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守所长的“所事”和家事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河北省武安市看守所所长张云江喜事连连、收获颇丰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里,武安市看守所在他的率领下,获得了“全国标兵看守所”荣誉,成为在全国监管系统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一个“标杆式”看守所,并且他本人也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成了当地公安系统一名“标志性”的人物。另有的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他的家庭还在邯郸市“全市文明家庭”评选中脱颖而出,再添佳音。
  为此,经常有人开玩笑地说张云江是“运交华盖,连中‘三元’”。每当这时,张云江也总是淡淡地笑笑,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种貌似“幸运与风光”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他付出的多少艰辛与心血,也隐匿着他对自己家庭的几多歉疚与自责⋯⋯


大刀阔斧 铁腕治所

  年轻时的张云江当过兵,经受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张云江对一支队伍的作风养成和组织纪律性似乎有着一种“天然性”的敏感,作风的疲沓懈怠、纪律的松弛涣散,在他的眼里俨然就是难以容忍的“沙子”。他曾经在多个基层派出所担任过领导职务,所到之处,也都是以管理严格、敢抓敢管而著称,尽管他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但他却是初衷不改、从不言悔。
  2012年6月,初到武安市看守所担任所长的张云江,开始再次显露其“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特质。当时,这个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看守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陈旧落后,破败不堪。监舍内依旧残存的土炕以及四处可见的杂乱如蜘蛛网似的乱接乱拉的电线暂且不说,单是监区处处斑驳的墙壁和污损的地面,就能时时让人感到阴郁和压抑。不仅如此,看守所内一些民警和辅助人员的作风纪律意识淡薄也是几乎随处可见,例如上班时间穿拖鞋、玩电脑游戏等等,都与看守所应有的严肃紧张、一丝不苟的工作氛围显得格格不入。更有甚者,张云江还发现个别监舍的在押人员竟然能够抽烟喝酒、玩牌赌博,看守所内管理的松弛与混乱由此可见一斑。
  目睹种种乱象,张云江骨子里那种疾恶如仇的“血性”再也无法得到抑制了,他拍案而起,决心对看守所内的种种弊端进行大刀阔斧的割除和整饬。
  张云江首先将自己初步了解到的一些不良情况,向武安市公安局党委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有关领导立即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指示在他“审慎考虑、拿出方案”的基础上,将会“给予全力支持”。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信任,使张云江犹如拿到了“尚方宝剑”。他经过近两个月调研和观察后,及时制定出了一份整改方案,在获得上级领导的批准后,随即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强力整改。
  张云江和看守所其他班子成员,经过充分研究和探讨,及时制定了包括各项工作规程、纪律等在内的十四项工作制度,在召开看守所全体会议上宣布执行的同时,又向大家作出了庄重承诺,明确表示“要求别人做到的,班子成员必须首先做到”,自觉地将包括自己在内的班子成员置于民警们的广泛监督之下。
  为了整饬纪律作风,看守所随后又专门组建了一个监务督查小组,由张云江直接牵头挂帅,负责对看守所内的各项制度和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督导组行使职责时“都是熟人”“碍于情面”而搞“下不为例”的情况出现,确保纪律作风整饬的“实锤”真正落地,张云江还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专门从其原来的单位调入一名“铁面无私,敢于较真”的民警和四名辅警,充实到监务督导组之中,实行铁腕治所,“亮剑”除弊。
  此后,经过督导组经常性的突击检查和纠察,看守所内的组织纪律性在迅速得到有效改观的同时,一些内外勾结、破坏监规的线索也开始渐渐凸显出来。一次,张云江在率领督导组巡视检查工作时,发现一名工勤人员正在擅自将手机交给监舍内的在押人员,任由其对外进行通话。张云江见此情况,立即将这名工作人员抓了“现行”,并予以严肃处理。其后,他又以此作为突破口,经过向有关在押人员进行讯问和调查,获知涉黑人员尚某,在看守所内被关押期间,曾经通过给另一名工勤人员500元“好处费”的方式,由其帮助将手机以及烟酒等违规物品暗中夹带入监舍,以便于其与外界保持联系、串通案情。随后,经过查监,民警从尚某所居住的监舍内共发现了两部手机、8000余元现金以及一些烟酒等违反监规的物品。随即,这名工勤人员被辞退。
  在较短时间内,武安市看守所就因为工作作风不严谨、违反看守所监规等问题,先后调离了一名民警、辞退了三名工勤人员,从而使看守所内的纪律作风全面整饬、焕然一新,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立志争先 提档升级

