道:“我今天根本没有出门。”“是吧,我警告你,不要没事找事。”常利明狠狠地瞪了赵平一眼。赵平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自认倒霉。他忍气吞声关照赵小兵说:“以后见到三楼的小子躲远一点。”
  赵平在装饰材料市场给人拉货,有时半天没有接上一单生意,有时忙得不可开交。2017年3月17日,他连着给两三户人家送货,因急于抢时间,途中出了车祸,交管部门判定他承担全部责任。他赔偿了对方的医疗费和经济损失不说,自己也受了伤。
  这次事故给赵平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他被停掉货车运营,在家养伤一个多月,基本失去了经济来源。为解决父子俩的生计,赵平等不及痊愈,去装饰材料市场找了一份装卸工的活儿,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接到任务,半夜就要起床。更让他烦恼的是,无法接送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自打离婚后,赵小兵的生母嫁到了外地,赵平几次三番联系过她,提出变更抚养关系,被前妻拒绝。他无奈地对儿子说:“你明年要上小学了,从现在起要学会独立。”他担心儿子受大孩子欺负,让赵小兵自个儿往返幼儿园,放学以后直接回家,特别是碰到常浩要躲着点。赵小兵懂事地点了点头。
  他们租住的房子边上有一个篮球场。三楼的常利明父子几乎每天晚上去打篮球。赵平白天辛苦劳累,吃了晚饭后便早早搂着儿子上床睡觉。但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楼下篮球场经常咚咚作响,吵得赵平无法入睡。而在装饰市场上做生意的老板们,不时深更半夜通知他去卸货,常利明父子打篮球的动静,让他越来越闹心。有一天晚上8点多钟,赵平感到忍无可忍,冲到这对父子跟前:“你们还有没有公德,也不顾别人休息。”“你有病啊,我们又没有在你家里打篮球。”常利明的话刺激了赵平,他一脚把篮球踢飞到篮球场外,常浩飞奔着去捡篮球,他大喊大叫:“你凭什么踢我的球?”常利明则冲上前与赵平扭打在一起,迅速将他按倒在地,捡球回来的常浩也借机踹了赵平一脚。
对常利明的怨恨,篮球场的嘈杂声,让赵平烦躁不安,难以入睡。即使深更半夜的睡梦中,他也常常被篮球声惊醒,掀开窗帘看一眼篮球场,却根本见不到人影。2017年6月底,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和心理测试,医生告诉他患了焦虑伴轻度抑郁症,开了药物,建议他常常跑步锻炼释放精神压力。“这都是常家父子害的。”赵平对常利明更加愤恨。
  赵平也曾想过搬家换个环境,但靠近装饰市场的房子比较难找,一室一厅的户型更加稀缺。他租的这套房子,价格相对便宜,经济上的拮据也不允许他重新租房。思来想去,他决定把楼下的篮球架砸烂,让三楼的父子打不上篮球。两个月后,他买了一把斧头,趁着夜深人静,把篮球架下面的有机玻璃砸碎。
             

“熊孩子”霸凌,家长互殴 

  2017年10月11日下午,赵平没有揽到活儿,便早早到幼儿园接走了儿子赵小兵,带他吃了一顿肯德基。晚上7时许,赵平与儿子一同跑步回家。跑到楼下时,气喘吁吁的赵小兵要在楼下歇一会儿。赵平叮嘱了一句:“玩一会儿赶快回家。”然后独自上了楼。
  十多分钟后,赵小兵“呜呜”地哭着进门:“老爸,他骂我,还打了我。”“是哪个?”“住三楼的坏哥哥。”赵小兵边哭边摸着双腿膝盖。他告诉赵平,刚在楼下玩了一小会儿,三楼的常浩突然窜到赵小兵面前,用手指着他的鼻子:“你赶快交代,篮球架是不是你爸弄坏的?”赵小兵不吭声,要往楼上跑,常浩一把拽住他的胳膊,骂道:“傻逼,你不说我揍你。”他挣脱开往楼梯台阶上跑,常浩追上去从后面狠狠推了他一把,赵小兵身体前倾倒在台阶上,常浩又对准他的右腿猛踢了一脚说:“回去告诉你爸爸,赔我的篮球架。”
  看着儿子双膝蹭破了皮,还见了血,再看到儿子右腿肚子上的红肿,赵平又心疼又气愤。住进这幢楼一年多,父子俩受尽了三楼常家的欺负,自己还因此患上了焦虑症。这次,常浩把儿子打成这样,下次还指不定会出什么事呢!一味忍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于是,赵平气冲冲下了楼,看见常浩正在楼下玩耍,他快步上前,边用脚踢常浩的右小腿和胸口处,边嚷着:“说,还敢欺负我儿子不?”常浩被赵平恶狠狠的样子吓傻了,跌坐在地上大哭。
  哭声惊动了正在家里的常利明,他光着上身,穿着拖鞋,飞奔下楼,见赵平正欲扬起巴掌打常浩,他猛喝一声:“住手!”冲过来与赵平打了起来。常利明的个子比赵平高,很快把赵平抵在了墙边不能动弹,左手紧紧地掐住了赵平的脖子,右手的拳头抡在赵平的头上和身上,边打边说:“我小孩儿不对你可以跟我说,你大人不能打小孩儿。”赵平挣扎着说:“你家孩子以大欺小,你不管教好,我难道上你家找你吵架啊?”
  围观的邻居越来越多,赵平的左手小拇指已经被常利明扭伤,疼痛难忍,“哎哟,哎哟!”他连连喊着。跟着下楼的赵小兵哇哇大哭:“不许打我爸爸!”常利明扭头咧开了大嘴:“看你爸爸这个怂样。”接着又对赵平说:“也不看看我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然后松开了手。
  “简直欺人太甚,你等着!”赵平缓了一口气,边吼边转身冲上了楼。“等着就等着,你能把我怎么样,我还怕你?”常利明示威性地回了一句。片刻后,赵平举着一把斧头冲了过来,常利明愣住了,他赶紧护住儿子常浩,警告说:“你想干什么,不要乱来。”“打不过你,我跟你玩命总行吧。”赵平疯了般朝常利明的头部砍去,常利明头一偏,左边颈部位置被砍中,脖子上顿时喷出了很多血。“哎呀!”常利明用手捂住脖子,立刻倒在了地上。
  “杀人了,杀人啦!”有人大喊着打110报警,有人呼叫120急救车。赵平冒出了一身冷汗,他嘟囔着:“完了,完了!”心里明白砍到对方的脖子,人肯定是救不活了。转身往对面的高楼跑去,有人追了上来把他拦住。“他死了,我去跳楼,反正一命抵一命!”拦住他的人劝道:“事情已经这样了,你还是等警察来处理吧。”接着,赵平在小区的水塘边洗了手,便坐在常利明的尸体旁边等着警察到来。不久,警察赶到现场,从赵平手上取了斧头,带他上了警车。