  在张云江看来,铲除积习、割除旧弊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能够及时地建立起新的机制、新的秩序、新的风貌,实现看守所各项工作的提档换代、全面升级,如此,“除旧”才更加富有建设性意义。
  张云江喜欢一句古语,叫做“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他也常说,干工作就要像中国象棋里过河的卒子一样,既要有永不退缩、一往无前的勇气,同时又要有“日拱一卒”、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韧劲。为此,他稳扎稳打、持之以恒地开始了一段充满艰辛与跋涉的“拱卒”之旅。
  为了改善看守所建监管场所布局结构缺陷、基础设施老化、整体功能低下等状况,张云江一次又一次地到市委、市政府及财政部门汇报工作、协调经费,寻求帮助,可以说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市委、市政府先后共计为看守所拨付600余万元用于基础建设,为看守所的基础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接着,他便投入资金对所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改造,改造了办公楼外观和内务设施,建设改造了防护、监控设施,建立完善了通讯、信息系统;对接待大厅、提审场所进行装修改造,专门为办案单位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等,看守所的整体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武安市看守所内外全新,很难找到陈旧老所的影子,可谓是旧貌换新颜。
  以前的看守所内,在押人员的监舍内务管理严重缺乏规范,就连被褥都是花花绿绿、五花八门,十分混乱,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非常不利于在押人员内务整肃的养成。为了改变这一情况,2015年,张云江在统一班子成员思想、消除“经费紧张”为难情绪的前提下,积极从有限的经费中精打细算地“抠”出一部分来,“勇为人先”地在监舍内为全部在押人员统一购置了新被褥,使监舍内务实现了整齐划一、规范有序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此后,这种监舍内务管理模式在邯郸市监狱系统进行推广后,又由邯郸市公安局和河北省公安厅逐级上报,逐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监舍内务管理上得到进一步推动,武安市看守所管理规范的示范引领效应也由此开始得到了初步体现。
  以往,看守所内在押人员的档案管理,都是杂乱无序地堆在几间库房之内,查找档案经常需要动用数人连续翻阅几天才能找到,费时费力,显然远远落伍于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现状,从2014年起,张云江就敏锐地抓住了在押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电子信息化的“风口”,组织人员开始着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录入工作。这一工作可谓是一项艰难繁琐、工作量巨大的浩繁工程,三万多份、数千万张的纸质档案,需要工作人员逐字逐页地输入到电脑里,工程之艰难由此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看守所历年所有在押人员的档案已经全部实现了电子档案与实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现在查找一份档案,只需要手指在电脑键盘上轻轻一点,相关人员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显现在显示屏上,真是方便快捷、一键搞定。
  公安部监管局和河北省公安厅有关领导,在观看了武安市看守所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的现场演示后,均连连点头、赞叹不已。河北省公安厅厅长刘凯和邯郸市公安局局长艾文庆也是对此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并在全市和全省范围内,组织有关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进行推广。武安市看守所由此也打造出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一个新的“亮点”工程。
  此外,张云江还注意从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入手,努力将各种管控风险和隐患消弭于无形之中。例如看守所自主设计制作了“移动AB门”,押犯需要提出监室时,打开监室门后,押犯进入“移动AB门”中,关闭监室后,再将押犯提出,有效避免了其他押犯趁机暴狱冲监;投资150万元更换了监控设备,监区内达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效果,并与各级监管二级平台互联互通。
  过去,看守所长期以来就有在押人员到厨房帮厨的“惯例”,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缓解厨房工作人员短缺矛盾,减少经费开支。但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在押人员能够接触到菜刀等利器,如果情绪失控就有可能带来人员伤害的危险。张云江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果断地将这一“惯例”叫停,并且一改之前各项开支精打细算的“抠门”作风,及时聘请了几名外部人员弥补厨房工作中的人力不足矛盾。他说,该省的费用一定要省,但是在防范风险方面则绝对不能做“守财奴”,如果这个账都算不清,那岂不成了“糊涂虫”⋯⋯
  正是凭着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管理,张云江和他的同事们连续12年蝉联公安部“一级看守所”,并获得了“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示范单位”“全国公安监管系统深挖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看守所“五化建设”达标单位等3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特别是2018年,武安市看守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标兵看守所”称号,而他本人也荣获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以及“武安市人民卫士”等项荣誉,不仅使看守所成为武安市一张具有较高品牌效应的城市名片,而且他本人也成为河北省公安监管系统的一面旗帜。


“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

  在张云江那张略显憔悴的脸上,记者似乎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荷载与压力,他的神经始终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对此,他并不讳言。他说,自己身居看守所所长这个位置上,时刻都会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假如发生了一起刑事凶杀案件,关注的人员范围或许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域;然而一旦发生了监押人员越狱出逃事件,或许短时间之内就会震动四野、举世皆知,轰动效应如此巨大,能不慎乎?
  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这样一件“轶事”,也颇能证明他的这种压力并非是毫无来由:
  一次,张云江正在家中休息的时候,出去买菜的老伴儿刘宝君忽然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告诉他“看守所出事了,有人越狱了,外边都传疯了”。张云江还没顾上细问缘由,接二连三的电话就开始打来了。在电话里,不少亲戚朋友关切地询问他“看守所越狱事件”的情况,甚至身居海外的一位朋友也为此打来了越洋电话,而一切的消息来源均是微信里正在疯传的一段视频。张云江紧张地打开手机微信后,看到视频中一队队武警战士正在看守所内四处奔走,似乎是在搜寻什么人员。他立即拨打电话询问看守所的值班人员,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原来看守所内武警战士正在进行的一场防范越狱的模拟演习,不知何故被人从高处拍摄了下来,并发送到了微信里,从而造成了这起“搜查越狱者”的乌龙事件。尽管此后看守所及时发布了辟谣信息,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旧不时有人向他求证“越狱事件”的真伪,令他哭笑不得、不胜其扰。由此可见,监管系统一旦出事,其“杀伤力”将会是多么巨大。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在工作中总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唯恐任何分心造成疏漏,给社会和谐带来骚扰和危害。
  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张云江在看守所里的工作中投入的身心多了,家里的事情自然就无暇顾及了。家庭对于他来说,似乎就是个可以稍事休憩的港湾,而一个港湾对于“过客”来说,奢谈什么“责任和义务”,仿佛也就显得“多余”或“苛责”了。张云江说自己其实也并不愿意像一个“过客”似的,在家庭事务上当一个“甩手掌柜”,但使命所系、重任在肩,使他不得不在工作和家庭的分量权衡中有所取舍。为此,他也深感愧疚与不安,总觉得自己在为家庭的付出上,亏欠得太多太多。值得庆幸的是,张云江的身后有一位贤内助,正是因为这个贤内助的存在,他工作和生活的天平才不会出现失衡,才会出现一个“文明之家”应有的温馨与和谐。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张云江的老伴儿——警嫂刘宝君了。三十多年来,做为儿媳,她以孝为先,淳朴善良,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成为街坊邻里的楷模;身为人母,她以德育人,深明大义,培养张家独苗子承父业,在公安战线上与丈夫并肩作战;身为妻子,她善解人意,体贴入微,与丈夫风雨兼程共患难,一路走来同坚守,决然舍弃在畜牧局工作的“铁饭碗”,全力支持爱人的事业和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多年前,张云江年逾七旬的母亲突患肝癌卧床不起。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刘宝君在老人住院期间忙前忙后,挂号、化验、陪护一人包揽。出院后,她又索性把折叠床搬进了婆婆房间,日夜守护,更衣喂饭,擦洗身子,端屎端尿,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精心照料。为了减轻老人痛苦,刘宝君学会了按摩与针灸。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她又向医生学会了打针和输液。家人实在不忍看到她日渐消瘦的身躯、整日憔悴的脸庞和布满血丝的双眼,多次劝她雇个保姆分担家务,但刘宝君执意不肯:“我能当亲娘一样伺候,保姆怎能做得到这一点,我真的不放心。”就这样,在婆婆卧病在床的10年间,她床前床后整整守护了十个春秋。婆婆在弥留之际,不停地呼喊着宝君的名字,老人将她的手紧紧地揽在自己的怀里,临终前只是泪眼婆娑地喃喃着:“太委屈你了!下辈子别再嫁给警察了,咱们都指望不上他呀!”当时在场的张云江闻听此言,顿时肝肠寸断,放声痛哭。这哭声里,既有对母亲离世的伤悲与不舍,同时也有对妻子的深深愧疚与自责⋯⋯
  正是因为张云江有刘宝君这样一位贤内助,在他的身后默默支撑起了家庭的全部天空,使得他能够倾尽全力地干好工作,并在长期的警察生涯中,先后获得国家及其省、市30多项荣誉,3次被公安部评为先进个人,并且荣获公安部授予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殊荣。
  每每念及于此,张云江总是会套用一句充满深情的“老话”,对刘宝君说上一句“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更有你的一半”。或许,也唯有这句“老话”,才能最真切地表达他对妻子的由衷钦佩与感激吧!
● 责任编辑:王健