夺人命法不容,追悔莫及

  据赵平在公安机关交代,因为儿子经常受到常浩的欺负,他多次好言好语,请常利明加以管教,但对方态度傲慢。因为晚上打篮球的事,两人发生争吵,为此他心里积压了不少怨恨。事发当天,儿子受欺负,和常利明发生肢体冲突后,他心里实在气不过,觉得常利明的态度太嚣张,于是想拿斧头吓唬对方。但常利明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就产生了用斧头砍对方的冲动。等他回过神来,已经砍中了要害部位。“我现在很后悔,念在我儿子还小的份儿上,请求对我宽大处理。”赵平哽咽着。
  考虑到赵小兵年龄尚幼,民警找到他的生母,让她把儿子赵小兵接走。
  赵平的兄妹多次找常家请求谅解,常妻拒不接受:“我的儿子才13岁,亲眼看到父亲躺倒在血泊中,凶手给全家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我们只要求他偿命!”事发后,常浩因为受到刺激,出现应激障碍,一直接受医生的心理辅导。
  2018年5月,郴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赵平犯故意杀人罪,常利明的家属也提出了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公开审理时,赵平说,他在读小学的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导致他在多年前精神上出现异常,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还出现幻觉。之后一直持续焦虑,时好时坏。经过司法鉴定,法院认定赵平在作案时患有精神疾病,但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赵平因琐事纠纷持斧头砍击他人的致命部位,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赵平在公共场所持斧头行凶,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应予严惩。赵平系自首,且认罪态度较好,但未取得被害方的谅解,结合案发起因和犯罪情节,一审判处赵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限制减刑。 
  一审宣判后,赵平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其律师提出:赵平作案时精神异常,且没有杀人的故意。他是因为儿子赵小兵被邻居大孩子欺负,精神受到刺激,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出于吓唬对方的目的,误伤被害人导致对方死亡,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同时,赵平有悔罪表现及赔偿的意愿,请求二审从轻改判。
  针对辩护律师的意见,法院二审审查认为,在公安侦查阶段及法院一、二审审理期间,赵平的行为正常、意识清楚、思路清晰、问答切题,未见异常,综合全案,赵平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赵平持杀伤力极大的斧头砍击被害人的致命部位,其行为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赵平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但未能赔偿被害方的损失,未取得被害方的谅解,原审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量刑适当,故赵平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意见不能成立。 
  2018年12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刑事裁定,核准一审判决,驳回赵平的上诉。
  一次以大欺小的行为,导致两个家长发生激烈冲突,最终酿成故意杀人的恶性事件。一个失去了生命,一个判了死缓,两个孩子同时失去了父亲,令人唏嘘不已。应当说,本案的受害人常利明虽然应该同情,但他无视自己孩子以大欺小的事实,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的过失,对此也有一定的责任。赵平在孩子受到欺凌后,本应第一时间找对方家长反映情况,摆事实,讲道理,如果对方家长不闻不问,甚至蛮不讲理,也可以找社区组织或者派出所协调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欺小或者以强凌弱的霸凌行为,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高级法官张华针对预防此类行为,以及孩子在遭受霸凌时家长如何应对,提出了参考意见:
  首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现实中,霸凌行为可能会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有的家长片面要求孩子躲避和忍让,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在孩子被欺负时及时与对方家长沟通,或者请有关部门及时干预,既不能听之任之,又要注意克制自身的情绪,冷静处理。   
  其次,引导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对抗人际孤立和欺凌。特别是孩子上学后,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果孩子遭受欺凌,而仍然能和班里的一些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对校园霸凌的影响产生很大的缓冲作用。 
  最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们要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正义感。一旦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或存在以强凌弱的行为,一定要教育引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否则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